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氢能产业集群化,“掘金”拐点已现

冬奥会在近日顺利闭幕,借助冬奥会的机遇,绿色科技氢能产业也被推向了世界的舞台。氢能作为清洁、可持续、低碳、安全的新能源,在汽车、工业生产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作为地球最丰富的资源,氢能的高效获取与利用是缓解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分析 | 氢能产业集群化 “掘金”拐点已现

依托市场“风口”以及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机会再次被撬动。2019年3月,氢能及燃料电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氢能产业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广氢能的政策密集出台。日前,央地布局氢能产业的举措接踵而至,巨头纷纷大手笔入场布局,而诸多瞪羚企业更是“跑”出了新速度。全国各地积极促进氢能行业发展,纷纷将氢能写进"十四五"发展规划。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推动下,我国氢能产业正在走上规模化。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成为2021年高频词汇。“双碳”目标下,氢能源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有数据估算,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预计每年需要减排约3亿吨二氧化碳。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需求量将由目前的2000多万吨提升至约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

分析 | 氢能产业集群化 “掘金”拐点已现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启动了制氢战略,根据数据宝的统计,预测全年净利润增长逾50%的氢能概念股共28只,其中16股预计翻倍;华昌化工、亿华通、上海石化、诚志股份等预计增幅居前,分别为733.37%、437.42%、394.87%、299.07%、297.76%。从企业装机量排名来看,2020年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占比最高的是爱德曼氢能,占比20.1%。排名前五的企业分别为爱德曼氢能、亿华通、国鸿重塑、探索汽车、潍柴动力,前五家企业装机量占2020年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的69%。2021氢能领域动作不断,超百家上市公司涉足氢能源产业链,2022年各大企业将迎来大爆发,产业再破新高。

分析 | 氢能产业集群化 “掘金”拐点已现

不少对氢能源前景乐观的人士分析,当前氢能源领域产业化拐点已经出现,在未来将迎来降本。不光在中国内地企业引起新一轮的热潮,世界各地也在持续不断发展当中。目前,日本、美国、欧盟等地区的氢能产业均采取了区域集群的方式发展,这也使得氢能产业有着明显的空间分布。美国的加州地区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氢能产业聚集地,通过产业集群,加州地区到2018年已经有6000多辆可上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和36座运营的加氢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德国则在2018年提出氢能区域建设的想法,促进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实际应用。而世界主要地区加氢站分布图,来自拉瓦锡,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的氢能产业格局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区域城市相互配合,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氢能网络,更加有利于氢能的推广和应用。在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各大城市群为代表的七大氢产业集群,而长三角城市群凭借资源、技术等优势发展迅猛,加上区域一体化的推动,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世界级别的氢能产业聚集地。

分析 | 氢能产业集群化 “掘金”拐点已现

氢能源是否成为人类能源新革命,但这仍需时光来证实。百花齐放,胜过孤注一掷。何况这是对于全人类能源消费方式的升级探索。总之,国内氢能源行业应当自强不息,不懈努力,要跟上国际先进潮流,跟上市场发展节奏,跟上技术创新步伐,在自主创新基础上,实现新的进步、新的提升、新的飞跃。

       原文标题 : 分析 | 氢能产业集群化 “掘金”拐点已现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