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中国黑科技新成就又加一项!
近期,我国多项科技成果发布,嫦娥五号成功登月采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并网成功、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科技界好消息不断。
其中,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于12月4日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也就是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未来开发核聚变能打下基础。
核能的产生主要有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方式。核聚变,可以理解为两个小质量的原子聚合成一个较大的原子,释放出巨大能量,太阳的能量也是源于此,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核聚变的反应原料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们就是氢的同位元素氘和氚,这两种元素在海水里面就有很大的存量。
核聚变的优势十分突出,但发生过程极为困难,由于原子核的结构很坚固,想让两个原子结合就必须突破原子核结构的屏障,因此需要用特别高的速度进行碰撞,而产生高速的条件就是需要高温。
以太阳为例,它之所以开启核聚变是因为其质量大引力强,引力强进而导致压力大,压力大温度就高。但地球上并不具备这样的环境,所以就需要人工升温,而这个温度值至少要一亿度以上。
氢弹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它是靠中心原子弹爆炸所产生一亿度以上的高温,再引爆氘和氚发生核聚变。而可控核聚变是让核聚变过程的剧烈程度降低,达到逐步释放可控,所以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可控核聚变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激光约束核聚变,它的过程是将反应物放在装置中间,然后打很多激光上去。
另一种叫做磁约束核聚变,通常是在一个圆环装置里面进行,它叫做托卡马克装置,其中蕴含了巨大的能量,而承载这个能量的载体叫做等离子体,它们在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进而会在磁场中进行循环的圆周运动。
但激光约束核聚变存在一个问题,虽然激光达到一亿度的高温值并不难,但目前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材料做的容器可以承受住反应物。而磁约束核聚变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面临的难度还是很大,从放电到发电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次成功放电只是说明全新一代的装置已经建设完毕。
“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开发核聚变能不仅是解决我国能源战略需求的途径,对我国未来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最新活动更多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5(第五届)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
2025年3月立即报名>> OFweek 2025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电力运营直播】主动预测维护如何提高电力运营稳定性?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报名参会】2024碳中和创新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黑科技揭秘:光伏质量检测“照妖镜”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红外测温及炉温跟踪系统在太阳能行业的应用白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