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布|《2025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报告》中咨氢能中心&能景研究
前言
7月11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氢能产业发展咨询中心和专家学术委员会产业发展委员会联合行业咨询机构能景研究在京举办“2025氢基能源绿色发展论坛”,并发布《2025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报告》(简称《发展报告》),对全球氢能行业发展概况,以及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进程进行深度分析和研判。《发展报告》对全球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全球氢能正从政策愿景阶段迈向目标量化与行业部署并进的关键期。《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国内氢能技术创新成果丰硕,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飞快跃升。展望新阶段,我国氢能产业宜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化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有效推进降本增效和科学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报告目录如下:
01 国际趋势
02 国内环境
03 绿氢生产
04 氢能储运
05 氢交通应用
06 绿色醇氨应用
07 多元创新应用
08 趋势研判
报告节选
01 国际趋势
全球氢能政策正在从愿景规划过渡到并行部署的阶段。
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公布氢能发展战略,发展路线清晰,政策力度较强。
出口导向型战略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风光资源富集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计划到2030年出口至少20万吨氢气,埃及计划2040年占全球氢气市场5%份额。
多维度政策鼓励逐渐加强。在生产端,埃及、日本、加拿大等出台大规模补贴政策,以降低清洁氢生产成本并扩张供应能力。在基础设施端,欧盟、美国等投资加氢站网络和氢能走廊建设,打通氢能流通瓶颈。
02 国内环境
氢能宏观战略地位不断增强。
2024年,氢能明确纳入国家能源管理体系 。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该法律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确将氢能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并列纳入能源管理体系。
03 绿氢生产
制氢项目规模总量加速增长。
总体规模增长进一步突破。截至2024年底,国内电解水制氢产能已达到约12.0万吨/年(以披露信息为准,未统一校正年工作小时数)。其中,2024年国内电解水制氢产能新增约4.8万吨/年,同比增长约35%。
中小型项目成为产能增长的主要支撑。从项目数量看,2024年国内新建成项目中,千吨级以下电解水制氢产能的项目数量占约七成,千吨级项目的数量占约三成,未有万吨级产能的项目。从产能占比看,2024年新增的产能中,千吨级以下项目的产能合计占到约一成,千吨级项目的产能合计占到约九成。
04 氢能储运
多元化氢能储输格局开始构建。
气态管道储运建设加速。长输领域,2024年国内建成首条掺氢长输管道,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长度258km,设计掺氢能力10%。城市燃气领域,国内已有辽宁朝阳国电投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西铭石煤层气掺氢管道项目等超过9个项目建成,以试验平台项目为主,最高设计掺氢比例在10%至30%,掺氢总规模超过7300Nm³/h。
05 氢交通应用
基础设施建设模式调整,“氢廊”场景更加突出。
加氢站配套不断完善,制氢加氢一体化渐成主流。2024年,国内新建加氢站约60座,同比增长约-14.2%。2024年新建的加氢站中,制氢加氢一体站类型的站点约占到新建加站数量的20%,新建数量相较上年度增加140%。
氢能高速建设开始提速。广州推出“广湛氢能高速示范项目”,计划在广州-湛江共435公里的高速、国道上,至少新建7座加氢站。京津冀、京沪等地干线也开始联通,2024年中石化的两辆49吨氢能重卡,实现了全程约1500公里,跨越京津冀鲁苏沪6个省市的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
06 绿色醇氨应用
绿氢制甲醇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起量。
国内甲醇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根据氮肥工业协会等的数据,2024年中国甲醇市场表观消费量达到10510万吨,同比增长约达7.7%,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在于化工原料领域。
船舶绿色燃料等新兴市场起步。根据挪威船级社(DNV)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计甲醇燃料船舶在营及订单已近400艘。2024年甲醇燃料船订单(占替代燃料船舶订单量的32%)达到166艘,同比增长4%。
绿氨下游应用场景逐渐拓展。
化工场景需求逐年增长。根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合成氨表观消费量达到7345.7万吨,同比增长约7.7%。下游消费中尿素行业占比达55%,其次是磷酸铵、硝酸硝铵各占约8%。
煤电掺氨示范开始启动。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关于推动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行动方案》,鼓励煤电装置进行绿氨掺烧替代。
船舶氨燃料进入应用阶段。2024年全球氨燃料船舶订单达27艘,相比2023年的8艘有显著增长。2024年,新加坡港完成了全球首次氨燃料加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码头完成国内首次氨燃料加注。
07 创新应用
天然气掺氢示范项目逐渐增多
城镇燃气管网掺氢方面,国内已有近10项开展案例。现有案例的氢来源以副产氢等为主。最大掺氢例主要在10%到20%之间,部分示范项目最可达30%。掺氢规模以600Nm³/h以下为主,部分项目达到5000Nm³/h。
业燃气掺氢方面,国内已有20余项开展案例。现有案例的氢来源以副产氢、甲醇制氢等为主。应的业场景有燃气轮机、窑炉、锅炉等,最大掺氢比例主要在10%到20%之间,其中部分燃轮机项的最掺氢例可达30%,部分锅炉项目的最大掺氢例可达100%。掺氢规模以600Nm³/h以下为主,部分项目达到2000Nm³/h。
08 趋势研判
一是多类技术示范应用迎来新的增长点,燃气掺氢、液氢、海风制氢、AEM制氢等新技术值得重点关注。
二是氢基能源国内外合作成为关键,国内外认证合作、产业链合作、技术合作等是实现氢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是技术可靠性成为氢能商业化阶段考量重点,可靠的出厂检验、足够的长期性能、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方案等是市场化阶段对氢能产品的重要考量因素。
四是数字智能化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数字孪生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等将会更多地融入氢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之中。
原文标题 : 报告发布|《2025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报告》中咨氢能中心&能景研究
最新活动更多
-
7月30日预约参会>> OFweek 2025(第十六届)太阳能光伏产业大会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7月31日免费参会>> OFweek 2025工商业光储招商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颇尔线上研讨会】锂电池制造从原材料到回收的全链路技术解密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0Fweek 2025工商业光伏/储能行业榜单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