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车思维之下,科技创新“困”在造假中
幽默风趣的客服机器人“娇娇”、自主研发的红芯浏览器、“水变油”的水氢汽车…近些年,科技圈的骗局总能越来越别出心裁。
前段时间,“华智冰”弹唱的视频全网爆红。然而没过多久,网友扒出华智冰的视频与B站Up主鱼子酱酱上传的翻唱视频一模一样,只是脸部及声音不同。小冰团队急忙回应,“华智冰的肢体及动作确实有真人模板,可脸和声音都是AI生成的啊”,这种说法显然难以让人信服,由此又被网友调侃为AI换脸。
姑且不论这场风波的源头是否有创新自嗨误导大众的嫌疑,仅仅就整个事件的发展脉络,不禁让人怀疑,在研发过程之中,科技创新的底色是否已经改变。
这些年来,技术自主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随着外部环境的影响,大众对于科技突破都报有极高的热情,在这种风潮之下,有时候困住技术创新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人心。
技术越夸大,营销越翻车
华智冰唱歌的视频,虽然注明了来源 ,但相关的新闻传播稿中,却丝毫没有提及华智冰的肢体表情训练来自一位真人Up主,更没有表明视频来源也是她的视频。甚至有的新闻稿言辞确切地写道,“她的歌声、人类生物学特征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肢体则有团队成员进行训练完成”。
这种说法带有极大的误导性,让人想当然地认为华智冰的人物特征都是由AI完成的,而不是只有一张脸,虽然初看新闻让人极为振奋,但当诸多事实摆在面前之后,无异于大型打脸现场,足以伤透很多人对科创的期盼之心。
华智冰唱歌视频爆火之时,其实很多人抱有一定怀疑态度,可小冰团队的技术实力和国内最高学府的学子背书,又让他们觉得似乎可以相信,但结果,这还是变成了一场以技术之名调动大众情绪来谋取名利的虚假营销。
这次翻车,也许只是团队夸大宣传,其实并不能彻底否定清华数百名莘莘学子苦心研究的AI虚拟人成果。但是在科技领域,刻意夸大宣传和引导的骗局却更为触目惊心,应当引起警惕。
回顾近些年来的科研骗局,大多数造假项目都巧合似得翻车在大肆营销上,而非项目推进中。
2018年8月15日,红芯时代科技欢天喜地地庆祝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好听一些,红芯在新闻稿中毫不脸红地将自己的浏览器吹嘘为“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而仅一天,浏览器就被网友扒皮,露出了谷歌的内核,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红芯已经通过了政府采购审核。
中科院计算所的刘雷,去年1月为自家的“木兰”语言做宣传,将原本一个基于python做的定制化开发,吹成了完全自主创新。也是没过几天,被程序员们发现自主开发只是套了个自己的外壳。
华智冰的营销噱头,顶多欺骗一下对AI技术缺乏具体了解的普通网民,而那些打着自主创新旗号编造出的荒诞谎言,在营销翻车前就已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半导体界的“明星公司”南京德科玛转战淮安时,早期的德淮半导体建设完全以政府出资为主,落地地方政府投资了二十多亿元,而2017年淮阴区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只有25.6亿元;新能源领域“水变油”的主角—青年汽车,早在2017年就曾因为骗取补贴被工信部处罚,此后更是一直以“水氢车”为噱头骗取政府补贴。
2014年国家大基金启动,首期募集资金超过1300亿元,随后全国各地掀起了芯片产业发展热潮,可是这些钱似乎还不够几个动辄投资数百亿的烂尾项目霍霍两三年。
弯道超车的思维在“作祟”
从汉芯到弘芯,从“水变油”到华智冰,很多技术项目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不符合科学常识或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可为什么这种荒谬的研发还能获得资金、顺利推进并公之于众呢?这点令不少人匪夷所思。
2014年,特斯拉Model S正式进入中国,点燃了国内创业者的造车热情,贾跃亭、李斌、李想…大张旗鼓地启动了自己的造车计划。而当造车新势力都跟随特斯拉朝着电能的方向发展时,庞青年突发奇想,新能源的电池续航能力不足,氢电却没人尝试,如果氢电能成功,就能直接越过特斯拉,引领新能源汽车潮流。
满嘴跑火车的庞青年,酝酿了三年,终于在2017年放出了大招,祭出了全球第一个“水氢车”。在发布会上面对质疑,他还言之凿凿“一切技术、成本都保密”。
武汉弘芯,一家2017年才刚刚成立的芯片制造公司,此后两年连续入选湖北省重大项目,在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中位列第一位。因为拥有“国内首个能生产7nm ASML高端光刻机”,按照弘芯的计划,14nm技术于2019年启动技术研发工作,2020年就可以研发7nm技术了。
