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新时代的互联网医疗,不是机器人在医院门口夹道欢迎

2018-12-19 15:02
动脉网
关注

2018未来医疗100强互联网+智慧医院论坛以“潮向ING”为主题。

在互联网+智慧医疗论坛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刚、春雨医生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曾柏毅、卓健科技总裁尉建锋、丁香园首席用户增长官  丛露露、方正证券董事姜天骄、蛋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仕明、蛋壳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宗宇、惠每医疗集团高级副总裁阳红、毕马威医疗保健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参与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梁志刚:医院信息化要标准化和流程再造

在医院中把信息技术落地,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医疗质量、医疗内涵、医疗管理有所支撑,现今的互联网医院,是依托实体医院,而不再是单单创建一个互联网平台这样的商业模式。

对于智慧医疗,有几个概念需要重新认知:

1、 AI在医疗行业的落地不应是机器人在医院门口夹道欢迎的表象,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真正干预疾病诊疗的环境,疾病的诊疗过程、管理过程、质量安全过程进行管理。

2、智慧医疗需要的建设梳理医疗行业的大数据,应包括挂号、缴费、检查、检验、住院、做手术、康复、随访,并以其为需求导向。目前基因组和蛋白学组已经有较大的数据基础了,对于人体构造和疾病机制这些疾病的本质的数据研究更多的偏经验性。而通过大的数据建模能够把这些经验汇集分享。

曾柏毅:在离用户最接近的地方,或者用户最方便的地方提供服务

春雨医生从最开始的APP,发展到现在的APP、WEB、微信端、包括包括百度、支付宝、宝宝树在内的开放平台都接入了春雨医生的服务。“我们希望在离用户最接近的地方,或者用户最方便的地方提供我们的服务”

春雨医生的在线问诊服务有4A的标准:Available、Affable、Able和Affordable。这四个标准分别对应问诊可即性、问诊态度、问诊质量和问诊价格。

此外,春雨医生在问诊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个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体系。“我们希望将原来以资源为中心的角度变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角度,考虑用户的需求分级满足用户的需求。”从流量入手,按照问诊-家庭医生-在线问诊-社区诊所-医院的分级,实现分级诊疗。

“在线问诊并不意味着得到的治疗和问诊的医生是不好的医生,反而是可以在家里不出门看到一些比较好的医生,这是患者对成本的选择。”在这个体系中,患者依据成本、健康需求选择接受的医疗服务的层次,从而形成整个医疗资源合理的配置。

尉建锋:互联网可以高效快速地重构医疗模式

打通数据、服务的闭环、患者的管理、家庭的签约的闭环,完成上级和下级医院做业务的协同和切分,这在国内哪怕是非常先进的信息化城市里面还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对于患者的全程管理关系到健康服务的治疗,然而医院能够管的病人有限,通知管理患者一般是由基层的社区家庭医生去做,大医院要把这些数据和业务同步出去,这需要形成一个闭环,也是卓健科技的方向。

当前的医疗行业面临解构的难题,医生多点执业解放医生,医药分家带量采购解构药品,第三方检验机构解构医院检验科室,分级诊疗解构患者。医院还剩下什么东西?这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而用互联网这种方式可以非常高效快速的重构医疗模式。主要方法是,通过把医生的培训、头部医院的互联网服务、社区服务等互联网化。

通过打造医院对外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医院对外统一提供互联网诊疗、社区SaaS化体系的家庭签约、转诊,以及医生教育等服务。

丛露露:消费升级时代下的健康服务新模式,互联网医疗更多的是解决需要被安抚的问题

中国人有很重的望闻问切的心理,互联网医疗很难完全取代线下的行为。因此,互联网医疗其实不是传统医疗的线上化,或者取代,是对线下医疗的一种可及性补充,比如对偏远地区、行动不便、排队看病的人们来说,线上医疗能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人们对于医院的期待通常是生病寻求治愈解决方案,而互联网医疗实际上是在非疾病状态下,大多是一种心态上的交流。因此,在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下面,其实实际上不仅仅是要去解决一部分的疾病问题,更多的是这一类需要被安抚的问题。

在这个边界下,在专业性上以外,应该更加强调对于用户超预期的体验的传达。

整个医疗服务交付的过程,用户或者是患者是相对处于被动的,医生由于病人较多,工作两大的诸多限制,难以提供良好的体验。而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这种被动、不良体验可以被打破。

新的消费模式有三种:第一个,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力,不用完全只用那一种方式,可以在线上问,也可以去线下,可以去中高端诊所,也可以去三甲医院;第二个,医疗本质是服务本质,和其他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更具专业性,其余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第三个,医疗服务是有预期的,在新的消费时代下用户将以更高的溢价选择更好服务的权力。

姜天骄:互联网医疗应当关注终局思维

关注终局思维,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例如,2015年,平安好医生刚推出新产品,就上市了,是因为看到了终局。

终局思维可以避免过程当中的噪音对我们的判断,例如,当前的互联网医院只能像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复诊,第二是慢性病和常见病。一些钻政策漏洞的方式现在来说很多都是有效的手段,但是长期以往是否可成立,是否可持续,值得思考。

互联网医疗的终局不会太远,团购、出行、百团大战、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形态在不超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已经进行了洗牌,而且很快的进入到垄断阶段。医疗领域的互联网化会更慢一点,个人认为5年时间可以走出一轮周期,形成终局。

互联网医院改变了什么:就医习惯、产品形态和支付方式。从线下医院出发的互联网医院,能带动就医习惯的迁徙;互联网医院产品在线问诊是标配;一旦对接医保以后,整个互联网医院盈利能力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互联网医疗没有改变的包括:低频被动需求的特征,难以快速迭代和传播的特征。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