掌握自主核心关键技术,长城氢能全系重磅产品呼之欲出
400人团队,5年正向研发,投入逾15亿元,300多项技术专利,历经近1000项测试……长城未势能源将要面世的各款自主技术产品,已形成庞大的“联合舰队”。中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即将迎接一波强冲击。
9月5日,在天津举行的“ 2020泰达汽车论坛”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宋秋玲指出,新能源汽车单靠补贴是打造不了国际知名的民族汽车品牌,中央财政将创新支持方式,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宋秋玲表示,未来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政策的重点支持方向:一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二是城市群开展示范应用;三是燃料电池汽车在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联想起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时提出的“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志这个方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以及此次财政部官员在泰达论坛上的发言,都给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释放出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那就是靠仿照过去新能源电动车推广初期那样依靠规模和跑马圈地来套取补贴的旧路显然已走不通,政策补贴将更为侧重于扶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打造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企业之上。
的确,近两年由芯片产业被美国卡脖子所引发的核心关键技术缺“芯”之痛声犹在耳,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作为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极有可能实现从“跟随”跨越到“引领”地位的前景产业,如何牢牢掌握核心关键技术,避免重蹈被国外扼住喉咙的覆辙,已经成为行业内外之众望所归。
作为近年来广被看好的自主品牌代表之一,长城集团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在掌握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要真正实现商业化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长城氢能如何以自身实践去一一化解?
对此,香橙会研究院独家专访长城控股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请他深度揭秘长城氢能过去5年来的自主正向研发创新之路。
*长城控股未势能源总裁陈雪松
香橙会研究院:财政部领导此次的发言引发了行业上下很多的思考,您对此有何感受?
陈雪松:听完宋秋玲巡视员的发言,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长城氢能过去5年来所走的路,算是走对了。
掌握自主核心关键技术,这一点是长城公司一直以来的理念和传统,如今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更得到传承。目前长城公司已建立依托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氢燃料电池核心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商业化的平台。自2016年始就坚持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堆及膜电极、储氢瓶及阀门等关键部件领域深耕,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突破。比如我们的燃料电池堆,目前已开展百千瓦级以上燃料电池堆的平台化开发,最大可拓展至150kW,还有我们一直在进行的分别面向商用和乘用的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核心组件的产品研发,以及填补国产化空白的70Mpa储氢瓶阀和减压阀的设计研发等等。我们始终秉持严格按照整车V流程开发,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充分技术论证和测试验证,我们组建了400人的研发团队,并投入了5.7亿元购置国际一流测试、生产设备,这样才确保真正的自主正向研发,如此才能做正确的事,走正确的道路。近期我们将面向全行业正式发布包括乘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高压储氢瓶阀及减压阀等多款产品。
*未势能源大功率乘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和金属电堆
而对于城市群示范,以及中重型商用车产业化应用,我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布局,包括联合国内大型能源集团共同推动京津冀地区氢能一体化建设及商用车应用场景搭建,为此我们也联合了大运汽车推出燃料电池重卡车型,搭载我们自主研发的100kw的商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超越300E,使用寿命突破10000小时,整车一次性续航里程可达1100公里。我们将在9月中旬举行的FCVC大会上展出这一燃料电池重卡车型。希望通过车型的推出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香橙会研究院:长城未势能源过去5年走过的自主正向研发创新之路,有着怎样的独特性?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远思考?
