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中的所谓瓶颈资源(工序)分析
经常在一些APS文章当中看到对瓶颈资源或瓶颈工序一些处理机制,也包括比如动态性等和比如TOC等。但说实话,基于笔者15年的APS技术研究系统开发和实施经验,感觉里面存在着很多非常严重的误区,所以这篇公众号文章是想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这种方式更多的是手工模式下的一种处理方式,而手工模式下之所以这么来处理,就是因为任务及工序量或者资源量或者两者之间的组合数量空间太大,所以只能考虑一些瓶颈或者说所谓的瓶颈。这是手工模式家的一种思维方式,计时后面发展了TOC,其实也只是在指导方法上面做了一些探索而已。
其次,假如基于瓶颈资源或者工序的排产处理方式能够解决问题,那其实这就是MRP所作的粗能力或者细能力评估的范畴,就没有现在APS的事情了。但实际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
第三,我们也都认识到瓶颈资源或者工序是动态的,但为什么是动态的呢?动态性来源于哪里呢?这种动态性就是因为多订单并行,并且不同的订单交货期数量也都是不一样的,其对于资源的征用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而一定要从工艺流程执行衔接的角度,才能够准确的评估出资源的平静程度,工艺流程的执行衔接,就带有时间上的咬合,而这种咬合是动态的。这也基本部分解释了为什么MRP的粗能力或者细能力评估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四,企业关于瓶颈资源更多是基于经验或者说是一种绝对的瓶颈,这个对于APS来说是有用的,可以在排产求解过程当中进行一定的处理和考虑。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APS再排产的时候其实也可以不考虑。相当于以一种暴力的方式对所有的工序进行资源的配置安排,排产结果出来之后,所谓的瓶颈自然就一目了然,并且随着任务的变化,瓶颈资源或工序的动态性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这不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对于APS来说其根本就无需事先知道什么是瓶颈。
第五,如果企业的瓶颈资源或工序,具有绝对性。在企业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这种方法是可以用的,并且这种方法主要是一种手工方法,根本就不需要工具性APS的。但是这种方式绝对不适合工艺流程特别长或并行任务特别多的生产场景,这种场景下基本上不可能存在静态或者绝对的瓶颈,因为关联关系复杂,他的动态性几乎是必然的。这方面可能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种误区。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欢迎交流探讨。
原文标题 : 王爱民:APS中的所谓瓶颈资源(工序)分析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0限时下载>>> 爱德克(IDEC)设备及工业现场安全解决方案
-
即日-1.31立即参与>>> 【限时免费下载】村田白皮书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