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玛眼科“港式”北进,水土不服先扶人
内地眼科市场空间多大,看行业龙头的市值便知。
如何去复刻出生下来就能百分百空手“接白刃”的“哪吒”式爱尔眼科?希玛眼科要“长肌肉”可不能猛罐“蛋白粉”,而是要靠稳扎稳打。
希玛眼科(03309.HK)一家马化腾亲自“认证”过的眼科专科连锁医院。
马化腾,富华集团赵勇,思捷环球邢李?等富豪,均是其基石投资者。2018年1月15日希玛眼科成功在港IPO,创记录的超募认购1569倍。
有人认为希玛眼科“几乎就是十年前的爱尔眼科”。
对标眼科行业龙头爱尔眼科十年前的数据来看,2009年爱尔眼科(300015.SZ) 上市初期的市值为69亿元,希玛眼科目前市值约为39亿元人民币。
如今,爱尔眼科的市值已涨到961.74亿元,其董事长陈邦却说:“爱尔眼科现在才18岁,成长刚刚开始。”
一语点明内地眼科市场空间之大。
希玛眼科要“长肌肉”不能猛灌“蛋白粉”,北进内地市场是否能取得成功?是否能复刻出生就能“空手接白刃”的爱尔眼科?
壹|“神医”的双刃剑
希玛眼科被很多人认为是“眼科神医的医院”。
创始人林顺潮曾经是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主任,中国中组部创新类****医生。曾获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世界十大杰出青年、香港杰出青年领袖奖等荣誉。
2000年获选明日世界领袖,2004年拿到非官守太平绅士,2008年当选为香港区全国人大代表,2012年林顺潮创立希玛眼科集团。
可以作为创始人、管理者的林顺潮本人也是希玛眼科的金字招牌,其个人在希玛创造了三成以上的收益,超过其他8名香港医生贡献的收入。
很明显,这是一家本身有名医光环的公司,但名医光环也是一把双刃剑。看7年前的“封刀门”就知道,一旦出现医生个人品牌形象贬损,对公司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更何况,内地医疗服务市场仍然偏好“认庙不认和尚”,希玛眼科业务如果高度依赖于创始人林顺潮,本身就会有一些潜在的风险。
因此,可以想见的是希玛眼科未来的连锁经营很可能要经历一个“去名医品牌化”的过程。
因此,未来连锁经营必然需要褪去名医个人的品牌光环。
但内地认不认这块招牌是一回事,
招股书中这样介绍希玛眼科,香港及广东领先的眼科医院之一,是国内设立独资眼科医院的首名外商投资者。
希玛眼科官网宣称,提供一站式眼科诊疗及手术服务,也就是说希玛服务范围涵盖眼科全领域。
这家香港全资眼科专科医院主要对青光眼、眼眶病、白内障、小儿眼科、玻璃体视网膜、眼表与眼角膜、屈光矫视等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服务以及中医辅助治疗眼疾,还提供眼科保健。
在大多数情況下,眼科手术以日间手术的形式进行。
贰|“北进”路线
除了本港的中环眼科中心、旺角手术中心以及四间卫星诊所的业务外,希玛眼科正在拓展内地市场。
广东是希玛眼科的第二大战地,2013年3月成立的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是第一家根据CEPA建立的港资民营医院。
此外,希玛还在北京、昆明、惠阳分别布了点。
其中,北京希玛眼科2018年1月开始营业,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开设了八大就诊服务,包括:玻璃体及视网膜、激光矫视、白内障、斜弱视及小儿眼科、青光眼、眼表与眼角膜、眼眶病、眼光配镜。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希玛眼科共设有诊室19间、手术室4间、病房14间、病床30张,以应患者的需求,提供住院或日间手术服务。
希玛眼科在深圳、北京开设的两间医院是根据《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框架成立的唯二两家港资民营医院。
希玛眼科正是借力CEPA北进港资医疗品牌中“走得靠前”的一位。深圳运营的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开始营业后一个完整年度便实现了盈亏平衡。
2018年8月公司以3000万元收购昆明眼科80%股权,助力西南地区服务网络的建立。