陈雪松:从战略上来讲,长城对于氢的认识一开始就超越了车,而是从氢能源撬动未来清洁能源革命的高度来看待,立志于在能源和交通两大领域之间架起“核心技术+创新模式”的桥梁,打造未来氢+电融合的氢能社会蓝图。
而从战术上来讲,我们立足于长城在汽车领域的技术沉淀和资源优势,采取“商乘并举”两手都要抓的策略,进行核心技术自主正向研发,以及商业化应用场景示范。
在技术研发思路上,我们的一个基本认知是,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打响国际品牌知名度,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瓶颈。因此,长城控股未势能源从5年前就立志要坚定走出一条自主正向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助推民族品牌崛起的氢能商业化‘长征路’“。
在研发模式上,未势能源采用“自下而上”的研发方式,通过客户需求的识别与逐层分解,坚持从底层零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的研发路径。例如在氢能的安全性方面,我们从一开始产品定义时候就要通过体系把质量、寿命、安全指标一层层分解,甚至设定某一个应用的场景、最终的产品的材料等级,以及开发过程中对所有零部件要有设计的手段、方法和检测工具。未势能源依托长城汽车成熟的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体系,在燃料电池整车开发到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控制,乃至整个质量管理都有严格的流程、标准和体系来保障。由于供应商无法满足我们需要的性能、质量要求,我们不得不自己参与开发一些缺失的零部件,比如燃料电池堆、增湿器、氢引射器、CVM、阀门等核心的零部件。
*未势能源高压储氢瓶阀和减压阀
事实上,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及产品化除了能避免被“卡脖子”之外,还会带来国产化之后成本的大幅下降。例如,70MPa储氢系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瓶口阀这一块,从国外进口得花两到三万,交付周期也很长,我们未势能源自己研发的高压阀门,实际上成本远远低于国外品牌产品。其他的像氢循环系统、DC/DC等部件这些我们也在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来提升性能及降低成本。
香橙会研究院:自主正向研发创新,从来都不会是一条坦途。长城未势能源如何确保这条路能一直行稳致远?
陈雪松:截至目前,长城集团在氢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及部件上的投入已达到15.7亿元。大家都知道一个新的行业、新的产品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在自主正向研发的道路上,始终把握自身在资源、平台、人才上的多重优势,同时,我们始终也秉持“共享、共创、共赢”的开放心态,欢迎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共进,共推行业发展。
在这里,我想阐明一下长城未势能源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上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我们全行业企业都希望为客户提供一致性和稳定性都出色的可靠产品。但未势能源对于产品可靠性的理解,是从前端的研发测试开始直到终端产品的应用验证,只有在产品开发之初就进行严格的测试验证,反复打磨,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来真正可靠的产品,最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我们总计投入5.7亿元在保定建成投运了覆盖氢氢燃料电池领域材料级、零部件级、电堆级、系统级到整车级的完整测试平台和体系,在严格遵循产品开发V字流程的同时,我们的产品历经这一系列严苛的测试,以确保最终为客户交付超高可靠性的合格产品。因此,氢能检测中心可以说是我们坚持走氢能“长征路”的最大资源保障。目前,长城氢能检测也已经独立化运营,可以为行业提供涵盖发动机、电堆、动力总成和储氢的系统检测服务。
而在研发能力和人才保障上,刚才也提到长城做氢能从2016年立项,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迅速建立了国际化团队,到目前研发团队人数已近400人,其中有近50位来自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及印度等多国的国际氢能行业资深专家。同时投入建立氢能研发和检测中心。经过5年的技术攻关,现在已经完成除了中国上海和保定之外,在温哥华、慕尼黑和横滨的全球研发布局,主要着眼于前瞻技术、先进工程和产品技术的研发。
香橙会研究院: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陈雪松:对于行业发展,我们呼吁全行业上下游保持定力,携手共同研发,一起推动行业真正的行稳致远,通过市场示范建设拉动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认为中国现在发展氢能如果是靠规模的话是能起到一定的降本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应该避免各地大干快上走10年前电动车的老路,要优先进行技术的积累与创新才能够真正达到没有补贴后大规模商业化的成本目标。这个时间可能会很长,材料的研发一般都要5到10年,因为要从材料级别、零部件级别、系统级别、整车级别逐层进行验证。
总之,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未来的蓝海前景毋庸置疑,但真正要实现在全球竞争中“换道超车”,则需要行业上下游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自主研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才不至于出现类似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长城未势能源在氢能领域的“长征路”,一定会永葆初“芯”,砥砺前行。
最新活动更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报名参会】2024碳中和创新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黑科技揭秘:光伏质量检测“照妖镜”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红外测温及炉温跟踪系统在太阳能行业的应用白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