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奖出炉!杭州医药港构建全球科技成果转化新生态
2020年6月,全球健康医疗创新创业项目征集活动进入尾声,朱鹮奖获奖项目已经评选出炉。本次活动由杭州钱塘新区管委会、杭州市人才办、杭州市投促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国杭州医药港、中国杭州大创小镇、浙大一院创新转化中心和动脉网承办,旨在践行“健康中国2030” 战略,促进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健康医疗产业创新发展。
过去2个月间,本次活动陆续完成项目征集、入围审核、专家认定等环节,吸引全球各地近百个项目报名,其中47个项目入围奖项评选环节。
经过专业评委评审,来自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种去泛素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开发”项目获评一类项目,来自宇耀生物的“靶向EP4和STAT3首创新药的临床开发与商业化”、诺灵生物的“创新性抗体偶联技术及产品开发”、祥耀生物的“生物制药源头创新解决方案”及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新冠病毒自动化核酸即时诊断系统的研发”4个项目获评二类项目。此外,活动还评选出三类项目17个、四类项目16个、五类项目7个。所有获评项目除获得入围奖的参赛回报外,还将获得20-100万项目启动资金、20万房租补贴。
入围项目类别分布 数据来源:活动组委会
征集活动评委告诉动脉网,本次参评项目总体质量较高,准备也很充分,项目集科学研究、新技术孵化为一体,涉及创新药物、新型疫苗、先进医疗装备、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技术和生物治疗技术,“我们注意到,报名参评的创新创业项目在关键学科领域新技术转化、临床诊疗水平以及转化型研究能力等不同层次的创新点。”
生物医药类项目为主,科技成果转化势头强劲
在本次项目征集活动中,超过1/3的入围项目主攻生物医药。动脉网了解到,此次入围的生物医药类创新创业项目,既涉及肿瘤新生抗原、合成生物学、3D打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转化探索,又包含酶抑制剂、靶向药物、抗体偶联等相对成熟技术的临床和商业化开发。
例如,获评朱鹮奖一类项目的“一种去泛素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开发”,基于未成药靶点USP28和新的去泛素化抑制分子机制,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靶向小分子药物,第一个分子正应用于临床研究。
据活动评委介绍,这个项目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普民博士曾长期从事癌症基础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在中美两地都拥有技术专利,“尽管项目距离最终的产业化落地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个团队掌握的相关抑制剂开发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入围项目细分领域分布 数据来源:活动组委会
此外,医疗器械类创新创业项目在本次评选中也表现不俗。例如,获评朱鹮奖三类项目的迈迪思创“CDMO+CRO 创新服务模式”和梅奥芯磁“磁导航人工智能心脏介入机器人”两个项目都已经初具规模。另一个三类项目是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化学发光、干式生化POCT检测体系(危急重症)开发及市场推广”,活动评委告诉动脉网,这个项目团队齐备,并已经注册公司从事产品开发工作,“他们比较成熟的产业化能力,在来自医疗机构的项目中很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梅奥芯磁项目有三款产品进入了早期样机研发阶段。动脉网了解到,梅奥芯磁开发的心脏自动导航及心脏内科手术设备属于高端医疗器械,进入门槛极高,产品开发难度也非常大,正在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浙江大学共同开发,项目计划在杭州设立研发中心。
此次项目征集活动的一个亮点,是来自医疗机构和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占比超过4成,其中唯一获评朱鹮奖一类的项目便是来自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各类别项目中医疗机构和高校来源项目 数据来源:活动组委会
近年来,临床医生已经为越来越多地成为医疗健康的创新创业主体,他们长期处于患者诊疗第一线,具备把握临床真实需求的天然优势。此外,临床医生作为最大的患者入口,在项目后期实现临床试验患者招募、产品迭代升级等步骤也相对便利。活动评委表示,在本次项目征集活动中,来自医疗机构的项目体现出了比以往更好的普适性,临床医生的产品意识正在逐步加强。
产业化能力有待提高,创新生态补齐短板
作为创新创业项目,产业化资源缺乏、产品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或服务尚未经过异地验证等早期项目的常见不足,在本次入围项目中也普遍存在。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近1/3入围项目的产业化能力较弱,如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基于3D打印模型的外科手术培训”、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类器官生物样本活库及其产业化”等;超过一半入围项目处于十分早期阶段,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基于脑肠轴的情感障碍疾病新药研究”和“新型冠状病毒等9种呼吸道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基因芯片核酸检测系列试剂盒的研制开发”等,有的项目甚至刚刚完成概念验证。此外,还有少量项目的产品或者服务已经在其他城市落地,但尚未布局杭州,如全域医疗等。
动脉网了解到,本次入围的优秀项目还将被推荐进入进一步的奖项评审环节,对于落地杭州医药港的创新创业项目,园区将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和全天候项目对接。“园区将充分利用政府、平台资源,积极支持不同阶段的生物医药类创新项目,并给予政策、技术、生态、资本、运行、物理空间、品牌等不同纬度的创新赋能。”杭州医药港相关负责人告诉动脉网。
自1988年8月,国家开始实施火炬计划,并明确提出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来,国内最早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并逐渐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初步形成四个产业集群,以头部园区为核心,向周围的区域辐射产能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命科技领域创新生态形成与完善,具有独特技术的初创企业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地区更加重视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2018年5月,杭州医药港作为首批杭州市级特色小镇发展近3年后,所在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市政府正式授予“杭州医药港”称号。此后,杭州医药港作为杭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逐步构建起以“六链”为特色的全链式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生态,产值规模占杭州市近50%。
对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而言,配合地方配套政策,拉动产业发展;引入资本,扶持初创企业;与周边高校沟通,建立人才桥梁;建立孵化体系,全方位辅助园区企业成长;构建产业链,促进上下游合作;保持对创业者需求的关注,用优质服务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是从众多同类园区中脱颖而出的必备要素。为此,杭州医药港构建起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人才链、金融链和服务链六条关键链条。
动脉网注意到,在杭州医药港的产业链条中,集聚超过1000家生物科技企业,覆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大数据等核心领域,辉瑞、默沙东等全球TOP10药企中有7家在此落户。动脉网梳理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发现,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能让园区及其周边的企业形成协同关系,促进行业内合作,企业之间沟通更加顺畅,更加有力地推动核心产品验证与落地。
其次,在此次入围项目最迫切需求的创新转化与开发生态方面,杭州医药港已经陆续与全球名校共建11个创新服务平台,浙大一院创新转化中心、浙大一院杭州医药港临床试验中心、杭州医药港生物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生物医药科技服务机构先后落地,构建起从实验室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注册审批、药物生产,直至上市销售的完全支撑链条,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早期创新创业项目补齐短板。
此外,杭州医药港集聚“顶天立地”的领军型人才,和“铺天盖地”的研发、实用型人才构建的“金字塔”型人才体系,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和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而园区发挥50亿元产业母基金能效,联合国内外顶尖医药类基金形成的金融链,则持续为创新创业项目注入活力。动脉网了解到,园区金融链已经完成22个项目投资,实际投资金额超过7亿元。
杭州医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很高兴看到各类型创新创业团队在此次项目征集活动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情,高层次人才踊跃参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杭州医药港将持续发挥全链式生态体系优势,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头部医疗资源,共建创新载体!”
作者:王世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