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加码智能制造 工业富联智能嬗变

2020-11-09 10:14
刘旷
关注

工业富联智能嬗变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提到代工厂,很多人很容易就想到富士康、比亚迪、立讯精密。而作为脱胎于富士康集团的工业富联,也很容易被外界贴上“代工厂”的标签。

事实上,自成立之初工业富联就将它的发展方向,放在了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上。不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对工业富联的表现似乎并不满意,使得其在上市以后股价一直跌跌不休。

在股价下滑的背后,低毛利是其中最大的诱因。与低毛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在研发投入上的大手笔,这也可以看出其对智能制造的热心。

仍未摆脱“低毛利”困境

10月30日,工业富联(601138.SH)发布了2020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工业富联共实现营业收入2825.76亿元,同比增长0.9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05亿元,同比降低13.54%。从前三季度的整体净利润来看,其净利润下滑明显。但考虑到疫情这个特殊变量的影响,这个表现总体并不算差。

单独看工业富联的第三季度财报会发现,仅在第三季度,工业富联的营收就达到了1059.22亿元,较二季度实现了环比增长9.56%,较第一季度增长32.31%。

能够恢复这么快,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国内经济的迅速恢复。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GDP总量首先实现了0.7%的正增长,第二三季度国内经济的强劲恢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复苏发展。

整体来看,随着前三季度业务的恢复增长,工业富联的净利润也有了明显恢复。根据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工业富联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37.65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单季增长18.64%,较第一季度增长101.56%,基本保持了稳健的发展节奏。

但本季度工业富联仍没有摆脱“低毛利”困局。据财报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其毛利率由10.50%降至8.38%。而从本次发布的前三季度的净利润率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工业富联的净利润较前两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下滑0.31%、0.51%。低毛利严重拖累了资本市场对其的评估,使得其股价长期徘徊于发行价附近。

工业富联智能嬗变

另外,工业富联近几年的营收总体陷入停滞,也是股价低迷另一大诱因。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2019年,工业富联的营收分别为3545亿元、4153亿元、4086亿元,2019年工业富联的总营收不升反跌,正显示出了这种尴尬。

而这种尴尬也间接传导到了工业富联的股价上,使得投资者对其成长性并不太看好。截至目前为止,工业富联的市值还停留2713亿上,与其同行立讯精密的3838亿市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重金投入智能化转型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工业富联正在通过多年积累的制造经验与客户布局,进行智能化的转型。

工业富联董事长李军旗曾在之前的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工业富联要实现智能制造就需要“软硬整合”,硬件指装备、工具、材料,软件则是工业大数据、工业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由此形成其独有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为了达成此目标,工业富联近年来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根据工业富联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工业富联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76%,达到了94.27亿元,这个数额超过了其2019年全年利润的一半(186亿)。研发人员数量有两万三千多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由2018年9.2%上升至11.4%。

在巨大的资金投入下,工业富联开始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比如在5G与AI技术方面,工业富联参与了5G+工业互联网3GPP国际标准的制定,开发了5G小基站、5G模组,并且推出了跨行业领域的富士康工业云平台(Fii Cloud)。并开始向行业内一些巨头企业,输出技术解决方案。在专利方面,其已经拥有的有效专利超过了3736项,大部分已处于量产阶段并进入市场。

另外,技术的进步还直接推动了工业富联期间管理费用的下降,为其降低了直接的生产成本,使得其整个经营效率得以提升。

7月份,工业富联还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DC Software持有的鼎捷软件3997.13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份,约占后者总股本的15.19%,成为后者第一大机构股东。据了解,后者在工业软件设计、研发、运维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此次入股,也为后期两者之间加强工业智能合作铺平道路。

加码智能制造才是核心

对于以工业制造起家的工业富联来说,其所做出的智能化转型,说到底还是为了持续开拓智能制造这个新领地。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将成长到2991.9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9%。预估到2023年,亚太地区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8.7亿美元(40.4%),欧洲地区达到774.9亿美元(25.9%),北美地区达到765.9亿美元(25.6%),其他地区达到242.3亿美元(8.1%)。

广阔的市场前景,自然早就引起了工业富联的注意。早在2017年工业富联就提出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多年来工业富联在该领域进行了重金投入。据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仅2019年前三季度工业富联在“智能制造”上就投入了超过63亿元。

正是通过工业富联在智能制造领域多年的持续投入和建设,才逐渐建立起“电子化、零组件、模块机光电垂直整合服务商业模式”,形成了全球3C电子行业最完整、最高效的供应链和最大规模、快速量产的智能制造能力。

如今,工业富联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机光电一次购足整体解决方案和全球组装交货服务,能够满足客户在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交货需求。截止2019年年末,工业富联的业务已经遍及四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一流的客户提供综合智能制造服务。

其倾力打造富士康深圳龙华工厂,还在去年1月份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入选世界“制造业灯塔工厂”,成为业内柔性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标杆企业。不过,对于目前的工业富联来说,智能制造还是一个需要持续深耕的全新领地,而且参与者并非只有工业富联一个。

新的长期考验

面对这个快速增长的万亿市场,想要进来角逐的远不止工业富联一家。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已经入局智能制造的企业,囊括了阿里、小米、海尔、格力等诸多巨头企业。

10月28日媒体消息称,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第二个产业园在安徽宿州正式投产,该工厂总规划30万平方,助力商家更好地备战今年双11。据悉,犀牛制造是阿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而做出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量应用云计算、IoT、人工智能技术,只需要使用极少数的人力,就可以实现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

据相关消息披露,秘密运行3年来,目前犀牛制造已与200多个淘宝中小商家进行试点合作,跑通了数据驱动、快速反应的新制造模式。这意味着,阿里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先行一步了。

同样是在九月份,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中关村论坛上表示,小米的手机制造智能工厂目前正在计划二期。据预计,该工厂投产后,一年能实现600亿到700亿产值。据雷军介绍,这个工厂实行全自动生产线,甚至不用开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该工厂一年生产百万台手机。其力量之强悍,由此可见一斑。

据了解,小米为了做这个项目,专门成立了120亿的产业基金,用于参与产业投资和研发投入。此外,格力、美的、海尔、TCL等国产厂商,也在推进自己的智能工厂落地。

这意味着在智能制造领域,一场巨头竞赛已经拉开了帷幕。起于工业制造的工业富联想要从这场竞赛中脱颖而出,仍要经受长期考验。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