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移植4人患癌,器官移植的安全性受到重大考验
2018年7月6日,《美国移植杂志》刊发了一个器官移植的“特别”案例报告。一名器官捐赠者给5名患者提供了移植器官,术后4名患者都被发现患有乳腺癌,其中3人因癌细胞扩散死亡。专家研究证实,4名受者的乳腺癌来源于供体器官。
供体器官的捐献者是一位53岁的女性,因蛛网膜下腔流血去世。根据器官捐赠前,欧洲移植协会的体检报告显示,该捐赠者生前没有乳腺癌相关病史,直至去世也并没有任何恶性肿瘤的症状或其他异常发现。但接受捐赠的4名患者在移植后的16至6年内先后患上乳腺癌,而经过DNA标记物检测,专家确认这4名患者的癌细胞确实是来自供体器官。
这种案例在器官移植史上实属罕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专家预测,在器官捐献之前,捐献者的基因也许就已发生了突变,恶性肿瘤细胞在供体生前就进入了血液当中,但是由于供体自身体质的问题,并没有转移至特定病灶,因此在之前的体检中并未被发现,而在器官移植至受者体内后,移植受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在降低排斥反应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体的免疫功能,肿瘤细胞就不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掉,因此患癌症的机率就会上升。
该案例为器官移植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在今后的移植领域,最大限度地保障受赠者的健康权益?
此次案例中捐献者体内癌细胞无法被检测,再加上免疫抑制剂的存在,让也许原本并不致癌的细胞大范围扩散,恶化,进而最终导致移植受者罹患癌症。
这种情况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能否被避免?器官移植是否足够可靠安全?
对捐献者进行基因检测也许能从根本上减少类似情况的发生,但是该方法实行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能引发癌症的基因变异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生殖系突变,是病人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的。另一种是体细胞突变,是由于衰老、吸烟和其他环境因素的作用,病人自发产生的基因变异。遗传性DNA变异通常会引起侵袭性极强的肿瘤,包括一些儿童期癌症,不过这些生殖系突变相对来说比较少见。大部分癌症起源于体细胞突变。而基因检测,只能从遗传角度判断病人的患癌概率。性价比太低,实施难度较大。
要应对“移植患癌”最有效地方法就是接受移植后定期进行器官筛查并及时采取治疗。以上案例中4名患者中唯一的幸存者,就是因为及时接受检查,并在尿液中发现大量蛋白尿,怀疑是抗体产生的排斥反应。之后,医生迅速采取治疗措施消灭癌细胞,一年后这位男性患者的乳腺癌因为早期发现并给予相应治疗而得到完全缓解。
此次的案例为器官移植史上的极端案例,虽然定期检查及时医治的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此类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但是却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8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