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干细胞可在体外形成“类胚胎”结构 为科学界提供早期发育的细胞培养模型
两个“类囊胚”
图片来源:《自然》杂志官网
5月3日 ,一个欧洲科学家团队3日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医学论文称,他们仅利用小鼠干细胞,在培养皿中培育出了类似早期胚胎的结构。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关于早期发育的细胞培养模型,有助于阐明支撑这一重要生命阶段的关键过程。
哺乳动物的受精卵经过卵裂被分割成很多小细胞,这些小细胞组成的中空球形体被称为囊胚。实际上,在囊胚这一阶段,所有细胞都没有开始分化,其后胚胎才开始出现分化。而囊胚这一球形结构,又由滋养层、内细胞群和充满液体的囊胚腔组成,囊胚腔内包含大量胚胎细胞。
干细胞细胞系一直都取自滋养层和胚胎细胞。此次,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荷兰皇家科学院干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尼古拉斯·利夫龙及同事的研究表明,这两种类型的细胞可以在体外互相作用,形成类似囊胚的结构,他们将其称之为“类囊胚”(blastoid)。
这一“类囊胚”形状类似3.5天的囊胚,并且表现出类似的基因活性模式。像囊胚一样,当内部干细胞发出信号诱导滋养层发育时,“类囊胚”就会形成。在正常发育中,滋养层会继续形成胎盘,因此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胎盘如何形成,以及胚胎如何植入子宫内膜。
胚胎干细胞相关研究长期处于一个颇具争议的境地。此次这些类似早期胚胎的结构在转移至子宫内后,球形结构会触发类似于植入子宫壁时所发生的重塑事件。它们并不会发育成成熟胚胎,但是其仍然为当今科学界提供了一个关于早期发育的细胞培养模型,有助阐明支撑这一重要生命阶段的关键过程。
总编辑圈点
人造“类胚胎”当前的意义在于,它使科学家研究人类生命起源更加容易和便捷了,也有利于探究生命整个生长过程。不过,在培养皿中,仅仅从干细胞中就制造出类似胚胎的结构,确实也为创造生命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因此,当技术逐渐成熟时,其必将会引发新一轮的生物伦理辩论。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