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新晋独角兽”思谋科技还能继续“膨胀”吗?

2021-08-05 14:40
新工业洞察
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近一周时间里,互联网被腾讯和阿里即将互开生态的消息刷屏,市场上关于这个热点的解读也已是满天飞。不论是利空拼多多、利空字节跳动,还是其他的解读观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真,国内互联网行业也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逻辑在于,剔除阿里和腾讯本身可能会迎来的新发展之外,随着两家生态彼此的互联互通,这中间可能会需要一些创新公司在中间做桥梁。那么,在这个连接的过程中也将出现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

而这种新机遇的衍生逻辑,在当下国内强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上同样适用。

当新一轮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不少传统行业纷纷开启了智能制造的大门,这也给一些专注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关注和发展机遇。

前不久,AI 技术公司思谋科技2亿美元的B轮融资,便引起了市场关注。在此轮融资中,不但有IDG、基石、红杉中国、松禾、创投、的重磅加码,也有和暄资本、雄牛资本等以产业资源大力加持。思谋科技也成为了继卡奥斯、树根互联等大平台之后的又一家智能制造领域的独角兽。

站在工业互联时代,“新晋独角兽”思谋科技的“远方”与“现实”

对于思谋科技个体企业的研究,本文将基于工业已开启智慧时代的趋势下,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 思谋科技凭什么能快速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独角兽?

  • 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如何看待它的发展机遇?

  • 又该如何看待其未来面临的市场竞争?

短短一年多成为新晋独角兽

成立于2019年12月的思谋科技,绝对算得上是一家年轻公司。其定位为智能制造前沿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是研发新一代AI技术,打硬件一体化产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通俗的讲,就是可以为传统企业的智能化发展赋能。仅从定位来看,其实已经敏锐的契合了当下智能制造时代的发展需求。

虽说发展至今仅一年多的时间,却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在最近完成的2亿美元B轮融资中,更是获得IDG、基石、红杉中国、松禾、联想创投、真格基金等老股东的持续加码,也吸引了具有产业资源的新股东和暄资本、雄牛资本、绅湾资本的加入。融资意图清晰,主要用于进一步深耕市场,加大智能制造产品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而这与当下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规模均超过了31万亿。要知道,工业领域1-2%的效率提升就意味着数千亿级的经济增值,换言之,这个市场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2019年与2020年工业互联网投融资事件的对比数据也较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站在工业互联时代,“新晋独角兽”思谋科技的“远方”与“现实”

事实上,在思谋科技创立之初,创始人贾佳亚便选定聚焦智能制造。在进入到精密光学、汽车制造、新能源、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的过程中,思谋科技观察到下游客户有不同需求,但在同一类场景上却仍有很多共性可提炼。基于相同的技术逻辑,思谋科技在业内率先实现了从软件算法到软硬一体化产品的跃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思谋科技在上述的多个领域中研发并量产了超过30款智能制造软硬一体化产品,在飞机、汽车、新能源电池、智能手机、等生产制造场景均有落地,其中超过80%已在客户生产线上正式运行。

就拿半导体这一领域来说,思谋与多家国家重点企业合作,从晶圆检测、到PCB检测、再到芯片工艺分析,推出了数十套AI+方案和软硬一体化设备。

在工业领域,其智能制造业务线占到公司营收的70%,另外30%的收入主要来自超高清视频。业务营收占比,似乎已经能较好的说服投资者对其智能制造能力的信任。

在笔者看来,思谋科技能够受资本青睐,且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内便跃身为独角兽的原因,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在当下互联网工业时代,本身就需要这一类型的平台去对传统产业实现赋能,而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恰好被思谋科技拿到了。

但基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的转变,在目前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猛的趋势下,站在更加长远的角度,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思谋科技的未来?

跨越式发展背后的行业“鸿沟”

在工业互联网发展初期,工业数字化水平是影响工业互联网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工业设备的数字化水平低是影响平台市场规模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和新技术的推广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市,占全球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据艾瑞咨询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38.2亿美元,占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15%。

站在工业互联时代,“新晋独角兽”思谋科技的“远方”与“现实”

事实上,这也离不开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新需求的激发。后疫情时代,各国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意愿不断提升,而工业互联网在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增长,这也加速了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扩大。

就国内而言,在过去的三年里,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相互叠加以及与OT技术深度融合的水平不断提升,“5G+工业互联网”优势行业和特色应用加速形成。步入2021年,尤其是在“十四五”及中长期及信息化规划的加持下,势必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站在行业市场规模的维度,作为已经在半导体、汽车制造等方面均有业务落地的新晋独角兽,思谋科技的未来前景自然是广阔的。

但本文要考虑到的是,基于未来的发展,市场步入小组排位赛的局面不可避免,思谋科技还需未雨绸缪。

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一个行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时,分羹的总是少数玩家;但逐渐步入2.0时代时,赛道涌入的选手会阶梯式增加;到了更高的阶段,实力的比拼将更加趋于硬核。

现阶段,国内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已经集结了包括具备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基因的平台,以及用友、浪潮、树根互联等具有自身优势的平台。不论是背靠互联网科技巨头还是老一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他们都与思谋科技构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站在工业互联时代,“新晋独角兽”思谋科技的“远方”与“现实”

在工业制造领域,阿里云和三一重工、中策橡胶、奇瑞汽车等大型制造企业达成合作;华为、百度等在汽车、传统纺织产业上纷纷赋能。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目前已经介入工业设备超72万台,助力的产业链已经渗透进工程机械、汽车汽配、环保、铸造、纺织等众多行业。

虽说思谋科技自主研发了SMore ViMo工业AI平台、SMore ViLab工具箱两大平台型软件,但在算法上也难免要与科技巨头狭路相逢,一较高下。孰优孰劣,市场心里的答案我想并不难给。

而站在行业的维度,当下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虽是大势所趋,整个行业却面临人才稀缺。《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里提到,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在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缺乏课程、教材、师资及专门的实训环境,教学过程面临很大困难。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的稀缺目前来讲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人才输出的前端实际上是受到了很大限制的。

而聚焦到人才的培养,这本身就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即便是思谋科技已经组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团队,但若要在后续的蓝海市场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若没有一套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将是一个较难跨越的鸿沟。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在末端市场里的竞争力。

结语

总体来讲,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完成了早期的规模化发展,逐步进入务实的精益化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前沿技术和平台融合发展方面的前景非常广阔,这也与思谋科技的平台定调不谋而合。

只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平台的生态建设将成为下一步各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除了传统技术、业务的合作外,人才培养、产品孵化等方式也将成为平台企业搭建“朋友圈”的重要方向。

对思谋科技而言,除了在技术、业务上发力,也是时候考虑平台的生态化建设了,毕竟未雨绸缪并不是一件坏事。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