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将遭受“华为式”冲击?关税对垒、技术限制加剧
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两轮关税对垒的紧张局面下,中国医药企业虽然没有遭受华为中兴那样直接的“政策禁令,但对于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医药产业而言,中美摩擦带来的关联影响仍然不小。
【编者按】对于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医药产业而言,尽管目前尚未遭受华为、中兴那样直接的“政策禁令”,但中美摩擦将给其带来的关联影响仍然不小。中国贸易摩擦正从贸易蔓延至科技、资本领域,哪些中国医药企业将在两轮甚至于下一轮的中美摩擦中遭受冲击?这些冲击有多严重?而哪些中国医药企业又将在对垒中得到机会?在这个中美贸易战甚嚣尘上的风口,值得复盘和思考。
本文首发于E药经理人,作者高嵩;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近日,一则《中方宣布对美2493个进口药品加征25%关税》的新闻,在朋友圈等各种途径迅速传播开来。文章援引2019年5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称中国目前已开始向来自美国的进口药品征收关税,一时间引发群情激动。
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国务院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便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并没有如标题般耸动。在所有加征关税的商品中,与医药实质相关的并不多,且绝大多数集中在原料药层面,真正中国所需的临床药物少之又少。
但尽管如此,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两轮关税对垒的紧张局面下,中国医药企业虽然没有遭受华为中兴那样直接的“政策禁令,但对于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医药产业而言,中美摩擦带来的关联影响仍然不小。
5月17日,美国方面公布了下一批可能加征关税的商品名单,贸易战的火有越烧越旺的态势,更多的企业可能遭受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正从贸易蔓延至科技、资本领域,哪些中国医药企业将在两轮甚至于下一轮的中美摩擦中遭受冲击?这些冲击有多严重?而哪些中国医药企业又将在对垒中得到机会?在这个中美贸易战甚嚣尘上的风口,值得复盘和思考。
3000亿美元关税名单:医药产业成避风港
5 月 17 日,美国 USTR 发布针对我国 3000 亿美元输美商品拟征收 25%关税的清单(目前仍在征求意见阶段),美方称“此次拟议的产品清单基本上涵盖了301 调查行动目前未涵盖的所有产品”, 也即是美方对我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最后一份清单。如果这份清单落地,无疑会使得更多企业受到影响,而已有的2500亿美元清单和可能落地的3000亿美元清单对中国医药企业的冲击几何?无疑是行业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
根据银河证券对3000 亿输美商品拟征收 25%关税的清单的梳理,此次清单上与医药行业相关性较明显的产品仅包括:糊精和其他改性淀粉、除硬质橡胶外的硫化橡胶医用手套、隐形眼镜、玻璃及非玻璃材质眼镜片、卫生服装等(注:此次清单非最终稿,这些产品生产厂家可提出豁免的请求)。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这份清单,几乎所有的原料药、制剂、前期未被征税的医疗器械等医药行业出口商品均不在列,得以豁免。
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战”加征关税即便在现有的情况上再度升级,中国的医药企业在出口贸易上也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中国医药企业此前已经成功躲过了几轮“贸易战”的关税风波。在去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之初,中国出口美国的医药类商品险些成为加征关税的核心目标。此前据彭博社报道,在2018年4月特朗普政府曾建议,将中国的精细化工、原料药和制剂出口企业产品,以及包括起搏器和人造关节在内的医疗器械纳入到加征关税的名单之中。
而据浙商杂志报道,浙江医药选择在美国召开的加征关税听证会上进行抗辩,通过公众评议程序,成功将其出口产品排除在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外。
而2019年5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再度发布声明要求加征25%关税的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名单中,其包含5745项商品,主要涉及生活消费类产品,但名单中的商品也并不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等医药相关产品。
虽然在前两轮甚至于可能落地的下一轮的美国加征关税过程中,医药产业都豁免于“风波”。但在中国的反制关税措施中,药品及医疗器械都在名单中现身,这对一些企业而言是冲击,而对另一些企业则是机会。
中国反制名单:涉进口医械、药品
两次公布关税反制名单,进口医疗器械、药品频繁现身,这对于相关产品在国内的市场格局无疑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近期,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指出,自 2019 年 6 月 1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约 600 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关税税率。其中,对 2493 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 25% 的关税;对 1078 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 20% 的关税;对 974 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 10% 的关税。对 595 个税目商品仍实施加征 5% 的关税。
根据财通证券研报分析,600亿美元进口商品中,加征25%关税的主要有氨基酸、维生素、胰岛素、激素等,氨基酸维生素进口占比很少,胰岛素、多肽类甾体激素加税对国内企业如通化东宝有一定好处;
加征20%关税,主要针对神经类化药以及听力计血压计等器械,这些对国内企业影响不大;
加征10%关税主要是维生素、低值耗材、一般设备以及内窥镜等,内窥镜值得关注,加税对开立医疗等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有利;而加征5%关税则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大量神经类化药、设备包括心电图彩超 CT、普通耗材以及科研检测使用的色谱质谱仪。对于迈瑞、开立、理邦、万东以及 IVD 制造企业有一定促进作用。
在中国关税反制措施首次500亿的第二批清单160亿中,则主要涉及医疗器械进口商品,对磁共振、监护仪、眼科器械征收25%关税,这无疑对迈瑞、万东、欧普康视、宝莱特、理邦等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有利,而对进口医疗器械,则产生了不小冲击。据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进口美国的医药产品中,医疗器械产品达到18 年 112亿美元,占整体医药进口近四成。
而美国先进医疗技术协会估计,受第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影响,美国约有11.25亿美元出口到中国的医疗器械受到波及;而对两轮中美贸易加征关税的影响进行合计,预计美国将有47亿美元出口到中国的医疗器械受到波及。
贸易战将转为科技战?
