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平安好医生将上市 将解决医疗三大痛点

2018-04-23 11:37
动脉网
关注

4月23日开始,平安好医生将进行全球招股路演。5月4日上午9时在香港正式挂牌上市。此次全球发售1.6亿股股份,其中6.5%为香港公开发售,93.5%为国际配售,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50.8港元-54.8港元,保荐人为花旗及摩根大通。以招股价格上限计算,拟筹资88亿港元。

综合证券界预计,平安好医生估值最高达103亿美元(约803亿港元)。保荐人之一的摩根大通发报告指,预期该股潜在估值达79亿至103亿美元(约616亿至803亿港元);同时仍然处于亏损的平安好医生,摩根料今明两年亏损将会逐渐收窄瑞银则预计估值约为75亿至95亿美元(约585亿至741亿港元)。

平安好医生从2014年8月诞生到上市,仅用了4年时间。迄今为止,它是上市用时最短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从它发展的历程看,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创始团队系明星高管;第二是医疗行业投入大、但必须做生态做闭环;第三是虽然估值高,但是盈利费解。这似乎是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共性。

事实上,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得到融资就能继续发展,融资失败则意味着无法进行下一步。此次平安好医生登陆资本市场,也是期望进一步得到资本支持。

平安好医生管理层介绍称,本次筹集的资金将有40%用于业务扩展,包括增加产品种类和覆盖面、留住销售和医疗人才等;30%用于投资收购境内公司以及为海外拓展提供资金;20%用于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及人工智能技术;10%用于公司运营。

回顾平安好医生创业历程中关键节点

对于一个创业项目来说,要想成功实施离不开人才、资金、清晰的商业模式。

在人才方面,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亲自为平安好医生挑选人才。2013年,他将时任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兼阿里软件总裁王涛成功挖走,后者担任平安好医生的董事长兼CEO。

王涛的出现,第一步是重拾马明哲“三网合一”的战略,对平安健康险重新定位。即不再是单纯地销售传统健康保险产品,而是创建一个新型互联网化的健康管理整合平台,用互联网模式重塑整个医疗健康市场。

第二步是将互联网新业务从平安健康险中剥离,单独成立了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分工明确的同时,他亦不讳言,是为未来单独上市做准备。可见一开始他对公司的发展就很明确。
紧接着一个月后,一款名为“平安健康管家”的健康医疗APP开始公测,服务功能包括在线医疗咨询、预约名医就诊等。看似只是一款线上问诊产品,但背后是平安集团对政策、医院、医生、药店、医疗圈和保险等的全部打通,是对整个健康医疗产业链的勃勃野心。

第三步是确定商业模式。他希望平安好医生以“轻问诊”移动医疗作为切入点,通过搭建医疗服务网络,联动国内医疗信息,为健康险带来新的客户资源,进一步为客户提供各种健康服务,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O2O闭环。

而立意在这个健康管理的O2O闭环之上的,正是平安在大健康产业的终极“野心”,最终实现马明哲当初设想的“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合一的新型健康产业链。王涛还透露说,“为此集团不惜在未来五至十年内投入上百亿资金。”

在2016年,马明哲也提出了“平安3.0时代”的全新战略,不再着眼于内部的金融服务,而是着眼于培育像全行业开放的平台。

平台战略对于平安好医生来说,又添助力。因为平安能够提供医疗平台最核心的部分——有力的支付方。平安好医生绑定支付方,估值就完全不同。平安的1亿用户,整合起来就能形成天然的价值平台。
目前,平安好医生的定位核心是连接,即连接医院、用户、保险支付方、服务提供商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形成开放式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生态圈。“连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决当前移动医疗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瓶颈:谁为移动医疗买单,进一步逐步探索让保险理赔纳入线上医疗付费范畴,彻底解决谁来买单的问题。
由此看来,平安集团斥巨资搭建这些医疗资源,建立起自身的核心医疗资源,寻求医疗+保险的结合,其理想的范本是HMO模式。这种强调预防和维护,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模式在现在被称为管理型医疗。其特点为:保险公司+医院+诊所+药房+医生+信息。
而目前来看,基于保险公司与移动医疗机构在这方面的数据积累尚不健全,HMO模式在中国的开展并不会顺利,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虽成功赴港上市,但盈利费解

截至去年12月底,平安好医生的累计注册用户达1.93亿个,按年增长46.6%,平均月活跃用户则有3290万名,属内地最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其业务主要分为四部分:家庭医生服务、消费型医疗业务、健康商城业务、健康管理及互动业务。
“家庭医生”提供医疗在线咨询,由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及外部医生完成;消费型医疗业务包括健康检查和基因检测、美容护理、口腔卫生服务等,同时向个人及企业销售体检计划;健康商城即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医疗产品(如药品、保健品、中药)、医疗器械、健身产品等。
平安好医生以家庭医生和消费型医疗两块业务起家,2017年拥有172名医生及716名医疗助理,并与2100名外部医生签订了服务合同,但目前营收贡献最多的是健康商城,2017年这部分业务营收8.96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的48%。
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为2.79亿元、6.02亿元、18.68亿元,2016年同比增长115.8%,2017年同比增长210.6%。
虽然营收持续增长,但由于成本增幅超过营收增幅,平安好医生自成立以来一直亏损,2015年-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预计2018年将继续产生“大额亏损净额”,未来也许也会继续出现亏损以及负经营现金流。

十大基石投资者认购53%,犹如IPO稳定剂

盈利费解是平安好医生上市前备受外界关注的点,同时招股说明书里也没有披露任何平安好医生拥有的技术优势可以让其一骑绝红尘。一般情况下,在市况波动时,企业会急于“消除”发行中的风险。让许多投行一起参与进来,并且预售大部分股票,可能有助于消除风险。但是,这样也会存在一些弊端。大量基石投资者的存在也就显示了背后市况的疲态,新股对基石投资者的依赖也就越来越高。

