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AI攻克肺癌的路径,2018首届中国肺癌与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召开
每年中国新发肺癌病例78.15万例,每年肺癌死亡病例达到62.64万,肺癌发病与死亡均占到全球肺癌发病与死亡的40%。2017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被正式写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30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如何提高肺癌早诊早治,降低肺癌死亡率成为国家科研攻关重点,如何推进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高危人群肺癌筛查,运用人工智能和三维重建技术科学精准诊断在筛查和体检工作中发现的肺部小结节、避免过度诊疗成为肺癌早诊早治工作的重点。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研究尚属初级阶段,急需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机制和标准,尽快形成医工交叉学科专家共识,建立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加强行业内部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推动医工结合和医工企融联合,是当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研究与应用面临的问题。
有鉴于此,由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北京前沿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起主办了“首届中国肺癌与人工智能高峰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杭州英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真健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格麦迪(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承办单位。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副校长房建成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呼文亮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吴英锋副院长、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支修益教授在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国肺癌防治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以及工作在临床一线的肺癌诊疗领域中青年专家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支修益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论坛旨在搭建医工交叉学科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并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首届高峰论坛聚焦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组织多学科跨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肺部小结节精准诊疗和外科手术术前导航定位等开展临床多中心研究与临床实践,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肺癌与人工智能的高水平数据库。
支修益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能快速高效的进行肺小结节自动检测识别,提高早期肺癌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大幅减少医生工作量。通过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锁定疑似早期肺癌患者,帮助判断患者随访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张永奎教授介绍了舟山肺癌中心十年来在肺部小结节诊断研究成果及诊治经验,指出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能力,提高诊断准确率,有效解决影像科医生水平不一、状态不同对肺部结节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早期肺癌筛查与诊断,可实现偏远地区与基层医院的全覆盖,使偏远地区及基层医院的肺癌诊断、治疗水平与大城市达到同质化,而三维重建是其中核心的“武器”之一。
在本次论坛中,众多医工专家围绕如何快速、精准的进行肺癌早期诊断和术前定位导航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并就三维重建技术在肺部手术术前规划、手术方案设计、模拟手术功能,以及对精准微创手术开展普及带来的帮助从多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专家一致认为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是指导临床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微创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能有效帮助基层医院和中年轻医生从三维立体角度熟悉肺段解剖结构,缩短住院医师的学习曲线,与患者和家属的术前谈话变得直观、直接,更容易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三维重建在肺部小结节诊疗中的应用,以便让这一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造福于患者。
在本届高峰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信通院、腾讯公司、杭州英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Incool3d)、国投创新、真健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泰格麦迪(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泰智会产业加速器、中关村医疗器械园等企业代表,就人工智能在肺癌医疗领域的实践和产业发展趋势发表意见,就如何整合医疗与人工智能领域内的产、学、研、用资源,服务于肺癌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跨领域研究与临床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