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阳光周小炎:医学影像中心的打开方式
医学影像的风口在新医改之后。从2013年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里首次提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医学影像中心”,到2015年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而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也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一脉阳光不是医学影像领域跑得最早的,但可以说是备受市场关注之一。成立于2014年的一脉阳光,正好踩在政策的节点上而高歌猛进。2016年底,一脉阳光获高盛集团、浩悦资本、高科新浚的A轮融资;到2018年初,一脉阳光再次对外宣布完成了百度资本领投的4亿元B轮融资。
官方资料介绍,一脉阳光如今已在全国布局了50余家医学影像中心。领跑机构连锁化、集团化发展的背后,一脉阳光的运营逻辑是什么?对于当前的独立影像中心市场,又遇到哪些瓶颈?为此,亿欧大健康专访了一脉阳光副总裁周小炎。
影像中心与医院的竞争合作之辩
2018年7月27日,作为一脉阳光第一家真正意义上单独设置的非依托型医学影像中心,辽宁一脉阳光医学影像中心在沈阳落地,为东北三省以及国内其他地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医学影像诊断服务。
当前,国内影像中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影像中心,另一类是托管医院的影像中心。但不论哪种模式,作为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第三方影像中心“外来者”的身份总免不了让一些医院、医生产生抗拒。
“你可以说,我们和医院存在竞争关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影像中心‘抢走’了原本属于医院的客源。但从深层次去看,我觉得这两者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周小炎接受亿欧大健康采访时说道。
国金证券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影像市场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一市场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周小炎认为,医学影像是刚需,目前来看远没有达到天花板,更谈不上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入局导致医院创收大幅下滑的情况。
“未来,第三方影像中心有两个发展方向。省一级的第三方影像中心核心定位在高端医疗,提供紧迫性、VIP等特殊服务。”周小炎表示,这类影像中心可以为没有相应配置的机构提供医学影像检验服务,整体上看,它与医院的关系是一种补位。“而基层的第三方影像中心,主要是解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提升基层医疗的质量。这个层面来看,第三方影像中心更是一种补强与合作。”周小炎对比说。
除此之外,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管理规范还提出,第三方影像中心的选址必须覆盖在具备急诊救治能力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5公里范围内。此外,影像中心还需要和医院建立救治急危重病患的绿色转诊通道。这种合作关系也直接作为机构设置的硬性要求而得到强化。
以互联网思维来做医学影像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相较而言,放射科医师的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的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影像中心的配置逻辑却从设备出发。例如,试行的基本标准中规定,“每台DR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每台CT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台MRI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人员一直是医学影像行业的难题。”周小炎认为,现行规范在这一点上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人员跟着设备走,这种思维是不合适的。”周小炎指出,“实际上,医学影像更适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把人固定在设备上反倒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周小炎所指的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等在线传输技术,将医学影像储存在云端,供医生调取阅片。“理顺这层关系,就可以实现人员共享。”周小炎说,一个医生服务好几个医疗机构,这样的模式在美国早有先例。一家连锁的医学影像中心,旗下十多家连锁机构配置的医生可能只有15个,而每个影像中心通常仅需要1个医生坐班。因为诊断工作是按系统划分医生专业,坐班医生日常诊断的是所有连锁影像中心的亚专业的全部病例,精细分工将直接提升诊断质量,专业特长更为突出,和临床学科的互动和结合也将更加紧密。
这一点与国内多点执业的效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小炎表示,国内医疗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而多点执业的政策落地能够促进基层医疗的发展。例如《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多机构执业医师与医疗机构管理相关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医师多机构执业时,如果其他执业机构和主要执业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且两所医疗机构的行政、人事、财务实行统一管理,该医师就可以算作这两所机构的“人员”。
不过,在周小炎看来,当前关于多点执业的政策还有推进的空间。“我们期待的是,关于医师在连锁医疗机构的执业的政策不仅能在广东实施,更能在全国范围进行复制和推广,而最多在两所医疗机构同时执业的数量限制也希望能够有所突破。”周小炎说,在未来,针对影像专业的互联网属性,应该采取更加灵活和务实的办法,例如降低影像中心第一执业人员数量的刚性要求,让更加优质的多点执业医师进行有效补充,这将会更快的促进行业的发展速度。
“1+2模式”能给行业带来哪些变量?
在一脉阳光的布局中,医学影像中心只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之上,还有两个发力点:影像云服务平台和医学影像学院,前者是链接,后者提供专业导入。这样的布局被一脉阳光称为“1+2模式”。
随着政策的逐步放开,未来医学影像中心市场势必出现更多的参与者。其中,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职业登记“两证合一”,就是一个风向标。流程的简化,资本的介入,使得医学影像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从基建转向运营服务。
而说到服务,就不得不提及医学影像中心,尤其是区域性的医学影像中心所赖以互联互通的云平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一脉阳光自主研发的“一脉云”医学影像云平台,能够实现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等功能。但周小炎却向亿欧大健康坦言,从技术上说,互联网实现远程会诊功能不是一个难题,国内也有不少公司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你能做的,实际上别人差不多也都能做。”周小炎说,如果要论差异性,“一脉云”基于影像引导的多临床学科会诊(iMDT)是其中之一。iMDT是一种“更轻”的“影像+临床”的学科会诊,旨在更短的时间解决需要结合临床确认的基层疑难病例,并能提供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此外,在“一脉云”的背后,一脉阳光还建立起“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以分工协作机制,对检查、诊断进行把控和规范。
“务实”是周小炎在谈及“1+2模式”时挂在嘴边的词汇。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做平台,也适用于做学院。国内医疗人才缺口的问题已成为行业共识,而一脉阳光想要打造的医学影像学院,就是在这个行业难题上的一种突破尝试。
周小炎观察得出,当前基层医院的影像科很难招到科班出身的本科生。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影像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第一学历相对较低,且后续的培训和能力提升还缺乏相应的通道。
“医学影像学院并不是一脉阳光的自产自销,我们想用产业思维去推进这个事情。”据悉,医学影像学院实行“两步走”的规划。“我们已经开始了与医学高校的合作,”周小炎表示,“影像学院马上将进行第二批学员的招募。”而在后期,医学影像学院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为整个医学影像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