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工医信如何从AI影像走向服务平台?
专注于眼底筛查和慢病管理的科技公司上工医信CEO季鑫告诉亿欧大健康,其已于近日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海达投资、珠海亿胜科技和广发乾和。
立足糖尿病群体,从技术产品到服务平台
在外界看来,这家以AI技术驱动医疗服务的公司相比去年疯狂融资的AI+医疗企业来说,走得有点“慢”。但季鑫表示,上工医信并不止于做糖网筛查的AI医疗产品。
和许多初入“AI+医疗”圈的玩家一样,最初,上工医信的AI产品也经历过从科研积累到临床落地、从单病种切入到拓展病种一系列“进化”。而值得注意的是,上工医信针对的始终是眼健康带来的糖尿病和心脑血管风险。
2014年成立之初,上工医信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智能筛查应用于医院内科的“糖网病”切入,推出“慧眼糖网”AI眼底筛查产品,基于大数据云服务平台AutoEye,对疾病的量化指标和病程进展情况做出判读,来进行糖网病、其他眼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膏肓。’预防的逻辑从古至今都存在,这与国家目前推行的“健康中国”战略不谋而合。”季鑫说,“和行业里AI+医疗影像的创业公司的根本区别在于,上工医信从成立起就要做一个细分领域的服务平台,从筛查、诊断、治疗到预后全部覆盖。
第一步首先要“有工具”,技术是前端产品,例如“慧眼糖网”。然而,季鑫觉不满足于上工医信停留在一个“技术公司”的角色,于是走向第二步,进阶扩大服务半径。这也是上工医信从技术产品到服务平台的定位逻辑。
在落地上,除了针对AI筛查产品病种(青光眼、白内障等)的拓展,上工医信还为医院、医生和患者提供在线分流转诊的业务服务渠道,并最终与眼底大数据分析平台融为一体,逐渐打造融合数据管理、信息分享、医患沟通的全程管理服务。
据介绍,该服务平台面向国家用技术做疾病早筛和治疗、面向医院精准导流患者、面向眼科医生使其留在最适合的岗位上,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国家“分级诊疗”战略的推进。
除此之外,在政府端,上工医信在2016年成为了中国微循环学会的长期战略伙伴,同时成为“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独家技术提供方。目前正在江苏省与政府方合作落地糖尿病管理服务基层试点。在企业端,上工医信正在国内十多家体检机构试点其AI医疗产品和管理服务。
AI+医疗的“下半场”
AI+医疗已经迎来下半场了吗?或许是的。2017年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点提出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与突破。
此外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7年,国内AI医疗领域创业公司融资已超过240起,并且这一数据还在继续增长。
就市场环境来说,在经历了前两年技术和金钱上的“厮杀”,各玩家已明智地将目光放在“落地”上。季鑫认为,在这一阶段下,对于赛道企业最大的考验就是落地能力和整合能力。
在早期,由于产品的不成熟性,许多医院对于这一项技术还处于“试用”状态。随着有效数据不断积累、国家市药监局将二类医疗器械审批的逐渐下发,以AI糖网筛查等产品为代表的辅助诊断产品已经可以称为发展“成熟”,而医院方对此的配合度和付费意愿也随之提升。
在医疗影像领域,创业者很强调“鲁棒性”,也就是AI医疗产品的普适性和点击率。“为了实现产品的鲁棒性,我们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季鑫告诉亿欧大健康。截止此次融资,上工医信已经服务了全国范围内拥有眼底照相机的近400家医院,而这部分医院内科的AI糖网筛查产品仅用上工医信一家。
在整合方面,由于糖尿病的慢病属性,管控和康复就对其至关重要。季鑫依然坚持,不管是糖尿病的早筛还是病程管理,依然需要落地医疗机构进行,直接to C不是一条明智的路。除了和医院进行早筛和全病程管理,上工医信还与跨国药企默克合作进行药物提供服务。
这一轮融资后,上工医信将资金继续用于产品打磨、落地的推广以及外部合作平台的建设。“行业里大家喜欢说‘赛道’,我反倒觉得,在最初没有路的时候是大家搀扶着把路走出来,才会成为赛道。”季鑫说,他正顺着这个“慢”行业大潮走着,但在他心里,上工医信始终是在做着一些“独一无二”的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8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