虽然中美贸易战,加征关税是比较明显的措施,但值得注意的是,川普谈判的另一个重要诉求,便是通过强制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阻止美国的技术创新向中国流动。这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对于华为、中兴两家企业的贸易限制和技术禁令。
虽然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的医药企业没有遭受像通信产业中华为中兴那样明确的限制措施,但相关对于人才流动、技术转移的限制政策却也在酝酿之中。
近期,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就国家安全举行的听证会上,参议员约什·霍利便提出了《ChinaTechnology Transfer Control Act of 2019》法案,该法案要求禁止向中国出口某些核心技术,包括生物技术和高科技医疗设备。
根据该法律提案,出口 15种商品中任一种技术的公司将被列入黑名单,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行使总统权力制裁违法者。这 15 种商品与《中国制造 2025》战略计划所包括的产品直接相关,包括生物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果该法案通过落地,无疑会对医药生物先进技术向中国的转移产生不小障碍。
除此之外,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交流的限制和政治压力也正在增加。
近期据Science杂志报道,MD 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开除了三名华人科学家,其理由是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责三人可能“严重”违反了保密原则以及其涉华关系曝光。而近期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共和党议员提出议案,拟收紧对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的签证。
事实上,美国针对于中国科技交流的政策早有收紧倾向。早在2017年12月,白宫就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公开表示将限制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留学生签证;而2018年6月,美国国务院宣布缩减攻读航空学、机器人学与先进制造领域等理工科中国留学生签证;一些中国专家学者的访美签证被吊销或加上了行政复审的程序。
留美医药研发人才归国以及中美之间的技术交流,是推动中国此轮医药产业向创新研发方向转型的重要力量。如果相关的政策继续发酵,美国大学和实验室对中国学生和研究者,整体政策持续收紧,从长期看,对于中国医药产业从外部获得创新技术支持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
贸易战外:医药“资本战”已开打
技术和人才流动限制之外,中美贸易战之火也已经烧到赴美投资医药领域的中国资本。
2018年10月10日,美国财政部下辖的投资安全办公室(Office of Investment Security)发布了一项行政决定,要求从2018年11月10日起,对27个美国行业的外商股权投资实施更严格的审查,这一新政普遍被认为是针对中国。除了半导体、飞机制造、芯片等传统敏感行业,生物科技研发行业也位列其中。
自此之后,中美生物医药投资遭遇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更为严格的审查,相关投资遇阻的事件也频繁发生。
2018年11月22日,上海莱士在因并购重组停牌9个月之后,最终披露了收购海外资产的完整并购重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莱士控股方天诚集团下属天诚国际的核心资产英国BPL公司并未被纳入到并购重组方案中。
而上海莱士则表示,BPL之所以未被列入标的资产中,是因为BPL所持有的全部血浆站均位于美国,而BPL所申报的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审查迟迟无法获得明确结论。
近期,据CNBC报道,具有腾讯背景的中国企业“碳云智能”(iCarbonX)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实行的审查新政,也被迫退出了对美国互联网医疗公司“PatientsLikeMe”的投资。而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PatientsLikeMe被迫放弃中方投资者碳云智能,则是因为“危及国家安全”。
此前,中国的投资者曾经一度是美国医药初创企业最重要的新进投资者。硅谷全球数据研究机构PitchBook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的2018年前三个月,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向美国私人生物技术公司投入了14亿美元,约占这些公司在同期筹集的全部资金(37亿美元)的40%。而一年前的前三个月,中国资金仅在这一行业投入1.255亿美元,仅占这些公司同期获得资金总额的7%。
而在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审查新政落地的大背景下,中国资本进入美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渠道正在收窄,而美国的生物医药投资热度也可能在2019年全面降温。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