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国加征125%关税,国产替代如何破局?

2025-04-14 17:18
来源: 海瑞思

美国加征125%关税倒逼供应链变革,国产替代如何破局?海瑞思科技以技术+成本优势助力企业抵御风险。

时局:关税重压下,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

4月11日,美国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高达125%的关税,诸多行业如新能源、汽车行业、3C、半导体、医疗设备等领域都将受影响。这一政策不仅加剧了全球贸易摩擦,更暴露了供应链过度依赖进口设备的隐患——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在高端精密检测设备等领域曾长期受制于海外技术垄断。如何突破“卡脖子”环节、实现国产替代,成为企业应对供应链动荡的重要命题。

痛点:进口设备“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重困境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企业在关键设备采购中面临两难选择:

技术依赖:在密封性检测领域,海外品牌凭借先发技术优势,占据着很大部分气密仪、密封检测等高精度设备市场;

成本高企:进口设备价格普遍是国产的几倍,且需承担漫长交付周期及售后响应滞后等隐性成本;

供应链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波动下,设备断供、技术封锁等威胁如悬顶之剑,直接影响企业产能安全。

破局关键:国产技术突破,海瑞思科技实现“平替+超越”

面对这一困局,中国制造正在加速技术反超。国产密封性检测领域的隐形冠军海瑞思科技,其自主研发的气密检测仪、氢氮检漏仪等设备,不仅打破海外技术壁垒,更以“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性价比”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1. 技术对标国际一线,性能参数逐步超越

海瑞思密封检测产品精度覆盖10^-1至10^-11,海瑞思的质谱分析仪完全达到国际水平检测精度,可广泛适配液冷、新能源电池等高精密场景;

2. 成本直降50%以上,全链路服务化解供应链风险

①国产化率超95%,设备价格仅为进口品牌的1/3-1/2,且无额外关税负担;

②本土化交付周期缩短至2周(进口设备需3-6个月),支持定制化开发与快速迭代;

③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24小时响应故障排查,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产线中断。

案例实证:国产替代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深圳的某精密工业公司,最大生产基地位于郑州,生产基地遍及中国各地,曾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因海外供应链中断,遂找到海瑞思诉求支持。海瑞思了解需求后,在半个月内就研发出了完全可以平替国外某厂商F28型号的产品,采用海瑞思气密检测产品后,单条产线设备投入至少降低了60%,同时使得供应链风险更加可控。而最被人乐道的是,因为此前客户公司一直习惯性称呼这款产品为F28,使用海瑞思的平替产品后仍有人用“28”指代这个气密仪,海瑞思就将这款产品型号命名“HD-28”。而在疫情过后,全球供应链恢复正常,国外厂商原为定价为3000多美元的产品降价成了1000多美元。

行动呼吁:重构供应链韧性,正当其时
全球贸易体系震荡下,依赖进口设备的企业正面临“成本失控”与“断供危机”的双重夹击。海瑞思科技以硬核技术+极致性价比,为工业企业提供两大核心价值:

· 短期降本:节省高达50%的设备采购成本;

· 长期安全: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抵御国际局势波动。

经过多年努力,海瑞思在国产气密检测领域已居于行业首位!其密封性检测设备同样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以下这些完全可以国产替换进口的设备,已批量出货到了比亚迪,华为等民族品牌企业:

image.png

 

结语: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技术战必有破局者

关税壁垒终将倒逼中国制造走向更高维的竞争——从“替代进口”到“定义标准”。海瑞思科技的突围证明:唯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国产力量,才能在全球供应链变局中为企业筑起护城河。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