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上市不是为了套现,因为医药电商的持久战才刚开始

2018-08-24 15:12
来源: 亿欧网

八月份的股市跟天气一样让人上火,除了A股大跌,港股美股里的中国概念股也都纷纷大跌,包括最有名的BAT和小米之类的独角兽公司。之前饱受追捧的生物医药类公司的股价同样大跌,然而这并没有阻挡更多的同类公司去IPO,比如最新的一家叫1药网。

1药网是以医药电商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它的财务数据不算靓丽,2017年收入9.6亿但亏损2.5亿,2018年上半年收入7.3亿并亏损1.3亿。看上去业务增长很快,实际上2018年增长主要来自金额大但毛利极其微薄的B2B批发业务,传统的B2C零售业务增长微弱。

据1药网之前披露自2010年创建以来融资超过18亿元,公司现有现金和短期投资约6.9亿,粗算一下至少亏掉11亿。因为医药电商业务仍在跑马圈地的阶段,2-3年内公司也较难实现盈利。在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估值不高大大势下,1药网上市后的股价可能承受较大压力,股东难以获利退出。

以类似业务但规模更大的平安好医生为例,上市首日即破发,IPO4个月来已经跌了30%。

既然上市也无法套现,那1药网为何要在行情不佳的时候流血上市?而且据传还有不少医药电商准备上市或者分拆上市。

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过冬,1药网现有资产按每年2亿多的亏损速度只能支撑2年有余。公司虽然名列医药电商第一集团,但还没有找到明确盈利方向,也没有跟竞争对手拉开距离。考虑到整体经济减速,创业公司已经预计到接下来融资会更加困难,因此通过上市储备足够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就很有必要了。还是以平安好医生为例,虽然股价不振,但公司的现金等价物有55亿之多,按目前亏损速度还可以支撑6年。

谦哥非常认可这种“深挖洞,广积粮”的谨慎做法,中国首家网上药店在1998年就问世了,但医药电商总体仍然处在萌芽期,这可能跟很多人的直觉相悖。虽然中国具有世界第一的电商渗透率,医药商品也很适合走电商通路,但以下因素限制了医药电商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发展滞后,使医药电商缺乏应用场景而只能通过购买昂贵流量的方式获客;

公立医院和医保基金为主体的医疗服务和支付体制,造成网上买药的便利性和实惠性都不足吸引用户;

医药电商迟迟未能解禁,从4-5年前就传说的开放到去年的收紧,医药电商的政策始终不确定;

购药的低频性和低传播性,使医药电商的复购率低且难以形成购买习惯。

尽管如此,互联网仍然顽强低渗透到医药流通各个环节,B2B、O2O和B2C等主流模式都跑出来一批具有实力的企业。经过前两年的蛰伏,在政府大力推进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院下,医药分开和医院处方外流又成为医药电商增长引擎。然而受中国经济大环境影响,最近又有一些政策新动向对医药电商利空,因此需要大家谨慎对待而不是大干快上。

例如近期出台的国家药品集采政策,拿出了11个城市主要品种70%的医院销量做试点,因为强制医院完成用药量,这必然会减少处方外流的机会;肿瘤药等新特药接连快速降价后进医保,既影响销售毛利又抑制了处方外流;另外这几天疫苗事件导致的国家药监总局换血,这也会强化用药安全和监管,本来就对处方药电商的购药和快递有顾虑的观点又会抬头。

医药是特殊且受管制的商品,医药电商发展的速度并不取决于资本或者技术,而是取决于处方外流,医保对接和互联网医疗发展等政策因素。从目前趋势来看,这一过程无疑是比较漫长的,并不存在通过烧钱快速做大的机会。医药电商目前的主流模式仍然是线上流量驱动,电商只是一个商品陈列,交易和物流平台,医药电商主要靠卖保健品和计生用品赚钱,药味相当淡薄。此类流量驱动的医药电商已经是一片红海,其机会主要属于在SKU数量,流量来源,交易成本等占优势的天猫,京东甚至拼多多,而不是医药出身的创业公司包括连锁药店和医药商业办的电商。

专业背景的医药电商机会来自与线上加线下的深度服务,尤其是长期用药患者的复购。线上的功能主要是创造购药场景,例如线上问诊,家庭医生服务和慢病随访;线下主要是对接医院处方外流和医保支付,也包括提供线下医疗服务和销售人员地面拜访医生。以平安好医生业务为例,虽然其线上医疗服务只占总收入10%强,却是其占大头的健康商城业务的基础。因为线上医疗扮演的是获客和留客的角色,健康商城只是变现的角色而已。

有人以为机会在医药电商某些细分市场,例如B2B电商去抢夺单体药店,小诊所和民营小医院的批发业务。这些业务的利润薄如纸,物流和金融成本倒是不低,只能算大医药商业看不上的“利基市场”。随着仿制品一致性评价的全国推开,药品生产企业趋向减少和集中,留给B2B电商的机会并不多。相反以快速送药上门为卖点的O2O电商,倒是有更多的需求,而且用户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不过这块市场最后归属也是美团和饿了吗等企业。

跟所有互联网医疗和医药电商一样,平安好医生线上医疗服务总体还是太轻薄,并没有切入诊疗行为太深。有钱的公司如平安好医生需要花大钱养一千多位专职医生提供服务,其它公司则靠数千到数万名兼职医生用碎片化时间提供服务,不是运营成本过高就是医疗价值不大。只有等线下诊疗费用升高倒逼患者网上问诊或者医疗AI进化到可独立执业程度。

上面这两条短期都无法实现,所以专业背景的医药电商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融够多的钱就是准备的关键之一。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