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盈利?医学影像的互联网逻辑 对话翼展医疗倪梦
“患者拍完片子,压根看不到给患者写片子诊断报告的那个医生,只要网络能够传输到达,片子拍完直接传到医生的工作站、电脑当中,去实现治疗。所以,医疗影像有着极强互联网化的可能性。”
——翼展医疗集团负责人 倪梦
作者:鱼多多
2009年,由一直接触医学影像行业的两个清华少年班、一个北大微电子硕士,合伙创办了翼展。
在倪梦眼里,翼展的定义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而不仅仅是医疗行业软件供应商。意识的边界,也决定了翼展的业务边界,从中国的西北到东部,再到南部,与全国2000多家各级医院、诊所的合作,便是一个地缘上的佐证。
医疗影像的机会点
政策的推动,让医疗影像成为一门越来越被社会所共识的好赛道,有些人,起跑的时间更早一些,也赢得了时间红利。
2011年,翼展参与起草了“医用诊断X射线影像设备连通性”标准,这为翼展在数字影像方面奠定了行业基础。
到2014年,翼展在影像行业开发软件的能力趋于稳定时,也在思考这些软件与医疗结合能发酵出哪些新的可能。
但这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发现医学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看到‘互联网+医疗’这种好的项目模式产生,大家基本上还都在探讨。”
翼展说,但是我们却发现,医疗影像是天生具备互联网基因的领域。通俗说,在医院,医生和患者不见面的环节或者不需要见面的环节就需要医疗影像市场化的整合。
患者拍完片子,压根看不到给患者写片子诊断报告的那个医生,只要网络能够传输到达,片子拍完直接传到医生的工作站、电脑当中,去实现治疗。所以,医疗影像有着极强互联网化的可能性。
另外,从行业角度看,很多基层医院的医生资源稀缺。目前我国医学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放射科医师数量的年增长率约为4.1%,放射科医师数量增长远不及影像数据增长。
这意味着,放射科医师在未来处理影像数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甚至远超负荷。况且,每培养一个医生,周期至少是5年。这些医生从毕业到具备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快速增长的需求比起来,杯水车薪。
所以,2016年翼展开始做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也是看到了行业机遇。切入口是独立于现有的医疗机构,做医院有效的补充和技术方面的支撑。
在影像学临床诊断、远程会诊、影像学科研、影像教学、高危疾病人群筛查、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基层从业人员培训、医学影像技术咨询、疑难疾病会诊、医学影像大数据采集分析、承担各级科研课题项目、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重资产”抢占高位
国内影像市场规模目前在2000多亿元,线上远程读片与线下第三方影像中心的结合,也是其中具有充分市场机会的业务类型。而独立影像中心初期的壁垒在于配置证、批文等监管环节,但核心的竞争力还是运营能力。
翼展说,成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有门槛的,医生需要有挂靠的单位,才能出报告,否则就是非法行医。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上线影像中心后,还要使真正检查的费用下降,做品质提升。
“国外很多的医疗机构,拼得也都是服务,而不是非要有最好的设备,这些都是可参考的先例。所以诊断的能力和服务能力,是这个行业里的核心竞争力。”
而2013年翼展开始布局互联网医疗,其多年在云平台上的诊断,既磨炼出锋利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开采出大量的医院方资源。
按倪梦的话说,翼展不仅仅是单独做一个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而是在原来庞大的“空中”业务体系中加上一个中心节点,形成业务的枢纽,和落地的终端。
翼展的影像诊断中心是集合各学科专家资源,为基层影像中心提供远程诊断、疑难会诊等服务。
翼展云影是通过签约的诊断医生、影像医生与临床专家,提供病例整理、日常诊断、疑难会诊。影像医生注册会员与临床医生注册会员亦可通过翼展云影进行病例分享、内容整理、影像学习等。
其中医学影像诊断是医生双签责任制。就是第一个医生是主写报告的人,然后提交给第二个医生去审核,审核通过后这个报告才算是合格的。
所以,一个诊断报告由两个医生做诊断签字,也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误诊和漏诊。而如果两个医生再发现分歧,又可以直接发给线上第三方会诊,也就是翼展平台上的医生会介入。
2013年,翼展创始人倪梦去了趟美国,他看到美国医生拍的片子可以发给印度医生去看,这给了他很大的启迪。他也希望中国偏远山区的重症患者有朝一日也可以通过传输数据影像,享受大城市的医生所提供的专业诊疗意见。
