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杰远的八年抗争:曾替投资人担心“打水漂”的微医如何存活至今
成立于2010年3月的挂号网,如今已是微医“云+HMO”。
这八年,微医董事长廖杰远完整见证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从成长到成熟的全过程。而微医也从PC端发展到手机端,并不断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如果把“看病难”这一问题比作是“侵略者”,与敌抗争八年,挂号网演化为微医云,互联网医院历经资本、政策寒冬……
凡此种种,最终决定了微医“云+HMO”的形成。
想来,廖杰远正在等待“星火燎原”。
挂号网:开路先锋终成微医
2014年被公认为是“移动医疗创业元年”,也是“移动医疗创业大年”:行业融资总额超7亿美元,2015年前三个季度更是达到了11亿美元。
时间退回到四年前的2010年,挂号网别无他选,只能担任开路先锋。想来,廖杰远也难以百分百确定,自己赌对了四年后最热的细分领域之一:挂号预约。
从命名上可见一斑,彼时的挂号网扎根于互联网,自2010年创立伊始,为医院提供预约挂号等就医流程优化服务。
廖杰远始终坚持预约挂号是公共服务,永远免费,以此来获得医院和患者双方的信任。
隶属复旦大学的华山医院首先上线,开放5%的号源给到挂号网。随后,技术出身的廖杰远带领团队成功打通医院内外网,顺利吸引复旦系其他8家医院,上海市政府更是将其在全市推广。很快,挂号网在全国范围内的布局陆续展开。
“当时做挂号的起因,确确实实是作为一个最普通的老百姓,深刻体会到中国老百姓看病难,所以当时我的决定既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我是属牛的金牛座,所以一旦做了决定是万难不悔的。”
作为初创公司,如果说项目成功落地是第一难,那么,融资可以算得上是第一大难。
“最早的时候,团队自己投入的资金不足了,这时候客观来讲没有人看得清楚我们能否成功,也不知道我们后续的路径会是什么样的。”
廖杰远,这个在1999年联合创立科大讯飞,并长期担任国家863智能计算机成果转化基地负责人的极客,怀着一颗善良的心,他真诚地对自己的投资人,风和投资的吴炯等人说,“你们投钱进来,很可能这个钱就打水漂了。”
“没关系,打水漂了就当做功德了。”
这样一番对话,也被廖杰远用来反映当时的融资大环境,“你得有缘分碰上愿意做功德的人。什么叫相信?相信你会努力做、用心做,成不成,不知道。”
2010年12月,挂号网顺利获得赛伯乐基金、风和投资等千万A轮美元投资;
2012年1月,仅隔一年,挂号网获得晨兴创投B轮投资。
资本市场的认可,想来廖杰远不用再替投资人担心“打水漂”了。或许是“功德”一词,抑或是深感“被人信任”,廖杰远至今仍觉感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2014年6月,挂号网推出“微医”App,功能有电子病历、预约挂号、医院内部交流等。
2015年9月,微医对外宣布获得了来自上海复星医药、高领资本、高盛、腾讯等7家资本方的3.94 亿美元的融资,并且由原来的挂号网更名为微医。
至此,挂号网完成了它的阶段性使命。
截至2015年12月,微医已与全国27个省份、19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1亿的实名注册用户和19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已经突破2.7亿次。
互联网医院:历尽资本、政策寒冬
始于2015年、盛于2016年的资本寒冬,偏偏与2017年的政策寒冬无缝对接,前者见证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诞生,后者则一度暂停了它的快速发展。
2015年12月7日,桐乡市政府携手多名医学院士在乌镇参与启动了乌镇互联网医院,官网与App同步上线。
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为永久举办地)的开幕致辞中,予以点名表扬。
微医似乎迎来了高光时刻。
至2016年4月7日,乌镇互联网医院开业运营满四个月之时,其单日在线接诊量已经突破1.8万人次,达到了一家三甲医院的规模。
后来,微医互联网医院陆续在甘肃、四川、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17个省(市)落地。
虽然资本寒冬在2016年中已狂盛起来,但是对于移动医疗这个超级大风口来说,影响并不大。然而,政策之争终于刺激着资本寒冬肆虐移动医疗领域。
仅2017年,有超过1000家移动医疗公司被注销。曾一度扩张到5000家的规模,最终只有近50家公司生存下来,裁员、倒闭等传闻也总是给这些幸存者平添寒风。
对于市场冲浪者来说,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廖杰远显然不甘心于在政策寒冬里无所事事,寂寞等待。尤其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功,已是典型案例。
于是,伴随着大多数资本和企业或撤离或观望时,微医反其道而行,出其不意地加大了对“风暴中心”宁夏互联网医疗工作的投入。
2017年8月,宁夏首个互联网医联体——石嘴山互联网医联体上线,以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中心,向上连接微医乌镇互联网总医院和全国2700多家重点医院,向下覆盖大武口区永乐社区卫生服务站、星海镇中心卫生院等4家基层卫生服务点。