基石投资者是指企业IPO时在公募之前作为战略投资者申购公司股票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等为主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大型企业集团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属企业。  
基石投资者类似于内地的机构投资者,按IPO发行价购买预先约定数量的股票,并接受6~12月的锁定期。

基石投资者的引进,实际上是对公司的基本面、盈利模式、发展前景的肯定,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犹如IPO的稳定剂。
从基石投资者的发展来看,最初在香港IPO市场引进,是国企在香港上市时大家对国企的情况不太了解,对国企的管理、盈利模式和公司治理不是特别放心,有一定的顾虑,香港便引入了基石投资者。引进基石投资者的做法在亚洲很是盛行,特别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自2012年以来,基石投资者的认购股份已占到香港新股发行的30%。

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平安好医生与多家国际基石投资者签订协议,前十大基石投资者将出资5.5亿美元,认购份额约为53%,占已发行股本8%左右。

基石投资者中包括了世界知名投资管理公司、国家养老金和国家主权基金,比如BlackRock(黑石)、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ampany基金(美国资本集团旗下基金)、GIC(管理新加坡外汇储备)、CPPIB(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Pantai Juara Investments Limited(马来西亚政府战略投资基金)、正大集团和瑞士再保险。

平安好医生董事总经理范寅在发布会上表示,基石投资者选取标准包括投资者对行业的理解、未来的战略协同性等,这些投资者的投资表明其对平安好医生业务模式及未来发展的信心。对于为什么基石投资者均为外资机构,范寅回应称:“大家比较踊跃,这是公司考虑之后做的决定。”

未来将从三方面解决整个医疗行业的痛点

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发售新闻发布会上,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涛携首席运营官白雪、首席产品官吴宗逊、首席技术官王齐、首席财务管欣荣、董事总经理范寅等公司高管团队出席,阵容齐全。
平安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李源祥出现在发布会上致辞表示,“今天是平安好医生发展的里程碑。”
从宏观市场看,中国的医疗健康服务市场规模庞大,并且不断增长。中国卫生总费用2016年近以5万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超过11.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4%。然而,与美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的缺失,导致中国医疗健康服务市场有很多结构性痛点。
比如,对标美国来看,中国大量缺少具备资质的全科医生,为建设相同标准的基础医疗网络,如果采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国需要新增约28万家庭医生和数十万诊所,还需要巨额的新增资金投入,整个建设需要花费数十年才能完成。
这给了中国发展互联网+医疗治疗管理方案的机会。据王涛介绍,借助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安好医生将从三方面解决整个医疗行业的痛点:
第一,弥补家庭医生缺口,缓解线下医疗机构压力,为医生减负,为医院减负。
第二,提供7+24小时、触手可及、最小候诊时间的全天后优质医疗服务,为患者减负。
第三,通过科技降低成本,缓解社会医疗保险的成本压力,为政府减负。

围绕平安好医生平台,平安好医生构建了一个闭环生态系统:内部有888人组成的自有专职医疗团队,并辅助以AI技术;同时建立广泛的线下合作网络,连接4万名外部医生,覆盖3100家医院、1100家体检中心、500家牙科诊所、70家美容中心以及7500家合作药房。
王涛表示,“平安好医生的使命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用科技让人类更健康,秉承这样的使命,平安好医生的愿景是在中国为每个家庭提供一位家庭医生,为每个人创建一份电子健康档案,为每个人制定一个健康管理计划。”


   “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措施确定,今年或将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市元年

4月1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围绕《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除了对“互联网+医疗健康”落地的相关法规、监管方式、个人健康信息隐私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外,还详细解读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准入与行为管理规范。
此前的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措施。随着平安好医生的上市,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也传出了谋求上市的消息,或许2018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集中上市的元年。

在4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措施,包括:加快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允许医疗机构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推进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医联体和县级医院,推动东部优质医疗资源对接中西部需求;支持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专线保障远程医疗需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与药品零售信息共享;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一站式”结算;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体系,加快信息互通共享,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信息安全防护。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平安好医生、微医、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利用线下医生碎片时间,为公众提供了大量医疗资源供给,成为推动医改的重要力量。

按美国资本市场的标准,独角兽指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企业,估值在100亿美元之上则是“超级独角兽”。据证监会调研,目前国内未上市企业中,资产10亿美元的有100家左右,20亿美元的不超过50家。其中医疗行业的独角兽有:

平安好医生5月4日港股上市,仍未盈利,估值最高达800亿港元,将解决医疗三大痛点

以上企业,已有部分已披露IPO招股书,或传出上市消息。如迈瑞生物在撤回上市申请后又火速重启上市计划、药明康德正在排队中;平安好医生已披露港股IPO招股书,微医、复宏汉霖、上海天士力等相继传出赴港上市消息。这些信息表明,不仅是市场在拥抱独角兽,独角兽企业自身上市融资意愿亦非常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有多家医疗独角兽选择在港股上市。近日,有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传出将谋求上市的消息。其中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日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微医目前5亿美元的pre-IPO融资进行得相当顺利,若不出差错,将于2018年年底赴港上市。
据陈弘哲介绍,微医计划分拆上市,内部现有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四个业务板块。pre-IPO轮融资完成后,微医将重组四个业务板块,让板块更清晰。不久后,微医还会和一些海外公司合作,拓展微医的海外市场。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也曾在参与活动时分享,“我们正准备IPO。”他表示,医疗健康行业还不是一个可以用资本快速催熟或清场对手的赛道,融资和IPO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而不是把事情做成的关键,关键是看清自己在行业内的价值。

或许,2018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集中上市的元年。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