“所以与市场上其他的医疗影像公司不同,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公司的发展定位在医疗服务提供者。能够下沉到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所、民营医院互联互通,为医生诊断提供更精确的影像服务,给病患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
据我们了解,去年翼展远程影像会诊中心落户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当时该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陈彤是这样描述远程影像中心作业流程的:“在医院远程诊断中心接收到图像之后,可以快速地完成诊断及文字编辑并传回至下级医院。十分钟之内,基层卫生院就可以接收到诊断报告,然后对相应患者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轻资产”跑马圈地
翼展建设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在设备方面有自己的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的IT解决方案。另外再加上针对放射科的医生集团,实际落地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翼展布局人工智能这条路已经打通。
因此,在这些基础上,翼展希望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减少误诊率、漏诊率,同时提高诊断的效率。
他告诉我们,翼展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应用:
一是通过将人工智能植入到合作厂商的医疗影像设备中,在图像上快速进行标记,使现有的医疗影像设备更智能、更准确、更好地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二是将其植入到在线诊断平台,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上传片子,都可以通过点击智能诊断按钮,得出人工智能诊断的结果,医生便可以进行印证和完善。
同时,病患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选择人工智能咨询,与医生诊断的结果进行比对。经过人工智能算法标记后,给出诊断建议。
同时,按倪梦的思路来看,他们不仅仅是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更大的野心是在这个平台上面集结大量的人工智能产品。
“比如我们打造的智慧影像平台,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应用的平台。目前适合做人工智能研发的病种据统计有5000种左右,单一的研发不是翼展的主要精力投入,我们会根据已经形成的影像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的平台,做行业的应用商店。
翼展现在打造的智慧影像诊断平台和线下第三方诊断中心,是已经有完整的影像产业生态闭环,我们可以自然而然把人工智能应用放到里面。”
另外,倪梦认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本身是基于大数据进行研发的,所以也可以更好地辅助医生学习,比如刚毕业进入影像科的医师,可以通过在线阅片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快速地学习,这也是翼展期待和乐意见到的。
攻克商业化“山头”
口头上的革命和真刀真枪的革命是有区别的。
不管是做第三方医疗机构,还是智能诊断产品,从资本市场关注程度来说,均是一块待开发的“热土”。但对于身在其中的参与者来说,还是畅想者居多,切身却面临着产品效果待验证、医疗数据短缺、产品商业模式不明等现实困境。
而翼展在行业摸爬滚打九年,也算是从血雨腥风中闯荡出来,获得软银赛富、北极光创投、经纬中国、朗盛投资、华夏德信等资本方的认可。
表面上看,翼展的盈利途径无非是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本身有运营的收费,另外翼展的运营形式是互联网化的企业,与传统的企业不一样,它有更低的运营成本。
但倪梦倒认为这些并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而九年连续盈利的原因是翼展一直将自己定位于一家提供医学服务的机构,不会把自己的产品当成商品单独销售,即便是现在翼展团队发展到一定规模,销售主要还是通过代理商、厂商以及与医院、患者合作实现。
这样的定位是考虑到现实原因。因为现在有些平台型的企业搭载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会有一个问题,就是研发出来的产品商业模式永远没有搞定,最后沦为一个卖软件的公司。
就好比一个企业研发出来一个肺结节的产品,它就像做PaaS一样地推到医院,其可以卖到5家、10家,甚至30家,但没有一些渠道、资源关系,很难覆盖到全中国,甚至到全球。很明显这个模式是不可复制的。
翼展的商业模式是开放人工智能协作的平台,先接入合作的2000多家医院和5万多台设备。然后再采用综合的模式,搭建智能平台,大家一起来共同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一起商业变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