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麻医台徐芜玲:创业,能不能改变猝死最多的这个医生群体?

2019-01-11 09:23
多肽链
关注

作为一个从业20年的麻醉医生,我深知麻醉医生的痛点与背后付出的艰辛,但如今麻醉医生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何实现这一群体的职业价值,是我创业的初心所在。

—— 麻医台创始人徐芜玲

“一步即深渊”,用来形容麻醉医生的工作并不为过。

从头麻到脚,从小麻到老,不仅要麻好心脑肺肾的手术,还要做好心脑肺肾和血液等五大保护,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必须具备有内外妇儿等基础临床知识,而且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面对多学科手术的麻醉需求时,要能提高病人无痛与安全来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

可在大众的眼中,他们被称为“麻醉师”。“无非是一针麻醉的事情”,这是对现代麻醉医生的不了解。“麻醉师”只是一个旧称,早期中国的医疗水平不足,麻醉工作多是由护士或者技师担任。

但现在,麻醉医生首先是医生,其次才是麻醉医生,在业内也被称为“最博学的医生”,因为这一幕后工作会涉及多学科的手术。

《多肽链》团队对话麻医台创始人徐芜玲,这位从业20年的麻醉医生道出了一句无奈的心声:“甭说外界对医疗服务的理解贫瘠,就是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对麻醉医生的认知也极为局限。”

在大型的公立医院中,麻醉科作为独立科室运营,同时配备专门的学术带头人,对于麻醉学科的建设,也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目前90%以上的麻醉医生都集中在公立医院体系。

可如今,随着社会办医政策的利好,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崛起,作为医疗服务核心资源的医生,借助多点执业开始流动,而越来越多的医生形成市场化形态的医生集团,与非公立医疗体系形成一个完美的契合。但在民营医疗机构却仍然鲜有人注意到麻醉医生的重要性。

麻醉的作用在于任何临床手术中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曾有人用一句话来概述麻醉医生的重要性: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

多数民营医院对于麻醉医生都是缺乏的,徐芜玲正是看到了这个市场机会,毅然走出体制,成立了全国麻醉医疗服务平台——麻医台,同时也是中国首家麻醉医生集团。

无奈现状

中国医疗一向学习美国医疗服务模式。可就麻醉医生来说,中美两国的麻醉医生无论是职业尊重还是价值回报,却是“天与地”的差别。

前一段时间我们遗憾于中国麻醉医生因为过劳而牺牲的消息,近乎同一时刻,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职业收入数据显示,美国所有职业收入位于榜首的就是麻醉医生,有着很高的职业尊重和等价的收入,这是双方“血淋淋”的现实差距。

劳累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导致麻醉医生成为猝死人数最多的医生。根据2008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猝死医生调查显示,29位猝死的医生中,麻醉医生占到14位,在这些倒下的勇士背后是麻醉医生数量的严重短缺和过度劳累。

麻醉医生在业内地位低,即使大专家也仅在业内有名,专业不被知晓。相比起内外科医生可以随着年资、水平提高而成为知名专家,进而提高诊治费用,但麻醉医生收入单一,如今中国的手术量大幅度增长,麻醉医生超负荷越来越严重。

除了巨大的工作量,比起其他科室医生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转换,得到精神上短暂的放松外,麻醉医生工作的环境是“密闭”的手术室,而且一待就是一整天,环境封闭加上手术全程精神高度紧张,细心操作,麻醉医生在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医20年的徐芜玲,虽然在体制内的大三甲医院,但在面对麻醉医生短缺问题的时候,只能不停地加班,以至于把自己的身体拖垮。

“值班很频繁,累的心律失常,那一段时间身体状况特别差。”徐芜玲告诉《多肽链》,当时自己身体已经出现了状况,甚至与要求自己加班的领导大吵了一架,不值夜班也变成了她最后的要求。

迫于现实的无奈徐芜玲认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于是决定逃离体制。她渴求改变自己的工作现状,也为麻醉医生寻找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麻醉医生的劳动强度比外科医生要大,外科医生是在做手术的那个过程是很集中精力的,但是麻醉医生从术前到术后的整个过程都会很紧张,如果其中出了问题,就是很难扭转的局面。

“外科医生手术失误,还可以有弥补的可能,麻醉医生一针下去,如果出了问题,是没有任何补救的机会。”

目前,中国麻醉医生仅有7.5万多名,麻醉医生的短缺极其严重。那么如何满足更多麻醉医生的执业尊重和人才的流通,变成了徐芜玲的目标。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除了在结构上面临巨大缺口外,医院为控制医生数量、节约运行成本,以及医院编制名额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麻醉医生的数量。