微医在政策不确定期,坚持与线下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疗投资及政府平台合作,不可谓不勇敢。
2018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听完宁夏代表团关于互联网医疗体的汇报后,当即做出指示,要求加快“互联网+医疗”建设。
最终,以实体医院为支撑的互联网医院,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建立互联网医院之外,廖杰远还针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着手全科中心的建设以及全科医生的培养,来帮助民众建立“健康守门人”机制。
“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医生,这个医生的定位是全科医生,就像欧美的家庭医生一样,常态的问题我来解决,搞不定的,我直接接我线上的专家。”
2017年底,微医的第一家全科中心在萧山开张。
随后,微医持续在全科体系建设上发力:
第一,把大量的内科医生、儿科医生、妇科医生经过全科的规范化培训,让他成为全科医生;
第二,未来,在全国建100个全科中心,目前北京、南京、杭州的全科中心已经开业;
第三,承建海南的健康管理学院。
全科体系的建立,促进着微医HMO服务的发展与完善。
云+HMO:线上+线下,全科+专科
如果把互联网医院历经资本、政策双重寒冬比作是战略相持阶段,那么,微医“云+HMO”的形成标志着,廖杰远针对“看病难”问题的抗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变“被动医疗”为“主动健康”的HMO服务恰如星星之火,提供基础支持的微医云则如徐徐微风。
微医云是一个智能医疗云服务平台,服务于医院、政府、行业三类客户。
微医云帮助医院优化就医流程,协同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与政府合作方面,微医建立并共享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同时也帮助地方政府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
而从行业看来,在医药行业,微医建立了处方共享平台;在医疗保险行业,微医的保险服务平台支持医保和商保两种形式。
廖杰远强调,“微医云负责用技术手段组织医疗资源,把全科、专科的能力串联起来,把线上、线下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
基于此,微医“从原来的浅层次服务逐步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HMO的服务。”
这个面向亿万家庭的HMO服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医疗供应体系,即签约家庭,所有的医疗服务都在这个服务体系当中完成;二是健康维护和健康保障;三是支付杠杆,比如大病,签约家庭成员获得高额的大病保障和赔付。”
如果把互联网医院比喻为“点”,把医联体看作是“块”,微医的HMO服务体系正是把这些块连起来形成“面”,形成覆盖一、二线城市的医疗供应网络。
廖杰远自信满满,“我们原计划服务80万家庭,到现在至少服务100万家庭,100万家庭会成为HMO的签约用户,在HMO部分的收入至少会超过25亿。”
另据了解,2017年底,微医推出了智能健康终端微医通,分移动版、家庭版和药店版。
廖杰远表示,“终端产品是微医服务用户的连接器。如果说今年服务100万家,每个家庭都会配置这么一个连接器,它是微医HMO服务体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八年抗争,谋划上市
近日,微医宣布完成5亿美元Pre-IPO战略融资,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和新创建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领投。
这也标志着,微医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
虽然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名头被平安系抢去了,但是廖杰远觉得这只是一个阶段,“资本市场是你在走的过程之中的一个节点,你的终局很远很远。”他还以阿里并非为中国第一家电商上市公司例,表示,“快有什么用呢?”
医疗跟所有其他互联网行业都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互联网行业都是流量为王,这是因为需求决定供应。但是,医疗行业恰恰相反,它是供应决定需求。供应能力是这个行业唯一的核心价值。
“真正做创业、做企业的人只会关心它的价值与价值提供,也就是他自己的价值能力夯实得是否强。微医八年来干的事情就是用我们的理解、独特地建立了医疗供应网络和医疗供应能力。用科技的方式,把全科、专科的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形成线上、线下的服务网络,这些都需要大量时间。”
据介绍,微医的“云+HMO”将分别于A股和港股分拆上市。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