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三科技用硬核技术打造心脑血管影像分析智慧平台
我们熟知的心梗和脑梗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该疾病的主要病灶为粥样硬化斑块,我国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大概有1/3有颈动脉斑块,而长在颅内和冠脉的斑块患者则更多。
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需要多年时间累积,发生却只需一瞬间。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疾病爆发前的病变期是预防该疾病恶化关键。在病变期,患者可通过诊断判断病灶危险性,了解斑块的病变程度并进行持续追踪,采取相应预防性治疗措施,以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
但斑块稳定性的判断一直是国际性难题:
其一,传统医学将心脑血管狭窄视为疾病重点危害因素,忽略了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这一筛查方向。
其二,心脑血管疾病在无形中累积产生,患者几乎很难察觉到自己已罹患疾病。这将导致疾病发生时,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期。
其三,目前临床上判断斑块稳定性手段往往不够精准。例如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手段,便只能粗略判断血管狭窄度。
景三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滕忠照博士22年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使他敏锐地察觉了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痛点,并找到早筛防治切入点,与联合创始人沈逸凌共同创立景三科技聚焦血管斑块破裂风险评估。
景三科技通过磁共振、CT等医学影像对心脑血管图像进行精细分析、处理和重建,搭建起覆盖头、颈、心斑块稳定性评估的阿拉丁智慧医疗平台,并融入血液动力学建立力学科研服务平台,提升斑块稳定性判断准确性,为心脑血管疾病辅助诊断和精准预防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稳扎稳打:依靠血液动力学打造多维智慧平台
“我对社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这是景三科技创始人沈逸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反问自己的问题。尽管沈逸凌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宝洁欧洲总部,但她仍期待自己能够为社会及人生带来不一样的可能性。
家庭医疗氛围、长期与放射科及神经内科医生的接触和这样一股驱动力叠加在一起,让她在了解到滕忠照博士已将斑块稳定性判断速度提高到20分钟内、准确率提升至临床20多倍时,毅然决定放弃稳定的生活,与滕博士一起推进“血管斑块破裂风险评估”技术商业化。
1998年,滕博士便开始结合血管成像和血液动力学分析评估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瘤的稳定性。复旦大学流体力学与剑桥大学放射学双博士背景,为其带来了制定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案更广阔的视野。
景三科技创始人滕忠照博士
基于过去十年对将近3000多例病人2-5年随访的临床研究,滕博士与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由于血压和血流等因素,斑块周围血液将对斑块造成一定挤压,导致平滑肌细胞迁移、凋亡或增生,斑块内滋养血管破裂,在宏观上可导致纤维帽破坏,斑块将因此变得不稳定。
滕博士认为除了判断斑块的结构大小、狭窄度、炎症外,判断其受力大小可将斑块稳定性判断准确率提高3-4倍。综合“病灶形态、组分和炎症,和力学载荷”评估斑块稳定性,更可将斑块筛查的准确率提高20-30倍。
血液动力学分析对于斑块稳定性评估、中风以及心梗预防的重要意义,使滕博士决心将力学分析引入斑块或动脉瘤破裂风险预测中,提升筛查结果准确率,建立融入力学分析技术的阿拉丁智慧医疗平台。
该平台不仅能够实现CT、核磁共振图像分析双覆盖,还涵盖头颈磁共振斑块和动脉瘤定量定性分析、冠脉CTA智能一键全自动报告、脑容积-96脑区全自动分析、景三科技血液动力学科研服务四个维度辅助诊断技术。
磁共振斑块智能分析平台
磁共振斑块智能分析平台不仅能够对双侧/单侧颈动脉斑块、颅内动脉斑块、颅内动脉瘤等进行分析,而且仅需几个步简单步骤便能完成分析,其中包括自动识别管腔管壁、智能标注斑块成分并提供力学分析,生成三维可视化图像及结构化报告,并建立起规模最大的斑块标注数据库。
磁共振斑块智能分析平台
其报告分析维度包含血管狭窄度、血管形态学及斑块组分量化参数,还有科研模式下的血液动力学分析输出参数等。产品可兼容性强,支持主流1.5T及以上场强不同厂商磁共振设备,并与PACS 系统无缝对接。
冠脉CTA智能分析平台
该智能平台能对冠脉CTA进行血管智能提取分析,将繁琐的冠脉后处理简化为一键智能出结构化报告。报告涵盖起源异常分析、冠脉数自动提取、血管命名、狭窄度测算、斑块性质判断等多维度信息。
除此之外,该平台能够针对OCT和IVUS进行自动融合,并对DSA影像进行处理。同时,该平台还可以提供血液动力学科研服务,定量分析压力梯度分布(FFR),管壁切应力(WSS)及其相关参数,管壁结构应力(VSS)等。
面对传统影像分析数据难以为科研所使用的困境,景三科技依托自身研发团队和云科研平台,为广大科研院校和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资源共享的、多中心合作的临床科研服务。
脑容积-96脑区智能分析平台
该平台起源于景三科技医学图像技术总监2003年所发表的脑分割算法,该分析平台能够基于序列头部磁共振数据,自动分割脑灰质、白质、脑脊液、小脑和海马等区域(>96个)。将数据配对中国健康人群全年龄段标准脑模板,找出异常指标,对相关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风险评估。
脑容积-96脑区智能分析平台
同时,针对血管性疾病易引起神经性病变的情况,该技术还能够作为科研工具,对全脑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从0到1:专注产品创新和临床验证
“科研的专注及团队的专业性,将为产品创新持续赋能。”景三科技创始人沈逸凌告诉动脉网,这是景三科技分别在南京和英国剑桥建立研发中心的一大原因。江苏省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景三科技提供更多人才,而英国剑桥则为景三科技研究提供了前沿的研究资源与更纯粹的研究环境。
沈逸凌告诉动脉网,景三科技团队结构精简却在产品研发上极具钻研精神。
除滕忠照博士外,景三科技剑桥算法和研究团队都由资深图像处理科学家组成其中不乏前Facebook深度学习工程师。团队在医学影像,机器学习和血液动力学研究经验上的积累,成为景三科技突破血管斑块破裂风险评估技术难题的背后支撑力。这支20人左右的团队目前已成功开发出4款产品并获得临床注册证。
“科研壁垒是我们的敲门砖,也是企业能够在第一阶段达成较好现金流的重要因素”沈逸凌说道,“例如血液动力学分析这一突出性优势,使我们的产品在落地环节中受到医院支持。”
疫情过后,景三科技便开始在几个重要的省份建立标杆医院及种子医院,利用其在科研上的优势,通过“科研+产品”的模式实现产品在头部医院落地,与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目前,景三科技已与多个头部医院建立合作。
现阶段,景三科技正通过建立自己的渠道体系实现产品落地规模化,并持续进行产品开发争取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全流程人工智能平台搭建。
“医疗AI影像行业目前正处于沉淀期,心脑血管领域逐渐开始有优秀的公司崭露头角。但科研的积累、产品的创新以及渠道模式,将是决定产品是否能够成功落地、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AI影像归根结底是医疗行业,是严肃的,是需要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的。”沈逸凌说道。
这也是为什么景三科技并未在从0到1的阶段选择以“互联网营销”的方式来打通渠道实现产品落地,而是选择用循证和精准医学的方式为产品提供严谨的临床验证,树立标杆医院的形式打通市场的原因。
目前,景三科技已完成标杆医院的部署和医院的产品验证,正加速推进融资。
作者:张彩妮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8 睿跃生物借壳上市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