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万人围观的一场对话:5位大佬聊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和投资
6月24日上午,创新器械行业的5位大佬坐到了一起。
创瑞投资集团董事长唐浩夫、沛嘉医疗CFO蔡洌、心玮医疗创始人兼CEO王国辉、美敦力APV主动脉市场高级产品经理章君琪和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法兰德斯大区商务领事Bart Boschmans(林柏森)应主办方之邀,从各地赶到了南京高淳。
这是一场由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活动。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活动现场只有100来人,但是在线上,最高峰时有58万人同时在线围观了这场对话。
对话的就是他们5人,主题是“心血管介入治疗创新方案的产业化之路”,唐浩夫是主持人。在这场对话中,他们聊起了“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和本土创新”、“医疗器械巨头的成长逻辑”、“在医疗器械领域如何创业”等行业深切关注的话题。
在对话中,他们彼此并不完全赞同也不大相抵触;分享、聆听真知灼见,只为叩响医疗器械创新领域的未来之门。
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与本土创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介入产品国产替代率在提高,但是,还存在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错位发展”趋势,即行业里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在替代,不是说国外进入国内市场有什么好的器械产品,国产就模仿着这种产品将其替代,而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可能正在往更高端的产品方向突破。
“王总,您是怎样看待这种情况的,您能分享下对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与本土创新的看法吗?”投资人唐浩夫向心玮医疗创始人王国辉抛出了这个问题。
心玮医疗在2019年9月完成了近亿元B轮融资,专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微创介入新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有“脑卒中预防、急性卒中取栓、卒中通路及卒中狭窄治疗”四大产品线。
王国辉说:“我们知道,心脑血管这个行业近15年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因为中国心脑血管的病人在全球排第一位,有庞大的需求人群,加上技术进步等,中国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行业发展环境。
就进口替代来说,最早的中国只是一个追随者,美国是医疗器械的一个领先者,这是无可否认的。从行业的经验来看,替代的路径是中国先有一个‘Me too’,即让中国医生先能用上国产的器械产品,然后再有医生能够发现这个产品可能的改进点和创新点,然后才能做到创新,最终才能达到真正的完全的创新,我觉得这就是进口替代的必由之路。
具体到产品来看,比如冠脉支架,在国内市场里,国产产品占有率超过75%的份额,但是在其它很多细分的市场,现在大多数还是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从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市场每年都在增长,可能并不存在替换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能有更多的国产产品出来,有助于降低病人的这个医保负担,国产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听了王国辉的讲述,唐浩夫也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投资人看到的趋势:“可以看中美这几年器械行业的发展,现在美国的器械巨头大体就只剩美敦力等三家巨头了。对美国的小创业公司来说,原来可以把公司卖给很多对象,现在就只能卖给这三家巨头了。从这个趋势就可以看出,小公司在美国的创业现在实际上是在走下坡路的。
而在中国,中国现在的中小型的医疗器械创新公司增加的速度是全世界第一的,增加的速度和增加的资金金额都非常大;而欧美的优势,是在药物上的投资持续量非常大,持续的资金体量非常大。”
医疗器械巨头的发展逻辑
话音刚落,同时作为圆桌主持人的唐浩夫,就借着刚刚聊到的器械巨头的话题,将问题抛向了章君琪,他是美敦力APV主动脉市场高级产品经理。
“美敦力作为这个全世界最巨头的一个器械企业,人们我们对美敦力可能有两个了解,第一个是产值是千亿美金级的公司;第二个是产品线超级多。”唐浩夫顿了顿,继续说道,“以上两点可能是外界对美敦力的一个大致印象,可以请章总您以一个内部专家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下美敦力吗?”
章君琪说:“美敦力大家可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如果你听说过心脏起搏器的话,就一定得知道美敦力。多年前,美敦力在一个车库里面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当时是用小推车拿着汽车电池做的。而到了现在,我们已经能造出全球最小的心脏起搏器,它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只有胶囊大小。当然,美敦力的产品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细举了。
作为一个内部员工而言,我眼中的美敦力,它是一家时刻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公司。对于每一个即将上市的产品,我们会反复考量它在长期使用过程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通过我们内部的评估,那么我们宁愿不上市。”
“好的,谢谢章总。”唐浩夫说,“章总,您是否可以讲讲美敦力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和定位等情况?另外,我想帮大家问个直接一点的问题,美敦力在中国会不会收购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
章君琪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信息,美敦力一直不停收购,以便更加专注;比如,前些年收购了科惠,在中国国内,美敦力收购了康辉,还和先健有合作。”
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和投资
唐浩夫带领的创瑞投资集团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持续的投入医疗器械领域,已经投出了8家上市公司,还有7家公司也正在申报上市的路上。
在行业里呆得足够久,唐浩夫对现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投情况深有所感,最明显的发现就是几个细分领域的估值在快速的飙升,比如IVD领域,基因诊断类项目的估值非常高,而心血管领域的情况,估值则更要高得吓人,“只要做到临床的二期的项目几乎没有10亿以下估值的企业。”唐浩夫说。
借着这样的发现,唐浩夫向沛嘉医疗CFO蔡洌提了两个问题:“沛嘉医疗已经是这个领域里一家比较成功的企业了,你们怎么看这个现象?能给我们投资人一些建议吗,什么样的企业能投?”
沛嘉医疗成立于2012年,是由来自美国与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资深的研发与管理团队创办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业务聚焦为研发心脏疾病及神经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今年5月,沛嘉医疗已成功在香港上市。
“估值其实是市场定价后的一个结果,我们也确实观察到随着领域的热与冷,估值的波动很大,而且就像刚刚唐总说的,就是个别领域的公司估值确实还真不便宜。”蔡洌说,“但就估值这件事情来说呢,首先是从新创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科学家,我们做科研,我们研发新的技术,我们需要资本,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远大愿景能够被投资人接受,我能够拿到更多的资源来支持我们走更远的路,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好的,这是第一个维度;但在另一个维度上,我们必须得提醒,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选择跟什么样的投资机构来合作的时候,其实不只是考虑拿到多少钱了。我想提醒新创企业,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别忘了本心,以及你想抵达的地方。所以短期一个轮次融资的高估值其实不一定对你最终走到终点是最大的帮助,你可能需要平衡这个投资机构能够带来的知识,以及这个投资机构在投资的时间点里与你有差不多长期的眼光。毕竟你拿了他的钱,你们之后得一起坐下来,坐在董事会上,大家得商量公司怎么走?如果三观不合,这个事情其实很难推进。
所以,我觉得,不管是机构也好,企业也好,不要忘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创造出能够治疗病人、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产品,这才是大家最根本的目标。”
外籍嘉宾Bart Boschmans分享了比利时国家创新创业的一些大致情况。
作者:樊鑫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0 MNC决战专利悬崖之巅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