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物
两年前,在华为Mate X发布上,余承东信心满满地介绍了新机的铰链结构、双屏应用、双电池解决方案、巴龙5000基带芯片,甚至是定制的折叠屏手机壳,但唯独缺少了手机最核心的输出窗口——屏幕。
如果回顾早期折叠屏手机的发布会,几乎所有厂商都存在这一个问题,对于手机屏幕的介绍全部集中在“弯折次数”,但对于手机的显示性能,厂商们几乎闭口不提。
因为折叠屏手机的屏幕背板根本不是玻璃,而是一种工程塑料——透明聚酰亚胺(CPI),这决定了折叠屏手机无论是在硬度,还是在透光率上,都完全无法与搭载玻璃背板的传统手机相比拟。
不过,当下国内厂商正试图让折叠屏手机“重回玻璃”。通过减薄,让玻璃在具有柔性的同时,保留高透明性、高硬度、电绝缘性等基本特质,这样的玻璃也被称作是超薄电子触控玻璃(UTG)。
折叠屏手机规模小到可以忽略
《智物》(微信公众号:智物科技评论)连续发文探讨折叠屏手机产业链的进展,如今来自产业链的信息透露,三星将会在其旗舰Galaxy Fold上首次使用UTG玻璃,折叠屏手机屏幕体验,将会接近AMOLED。国内长期与三星关系友善的OPPO、vivo也可能会在明年的折叠屏手机上搭载使用。
小米、荣耀则可以寄望于喧嚣多时的国内UTG产业链。
三星出手,打破过渡产品僵局
两年多的时间,折叠屏手机已经发展出了三代,但在使用感受上却始终不尽人意,主要问题基本都围绕着那块“娇贵”的屏幕所展开:一条清晰的划痕、屏幕易刮伤、高温和低温环境表现差……
这些问题全部指向了手机厂商所采用的屏幕背板CPI材料。作为一种工程塑料,手机厂商对CPI的应用可谓是又爱又恨,它让折叠屏手机成为可能,但也留下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为解决屏幕折痕问题,华为在初代机型上采用了外折方案,后续又斥巨资研制了“双旋水滴铰链”系统,但这些也是仅仅解决屏幕折痕这一个问题。
至于抗划痕性和透光性,莫氏硬度6.5和92%以上的透光性,这些现代玻璃盖板的“基础指标”,对于CPI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当手机厂商一筹莫展之时,电子玻璃厂商传出了好消息:30微米的玻璃已经具备量产条件,如此轻薄的厚度意味着玻璃背板已经能够满足极限R角的柔性特征。
2020年2月,采用上下折叠方案的三星Galaxy Z Flip问世,作为第一款搭载玻璃背板的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的屏幕素质要远好于搭载CPI背板的同类竞品,但其成本却并没有因为回归玻璃而降低。
据悉,三星依靠德国肖特的产线在玻璃制造的过程种直接拉薄,但这样的工艺让UTG玻璃的良率过低,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更易碎。三星让UTG玻璃从幕后走向台前,可高昂的成本决定了这一产品仍无法大规模应用。
但在随后的一年,一股“玻璃减薄”的狂潮开始在中国大陆吹起。
群雄并起,UTG玻璃产业一夜成型
今年5月,韩国厂商K-Glass宣布进军中国UTG玻璃后加工市场。所谓UTG后加工,是把UTG玻璃按照需求的产品尺寸的切割的工程。
这一新闻传出后,业界对于这家韩厂的市场布局提出疑问,传统的UTG玻璃加工都集中在德国、韩国和日本厂商,K-Glass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大陆发展市场?
一个可能被忽略的事实是:今年中国大陆的UTG玻璃产业已经成为业界发展最快的地区,而且几乎是“一夜成型”。
年初,赛德半导体宣布UTG玻璃项目正式落户钱塘芯谷,该项目计划在杭州建设两条年产600万张的可折叠柔性超薄玻璃生产线,每条线设备投资约1.3亿元。
赛德半导体此前表示,该公司目前已经与京东方、维信诺、和辉光电等面板公司以及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展开合作,与三星、LG等韩国公司亦在接洽中。
进入3月,另一家新材料公司凯盛科技宣布增资约10.25亿,用于建设UTG玻璃二期项目,形成1500万片/年的产能。据悉,凯盛科技目前已经完成了国产化的“原片生产、UTG减薄、UTG成型、柔性贴合”全套UTG玻璃生产工艺技术。
两个月后,长信科技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在UTG方面目前已有订单落地,这家过去以车载显示业务为核心的厂商,当下正与国内显示龙头进行业务合作,联手拓展可折叠手机市场。
据国君电子统计,长信科技减薄产能居中国大陆首位,在国内份额约为40%,全球市场份额约为20%,在UTG玻璃逐渐替代CPI成为折叠屏手机盖板的过程中,UTG的需求也为长信科技的减薄业务打开了新的成长空间。
此前,长信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公司UTG现有产能已经达到30万/月,规划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客户未来的需求与时间节点要求。
除上述三家外,包括惠晶显示、国奥科技、沃格光电外、和美光学、苏钏科技、东旭光电等国内厂商亦有UTG玻璃产线建设规划。
未赚先滥,国产UTG乱像
据UBI Reserch预测,UTG玻璃在未来三年内有望逐渐取代CPI,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中占据80%以上的份额。
尽管前景无限,但当下的UTG玻璃还算不上是一个“万全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三星Galaxy Z Flip刚上市后,海外数码博主JerryRigEveryThing就曾对该款手机的屏幕进行过测试,实验表明这块屏幕只能承受大约莫氏2级左右的刮擦,甚至连指甲都能留下划痕。
但由于三星所采用的UTG玻璃为直接拉伸成型,后续随着国产化学减薄UTG的投产,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改善。
相比之下,UTG产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它的工艺受限,而是生产太过于集中。
今年6月,苏钏科技的柔性折叠屏玻璃基板项目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在2022年10月全部建成后,UTG玻璃基板的年产能将达到5000万片,年产值将达到100亿元。
年产能5000万片是什么概念?一个直观的对比是:IDC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1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仅为78.64万部。
国内UTG龙头之一,长信科技表现不错
即使是最乐观的UBI Research也认为,在2025年可折叠OLED面板的出货量约为4900万片。
这还只是苏钏科技一家,如果仅统计目前已经开工的项目,中国大陆UTG玻璃在2022年-2023年的年产能将在1.5亿片以上。
尽管折叠屏手机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除三星和华为外,尚无其他玩家有规模量产计划。vivo和OPPO都已确定将在明年推出自家的第一款折叠屏手机,但由于不具备转轴的技术专利,这两家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规模量产。
荣耀于近期申请注册了Honor Magic Fold和Honor Magic Flip的商标。不过,由于此前与华为“分家”时,没有带走折叠屏的相关研发人员,其产品也很难在明年正式上马。
至于苹果,在没有完整的生态作为支撑之前,库克大概率不会去做一个销量仅为“十万级”的产品。
终端应用的缺失、手机厂商观望的态度,似乎都无法抵消掉国内UTG厂商的热情,一个类似于LCD产业的故事或将再次上演。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