希玛眼科创始人林顺潮表示瞄准更大市场空间,并购或者自建的形式都将考虑。
“并购对象医院的盈利水平不是重点,希玛眼科更关注的是该医院是否位于策略性地点,是否有进一步发展机遇,以及当地的GDP水平、市场竞争因素以及是否能找到能者担任负责人。”
此外,林顺潮也表示会物色地点自行开设医院。
弗若斯特沙利文出具的独立研究预测,未来5年内地民营眼科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4%,而香港本土则不足10%。
香港已是成熟市场,需要透过加开门诊来提升盈利。未来将透过香港与深圳作为基地,将服务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
内地的患者市场腹地更大,这是林顺潮扩张希玛眼科的未来主战场。
“内地将是希玛眼科未来发展重点,不会排斥任何一个选择。深圳再多开两家门诊,未来华东在上海、杭州或再开医院,并在周边布局一些卫星点。”林顺潮说。
每个城市市场结构大有不同外,消费水平有很大差异,市场环境更是千差万别,不可简单地复制拷贝,需要根据市场调整扩张策略。
叁|水土难服
希玛眼科作为港资眼科专科医院,将“港式服务”引入内地会不会水土不服,可以先打个问号。
从眼科基本检查到眼镜配镜、从特殊检查、专科诊室到各类眼科手术及术后康复一站式服务,在内地市场显然还不够成熟。
据香港医管局的数据:截至2018年4月1日,医院管理局管理43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48间专科门诊及73间公立综合门诊,也就是公立医院共164家。
这样必然满足不了香港737万人口的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承担起全港医疗诊治的主体责任。
从香港的民营机构数量来看,早在2015年就达到了2464家,包括11间民营医院,759间民营专科门诊,1271间民营合门诊及423间民营口腔门诊。
香港民营眼科服务市场的规模从2012年的27.95亿港元增加到2016年的34.55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4%。以预计到2021年民营眼科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8.44亿港元。
香港大部门眼科诊症由眼科中心以及自己经营诊所的个人眼科执业人士进行,香港眼科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和内地存在差异。
就整体费用水平来说,香港民营机构的医疗费用是内地的3~5倍。希玛眼科历年在香港的眼科医疗服务毛利率维持在30%上下。
可以看出香港的民营医疗眼科市场是成熟的。与香港的医疗体制不同,国内的眼科市场公立医院还是占据了主要位置。
国内眼科疾病门诊量到2016年已经达到1.09亿人,过去五年复合增长率在5.8%,预计到2021年人数会上升到1.4亿万人。
如此大的市场,不可能仅靠希玛眼科现在的团队来支撑从治疗到管理运营的庞大体系。更何况,北进之后林顺潮面对的是内地强大的公立医院对手。
人才问题普遍制约着内地民营专科医院的连锁经营,眼科也不例外。即便如爱尔眼科这样强大的公司,也不得不花大气力网罗和培养梯队人才。
所以,在内地市场跨越式连锁化发展的前提就必须先做好眼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储备,这才是希玛眼科必须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此外,希玛眼科宣称拥有一支具备国际经验的眼科医生团队,包括来自于10个国家的20名医生组成的国际顾问团。
然而,这些专家顾问的专业能力输出或许毋庸置疑,但他们对于中国内地市场环境和消费习惯的理解,却可能会有很大的落差。
医生是医院的支柱,需要招聘及留住足够数目的优质眼科医生,才有“武器”去打天下。
内地眼科市场与香港大不同,要立得住脚,有医生这项“武器”解决人才的本土化问题,输出专业技术还不够,还需要配备管理团队、运营团队来对判断并拓展市场。
完
文|杨慧林
参考资料:希玛眼科招股章程、爱尔眼科年报、格隆汇、港股解码、华夏时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4 血液瘤霸主在中国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