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又传来猝死新闻!猝死真的没法预防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的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可以简单概括为八个字“常人因病突然死亡”,猝死这件事就可怕在是平时看起很健康的人在没有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而且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
不过猝死在发生之前并非是一点征兆都没有,人们总结了猝死之前的身体反应,如果你遇到这些情况,很可能就有猝死的危险:比如说胸闷、气促、莫名发慌、肢体麻木、突发晕厥等。这样的经验是对过往猝死案例的总结,就像人们总结“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的预测地震的歌谣,虽然背后能找到一些科学的依据,但由于引发上述症状的原因有很多种,而且身体发出这种明显信号的时候往往已经太迟了,所以总结出来的这些规律很难从科学层面有效的指导疾病的预防。
科学家们在对猝死的研究中发现,有一种被称为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的电信号是猝死发生的预警信号,而且能够提供较长的预警时间,根据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1-4周内若出现心室晚电位,则预示在6-24个月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及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高。心室晚电位信号一般在几十微伏以下, 频率在40~500Hz范围, 常规心电图无法捕捉, 需要通过信号平均心电图(signal-averaged electrocardiograph)检测。
那既然已经有预警的手段,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呢?这是因为心室晚电位是一种心室电活晚期的高频、低振幅的碎裂波,所以心室晚电位信号微弱而且容易受到干扰。现在的测量方法,是在屏蔽室中用独立的地线,在室内其他机器不能同时使用的情况下采集心电图,然后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信号平均与数字过滤波技术进行处理才能检测出来。这个过程非常繁琐,而且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很高,所以心室晚电位的检测一时间很难得到普及。
只有解决了心电信号的工频干扰问题,心室晚电位检测才可能会普及。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心肌梗塞等突发性心脏疾病的预判方式才会更加简便和普及。据了解,深圳曼森伯格公司是专门从事微弱信号提取领域的技术研发企业,他们研发的Pre-Sig Detection滤波系统,可以用在现有心电图仪器中的软件系统中,通过曼森伯格自主研发的信号提取技术极大地解决了心电信号中工频干扰问题,极大降低外部测量环境要求,为心室晚电位信号在无屏蔽环境下的精准测量清除障碍。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人们身体埋下了隐患。希望大家能调整好身体的状态,来面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