徐芜玲认为只有麻醉医生自由执业才能够解决这个窘境,“一方面提高麻醉医生的执业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收入。我们这一代人为医疗行业牺牲了很多,干了活却没挣到钱,价值更没有得到体现。”

她的老师曾对创业麻医台做出这样的评价:麻医台成立的意义在于让现有的麻醉医生流动起来,相对的缓解了麻醉医生的短缺问题,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患者。

民营医疗机构在被市场所逐渐接纳的过程中,手术需求越来越旺盛,有手术就需要麻醉。看到这个需求缺口,徐芜玲就着手筹备麻醉医生集团,也就是如今的麻医台。

可在真正面临市场的时候,她发现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市场化困境

2014年,刚刚跳出体制试水商业化的徐芜玲,最初也尝试的去民营专科医院工作,她发现原来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的培训体系是非常严谨的,到了民营医院的市场发现没有用武之地。

“很多民营医院中,麻醉专业是非常边缘化的,根本不重视麻醉的作用。这也导致后续出现了很多的纠纷。”

很多民营医院管理者到医务人员,其实对麻醉这个学科知之甚少,甚至很多民营医院不养麻醉医生,只是挂了一个人的名字以应对卫生监管的需求,直至到后来经历过一些麻醉的危险事件,才有一部分的医疗管理者认识到了这个行业的重要性。

不过,麻醉学科建立仍然是民营医院的一道难题。

麻医台徐芜玲:创业,能不能改变猝死最多的这个医生群体?

徐芜玲对《多肽链》介绍称:“初期麻医台在与民营医疗机构合作时,对方的态度普遍都是“一锤子买卖”,单个手术定价,只需要满足初步的手术条件,却对于患者安全性考虑很少。而且很多中小型医疗机构尤其是诊所门诊部只有在临时需要麻醉时才向个人预约,这样潜在的风险都落到了医疗机构身上,而不自知。”

麻医台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到医疗机构减轻了风险,做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麻医台在与不同医疗机构科普麻醉相关知识后,使其认识到麻醉医生对于医疗安全的重要性,于是对方会做出“反选”,进行麻醉科室共建与人才技术的配套服务。

徐芜玲在与《多肽链》对话的时候反复提到了一个现状:“麻醉这个市场非常大,充满想象空间,因为麻醉是刚需,有手术的地方都会有需求。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可谓难兄难弟,做手术离不开麻醉,麻醉是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受滴滴打车的互联网模式启发,徐芜玲发现这种方式正好切合麻醉医生的专业属性,所以是可以进行互联网化的,因为麻醉医生不涉及患者医疗的前端过程,只需要接触医疗机构和医生团队,其过程相对单一些,也能满足平台化的需求。

同时,麻醉医生是完全具备流动的可能性,其互联网属性要比其他专业的医生要更加强烈。其他科室的医生,要接触患者、管理患者以及术后康复等是一个长周期的事务,而麻醉医生恰恰没有这些困扰。

但同样,麻醉医生在进行手术之前要了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评估,选取患者适合的麻醉方式,整个手术结束后,还要保障患者复苏后不出现其他并发症,麻醉医生的工作才算顺利完成。

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却总被遗漏。

在进行市场验证的过程中,徐芜玲发现麻醉医生多点执业落地有很大的难度,虽然是可以互联网化,但是真正落实实施,除了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取得市场的认可。接受过程可能很漫长,市场教育是麻医台要做的很大一块工作。

如今,全国有超过500余位麻醉医生加入到麻医台。麻医台为麻醉医生提供多点执业、医生培训、会诊等一系列服务。

医疗行业内也是隔行如隔山,徐芜玲说她在把麻醉专业向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在市场上要取得医疗机构的认同,理解麻醉医生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其实是很难的。必须做到一定的规模和体量后,才能够最终体现价值,所以麻医台在目前的辛苦的创业阶段,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教育市场上。

“如果麻醉科的重要价值无法体现出来,那么医学的整体发展也会放缓,若手术如果没有麻醉的支持,无法做到极致,外科系统是可以直接接触病人,进行就诊,但是如果没有麻醉科的加持,手术永远无法正常操作。”

刚搬迁到北京南三环的一处创业园,正在打理新办公室的徐芜玲尽管有太多感叹,但创业不会是一条回头路,既然走了就要走好。而徐所做之事,不仅是要改变个体的命运,更是要改变麻醉医生这个群体,麻醉这个医学学科的走向。

多肽链丨多肽学社原创文章

作者丨丛名龙  采访丨严睿 杨慧林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