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研发新冠疫苗,当病毒可能长期存在时我们如何与魔共舞
2月19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在接受白岩松主持的《新闻1+1》中远程受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性。这个观点一抛出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新型冠状病毒真的可能永远不会消失吗?如果这种假设成真,人们又将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局面呢?
从SARS到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看出这两种同源的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朝着越来越低的毒性,越来越高的传染性进化的趋势。这是符合病毒进化的原则,如果一种病毒过快将宿主杀死,病毒自身也难以存活。而从SARS的防疫到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中国人的防疫思路基本是一样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用隔离和研制药物的方式将病毒彻底扼杀。但从SARS到新型冠状病毒的进化,这样的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也完全不成比例。十七年前,中国的人口流动跟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规模跟今日也不是一个数量级。当病毒变得越来越狡猾过后,中国要彻底消灭病毒所付出的代价也越来越大。这时候,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确实应该思考适时调整防疫的思路,考虑人类和病毒除了互相伤害,还能不能选择共生。
专家说,我们应该做好准备。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描淡写,掩盖了很多核心的问题。理论上,从病毒的进化和人类科技的进步来说,人类是可以和病毒共生的。但问题是,从对抗到共生的过程,我们又将付出多大的代价?
拿流感来说,今天的流感已经成为季节性疾病,每年都会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因为流感导致的各种并发症而丧生,但人类依然多见不鲜,也有了非常成熟的防疫手段,总体上对人类的危害还不如车祸。但如果翻开人类和流感的防疫历史,就会发现,人类发展到今天和流感和谐共生,是建立在上亿人的尸体之上。在流感肆虐初期,西班牙流感就造成了两千五百万到四千万人的死亡,占了当时全人类人口的接近2%。而当时这种疾病的致死率也就2.5%-5%之间,比起新型冠状病毒好不了太多。
说到致死率的问题,很多人看到新冠肺炎致使率在湖北省不到3%,湖北省外更不到1%,于是便特别乐观。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一下,致死率不能只看数据,还要评估数据之外所需要的医疗资源。比如,得了感冒,自己不吃药不住院,靠自己就扛过去了,还有人靠自己没扛过死了,得出一个致死率。和得了新冠肺炎,送到ICU病房每天上万的医疗成本治疗,最后有人痊愈有人病故,即使得出和前面相同的致死率,你能说这两种病是一样的危害吗?如果后者在人群中扩散开,变成像流感一样的感染数量,每年造成近亿的感染。全国的医疗资源就那么多,到时候平摊到每个患者的医疗资源就非常少,那时候的致死率难道还是一个零头的水平?
因此,对待病毒,我们当下的人千万不要站在上帝的视角看,从人类和病毒进化的角度看,一切都不过是一个数学问题,但具体到个人,那就是生与死的问题。从整体数据上看,新冠确诊病例80.9%是轻症和中症,死亡率很低。但剩下的近20%的重症,死亡率就是49%。如果按照年龄段来看,80岁以上确诊患者中的死亡率是14.8%。而中国恰好是一个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国家,2017年,中国8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00万人。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与我们共存,至少在初期,我们可能付出多大的代价可以预想得到。
当然,现在的科学技术与一百年前人类抗击西班牙流感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我们可以通过越来越快的疫苗研制加快人类和病毒共生的进程,减少代价。之前,在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在线论坛上,国外的疫苗研制团队表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最快18个月可以研制出来。而就在2月20日,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新闻发布会上又表示,安徽可能在6月前将疫苗申请投入临床研究。这些动作和消息无疑也是给人们打气,减少人们对病毒的恐惧,为与病毒共舞的持久战做好准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