弘芯定下这个“宏伟”计划时,台积电7纳米制程的芯片还没开始量产,它的目标似乎瞄准了台积电的最高制程。
技术具有垄断属性,先入者一旦形成优势,建立起技术壁垒,有很大的可能形成长期的垄断,在这种无奈的现实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故事在国内市场上天然具有吸引力。青年汽车想要绕过电能,研究氢能,一旦实现,国产新能源汽车将真正站在行业潮流之上,而武汉弘芯更是打算跳过28nm制程,用7nm ASML高端光刻机研发7nm制程,这些愚蠢却大胆的骗局恰恰迎合和满足了迫切想改变产业落后现状而不懂技术的一群人。
弯道超车,其实也是国内技术自主的国民情绪下对芯片、对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希冀,受中兴、华为事件的刺激,技术落后的焦虑蔓延到全体网民,一句自主创新的公关话术,轻而易举地就能掀起一次舆论高潮。
然而,在芯片、汽车、操作系统、屏幕等技术差距无法短时间缩短的产业,弯道超车的思维或许本身就是不切实际。
十多年前,方舟处理器被推上神坛,这一中国科研团队第一次为通用市场设计生产的通用处理器,原本承载了国内最有技术实力的一批人对国产芯片的厚望。可是方舟团队急剧扩张,从一个只负责CPU设计的团队,扩充到硬件设计、操作系统适配、关键软件移植等组成的庞大软硬件生态,不得不说在那个时间段,弯道超车过于沉重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造假正在带来不可逆的行业伤害
2019年10月,水氢汽车闹剧发生后不到半年,根据公布的《关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情况的公示》显示,庞青年旗下的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获专家组核定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为549辆,应清算补助资金1.18亿元。而当时,青年汽车集团已经25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浙江青年乘用车集团21次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一家搞出水变油丑闻且频频失信、漏洞百出的企业,为什么当初能拿到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还能获得政府的产业补贴?”,人民日报曾发问道。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的疑问。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专家、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撰文表示,有些轻资产(甚至是无资产)的企业去地方政府落地,没有任何产品,当地就先拿了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补贴。而项目一烂尾,所有的投入都付诸流水。
从汉芯事件过后,随着国内技术自主的需求越发迫切和舆论的关注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技术创新依旧困在造假怪圈中。一方面,政府补贴给予青年汽车、武汉弘芯或华智冰这类项目或公司,相对地,踏实研究技术的反而未必能获得高额补贴。尤其是部分项目烂尾影响恶劣,促使国家层面收紧了对相关大制造类项目的指导与审批。
另一方面,接连不断的行业丑闻,正在挫伤技术人员的热情,加剧行业人才流失。武汉弘芯项目烂尾后,在业内被奉为半导体产业教父级人物的蒋尚义深受其害,他抱着芯片梦进入弘芯,可一年多的时间“身心俱疲”。
而且一个更危险的现象是,资本涌入芯片产业,新公司以高价不断挖角老公司的技术人员,一是导致业内人心浮躁,二是直接影响了老公司的业务。据悉,某人才流失严重的老公司业务部门接到订单,但因为工厂没有足够的工艺集成工程师,竟然无法开工。
长此以往,大批技术人员如果转移到新的芯片项目或公司,会破坏原有的技术团队,老公司不得不重新花时间培养人才,而新项目一旦出现烂尾风险,跳槽的技术人员将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这或许是芯片人才缺口过大的必然结果,人才流动密度太高,员工跳槽频繁,根本无法形成新老公司的良性循环。
对于技术造假,抱有技术自主梦想的大众的记忆总是短暂的,当一个高喊着自主创新的伪技术成果出现,他们依旧会欢喜雀跃,振臂高呼,但是它们带给行业的损伤却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想要获得这场技术持久战的胜利,或许我们是时候从杜绝再出现这些造假丑闻开始了。因为科技创新的底色从来都应该是实事求是与精益求精。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