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域医学上市一年了,但市场似乎对它“检验+”的梦想失去耐心
金域医学与华大基因有不少相似之处:布局独立医学实验室、在2017年上市、上市一周年遭遇股价下跌。但相较于华大基因一周内接连发布三份增持公告,宣布包括尹烨、汪建在内的高管增持华大基因累计不低于1.9亿元股份,金域医学在面对股价下滑时的表现,显得有那么一些人去茶凉。
9月5日,金域医学发布公告称,约2.11亿股股票将在9月10日迎来解禁。公告发布当日,金域医学的股价跌破20元。10日晚间,金域医学4名股东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共计不超过7.7%股份。同日,金域医学的股价继续下跌。在二级市场,人们抱怨着行情的不乐观,指责原始股东套现,似乎没人再谈一年前上市时金域医学的光环: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领跑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
跑出来的“王者”
金域医学如今是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的“老大哥”。但是,每一个“大哥”都从“小弟”开始成长。金域医学的初创团队来自二十多年前的广州。1994年,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成为中国第一个被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学独立实验室。
2006年5月,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前,梁耀铭与严婷、曾湛文三人以现金807.80万元共同出资设立鑫圣有限。第二年,国家放开非公有制的医疗市场,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政策的转向促使鑫圣有限先是更名为金域有限,而后再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前后通过数次增资、新设,最终扩张为金域医学集团。
2018年半年报的资料显示,为了开拓市场,金域医学走上跑马圈地的道路,通过投资、新设等操作,目前金域医学旗下共有53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子公司为45家,占比84.91%。以片区计算,金域医学在西南、华南的子公司共23家,占比43.40%。这一布局给金域医疗打下了半壁江山。根据2017年年报,金域医学在西南、华南片区的营收达到20.29亿元,占当年总营收37.92亿元的53.51%。
总的来看,金域医学在过去的发展中,虽说不上高歌猛进,但也并没有太多曲折。据金域医学披露的财务分析,2012年度公司总营收9.77亿元,总利润0.57亿元;此后,金域医学的年度营收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017年度,公司总营收达37.92亿元。而营业利润方面,除了2014年略有回落到0.40亿元之外,整体呈上升势态。2017年,金域医学的营业利润为2.63亿元。
可以说,金域医学有些幸运,在过去的发展中较早地熟悉了“能跑者为王”的游戏规则。根据行业的规范,医学检验的服务定价权是受限,金域医学想要进一步扩大营收规模,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增加检验样本。换言之,相较于区域的整体人口变动不大,检验量的增加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
但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独立实验室的连锁化竞赛中,国内市场也开始转向“拓荒时代”的后期。每个企业都会感到忧虑,即使是作为“老大哥”的金域医学也不例外。这个行业需要区别于单纯靠数量来带动增长的另一个故事。
“检验+”的平台梦
金域医学不缺梦想。当独立医学实验室逐渐从数量竞争到实力竞争过渡时,金域医学画出自己的“检验+”生态圈。在对外的介绍中,金域医学的定位是一家以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外包业务为核心的服务提供商。金域医学不仅做检验,还想要“近水楼台”地拿下与医学检验相邻的病理诊断。
于是,推进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版图的同时,金域医学也在相应的据点上插了病理诊断中心的旗。截至2018年半年报的数据,金域医学拥有近600名国内外病理医生,并成立了自己的病理医生集团。技术方面,金域医学通过信息化手段,首创“地区-全国-国际”三级网络病理会诊系统。如今,金域医学已经将远程数字病理系统覆盖全国37家实验室。
除了病理诊断,金域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检验业务的范围,尤其是在特检项目上。一方面,受制于常检的价格天花板,发展特检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基层医疗机构更多地会提供基础、常规的检验项目,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金域医学在这部分高端需求上能够乘势而上。
以此来说,金域医学走的不过是国外的老路。实际上,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业务多元化在美国早有先例,并且模式已经逐渐成熟。东吴证券发布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专题报告》显示,美国两大独立实验室巨头Labcorp、Quest的业务构成中,分子诊断的销售占比就已经超过了30%。
然而,金域医学的野心比这些前辈还要更大一些。除了临床医学检测之外,金域医学还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疆域。实验室的检测应用范围,如今已拓展到食品卫生检测、临床试验研究(CRO)、司法鉴定、健康体检等领域。
开边疆、拓新土之后,金域医学得到了一些正面反馈。2018年上半年度,广州金域获得国家食药总局“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资质,而广州金域体检门诊部经省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在2018年5月正式成为广东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机构。但问题也埋在这四处突围的冒进中。
走得太远忘了为何出发
如何定位自己,事关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上市一周年之后,金域医学也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推动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发展,原因之一是该业态能有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因此,重新检视独立医学实验室,金域医学的卡位或许在于整个医改大潮下的资源再分配。如果以医学检验项目来说,金域医学无疑具有先天优势,但当其自身定位走到医学检验领域之外,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回看金域医学2017年年报,主营业务的营收方面,冷链物流服务增幅最大,达到483.57%。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冷链物流的经营成本同比增长了601.07%。问题在于,本身就是重资产的独立医学实验室之外,再自建比电商物流更为严苛的医学检验冷链物流体系,暴露的是金域医学的心余力绌。
如果说入局冷链物流是一步“臭棋”,那么开拓基因测序市场,无疑成为金域医学在走向“检验+”平台梦时的一步“险棋”。2018年1月,金域医学宣布与卢煜明教授团队合作,大补迈入无创产前检测领域。但按照华大基因、贝瑞基因等龙头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格局的情况来看,金域医学想要实现突破和发展,难度不可谓不大。
除此之外的另一步“险棋”是,金域医学近年开始以体外诊断产品(IVD)为发力点,向产业上游进军。IVD代表之一是即时检验(POCT),这一技术方法不需要专业检验人员操作即可快速得到检验结果。随着POCT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未来其对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业务将产生不小的冲击。在这种语境下,金域医学向IVD领域摸索,更多地带有“自我革命”的决心。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金域医学似乎还缺少这种“自我革命”的整体规划和行动。
8月31日,在两步“险棋”结果未知的情况下,金域医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说是要共同推动双方战略核心业务的发展。但“强强联合”似乎没给市场带来多少信心,反倒让人越来越看不懂金域医学的布局。
金域医学的股价还在跌。萎靡不振的股市如何反弹?所谓的“检验+”生态圈怎样实现?留给金域医学解答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市场似乎对这个梦想渐渐失去耐心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