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再论数字化转型的“转”与“型” -II

上回书说到。数字化转型问题直指数字化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1)数字化代表了速度,但速度并不代表正确。

相比于传统的人和人之间协同纸质文档的传输,数字化无疑代表了快速的传输。就如同我们对于瞬移这种特异功能一直心向神往,以为有有了这项能力。我想就可以做正确的事儿了,其实这是完全两个层次的概念。数字化在这个方面只是代表效率而已,并不能够保证必然正确。就如同我们对于数字化工厂来说,其实追求的就是工厂内的制造要素,流程环节以及业务之间的衔接,都具有数字化的量化表达,并进一步实现数字化信息连续规范无中断的方式的自动流转,其实说白了就是管理标准化、流程自动化。这样的话才能够达到正确的结果提供更好的支持。其实就如同高速公路是上面不让跑拖拉机。我们的公路研究规范也要求必须是规范的车辆才允许通行。其实现在我们所提倡的5G,也是利用其低延迟大带宽等可以支持实时工业数据传输的特点,其实也只是在手段和类似高速公路这个基础设施方面所提的要求而已。

(2)泛在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的层次结构。

在信息传递手段不畅或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习惯于逐层映射与关联的官僚体系。数字化的泛在性特点,其实是在打破这种层级限制,扁平化就是典型的体现,比如用户需求直接贯穿到设计工艺制造等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晃荡的说出话,为我们业务组织的拓扑塑形提供了更大的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够聚焦真正的业务,而将之前的那种层级,尤其是只进行信息传递的层级进行了弱化,其实也是价值流的一种体现。而这种思路与我们在企业架构当中所提到的元模型架构等等,在道理上都是相通的。泛在的数字化,就为目前提出来的流程中台、数据中台等等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扁平的结构其实就提供了更大的优化空间,就如同我们关于物联网所说的优化空间在急剧的扩大一样。只有底层的扁平化,甚至在个体的独立化乃至智能化的基础上,自组织自适应等得以实现才有可能。另外,泛在化也与离散化直接相关,也就如同微积分一样,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颠覆性的基础支持。

(3)数字化更加有利于解决熵增的问题,提高系统进化的可能。

我们借助于数字化手段进行转型。其实很大,目的是为了打破现有的枷锁,塑造新的型态。但可悲的是,可能我们很多所建设的所谓数字化系统,其实是建造了另外一种数字化枷锁而已,其典型的形式就是僵化和封闭。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良好的型态是能够进化,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能够伴随着企业业务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自然而然的提供支持和发生变化。另外,就是提供更加便利与直观的人机交互与协同,因为如果能够将人,不仅仅当作系统的使用方,而是当做系统外部能量的注入方,才能够让系统走出熵增的困局,这是一种融于人机协同甚至高于人机协同的一种形式,这样才能够把一个系统乃至企业真正的逐步的推进到带有进化特征的智能化阶段。

……………………………

当然,数字化还有一些传统的大家关注的优势,比如有利于更好的表达,包括知识和经验和机理的建模与仿真等。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王爱民,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专业化APS、自适应智能工艺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笔者公众号:智能制造随笔,欢迎关注。

       原文标题 : 王爱民:再论数字化转型的“转”与“型” -II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智能制造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