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极光创投宋高广:基因治疗仍有三大难点待突破
2017年12月,作为FDA批准的首个基因疗法,美国基因疗法公司Spark Therapeutics的遗传性规网膜病变基因疗法Luxturna正式在美国上市。2017年也被视为基因治疗的产业化元年。2020年前两个月,全球就有7项在研基因治疗药物获得孤儿药认证。随着FDA发布基因治疗制造和产品临床开发的最后六项指导政策,业界纷纷将2020年视为基因治疗的大年。
从“元年”到“大年”,基因治疗似乎只用了3年。而这背后,有基因治疗技术团队在过去近30年中持续的探索与积累,也有跨国医药巨头布局与并购的大手笔。2016年以来,辉瑞、诺华、吉利德、罗氏、强生等跨国药企纷纷收购由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基因治疗项目,期望在基因治疗新的军备竞赛中抢占自己的有利赛道。
跨国药企与生物科技公司的相互加持,无疑加快了基因治疗的研发与商业化。据德勤统计,至2019年底,全球共推出超过27种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约有990家公司专注这一领域,2款基因治疗药物相继获批上市。
基因治疗热浪传递至国内略滞后2年,仍有五加和、和元生物、奥源和力、信念医药、纽福斯、希元生物等生物科技公司,舒泰神、诺思兰德、亿胜生物等大型生物医药企业,以及主业非医药类的比如姚记科技这类实业集团都参与到了布局基因疗法的相关管线中来。数据表明,中国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正在受到全球青睐,2017年-2019年期间,超过170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多为2期和3期研究)启动。
此时的基因治疗,早已成为私募投资机构的兵家必争之地。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过去1年间,全球共完成超过15次基因治疗项目的投融资,包括从A轮到Pre-C轮的数千万人民币到过亿美元融资,覆盖转基因技术(主要是腺病毒载体基因疗法)、基因编辑技术、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等领域,近日更有专注于基因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Akouos申请美股IPO。
在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宋高广先生看来,基因治疗如今的火热是情理之中,但其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却在他和团队的意料之外。
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宋高广先生
抢先布局的底层逻辑:技术平台得到临床验证
2016年,宋高广加入北极光创投。在此之前,他曾供职于国内最早研发基因治疗药物的舒泰神生物多年。也是在这一年,北极光创投医疗健康团队注意到基因治疗在海外快速增长的趋势,并开始拆解产业链、发现关键技术、跟踪代表性人物。
北极光在2018年-2020年期间,先后完成了对信念医药、纽福思和NGGT的天使轮增资,基本实现从早期基因元件改造,到后端生产工艺的布局。其中,信念医药和纽福斯分别在技术平台成熟度、临床研究数据方面处于国内前列。
几年下来,宋高广几乎看遍国内外稍微成熟的基因治疗项目,一些海外项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99年,基因治疗产业遭遇重创,全球产业化进程几乎停滞,“我们看到有些团队一直在坚持做学术探索以及相关的临床探索研究,他们对技术研究的积累,疾病机理机制的认知,以及临床治疗的初步探索,生产工艺的完善和放大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基因治疗的重新繁荣。”让他欣喜的是,近年来,尽管与海外相比仍有差距,已经有少数国内基因治疗企业可以媲美全球领先水平,这也是北极光创投近3年加快布局的重要原因。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因治疗产业化经历了初期探索(1970-1990)、狂热发展(1990-1999)、曲折前行(1999-2012)、再度繁荣(2012以后)三个发展阶段。宋高广分析说,全球基因治疗从2012年和2017年逐渐走热,核心原因在于药物获批初步验证了这一技术确实能够为某些人类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在宋高广看来,目前,全球基因治疗研发和商业化都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平台安全性与有效性、生产工艺稳定性的探索仍是行业面临的关键课题。与投融资端的火热形成对比,基因治疗药物尚未出现爆款。据Spark Therapeutics财报记载,2019年前9个月,Luxturna仅带来不到3000万美元销售收入。
“受制于技术平台和生产工艺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外的基因治疗项目都围绕患者数量较少的罕见疾病做开发,早期产品销售好坏并不能代表技术未来整体的市场空间,”宋高广指出,“基因治疗投资,应当着重考量技术平台本身的成熟度和未来可想象空间。”
优选项目:从核心难点突破
在决定落地第一个基因治疗项目信念医药时,北极光创投曾预判到2020~2021年间,基因治疗或将成为国内投资机构的热门标的。宋高广坦言,做前瞻性投资的决策过程比较挑战,“这与常规的大分子、小分子药物投资逻辑完全不同。”他指出,基因治疗项目的成长需要大量资金,资本端必须形成合力。这就意味着,需要将跟进国际进展与把握国内机会点相结合,抢先布局的同时,预估其得到国内资本端认可的时点。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通盘考虑基因治疗产业成熟度以及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的时间周期。
宋高广告诉动脉网,通过拆解基因治疗产业链,北极光创投对基因治疗产业的三大难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布局。
第一,科学基础薄弱。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历了多次迭代,但国内此前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团队很少。科研成果积累有限,导致国内的创新团队在基因元件修改、载体选择方面不具备技术优势,而这恰是基因治疗产业化重要的起始环节。
早在2015年,宋高广就认识了信念的两位核心创始人,美国北卡大学终身教授肖啸博士,曾参与第一个将腺相关病毒AAV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彼时,肖啸博士创立的Therapeu Bamboo将核心专利转让给辉瑞,他便回国创立信念医药。此后的两年间,北极光创投密切关注肖啸博士团队的产品开发进展。到信念医药拿到首批非注册行临床试验数据,北极光果断作为天使投资人入局。
第二,产业化人才稀缺。在国内,无论项目带头人,还是年轻的产业化开发人员,基因治疗人才储备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盟。“如此一来,即使有技术本身过硬的项目,也不一定能完全落地。”宋高广指出,“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国内有很多新兴的基因治疗公司,大量资本进入了,管理框架搭好了,也引进了项目,却因为没有一线的执行人员,项目却很难推动起来。”
2018年,当北极光投资纽福斯时,后者已经完成了9人非注册临床试验,这在国内已经是基因治疗的先行者。2020年5月,纽福斯创始人李斌教授团队公布了2017年至2018年间在中国和阿根廷完成的包括159名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国际性基因治疗临床试验(NCT03153293)数据,这也是据公开资料显示迄今针对这一眼部疾病全球最大样本量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
第三,后端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产能,是基因治疗商业化后期的重要影响因素。宋高广指出,国内基因治疗企业中,尚无能够实现从早期研发、中期申报、临床研究及产品上市销售全流程的团队。正是基于此,北极光创投挑选具有产业化工作经验的人才组成团队,并进行孵化,完成了其在基因治疗领域的第三次布局——投资苏州诺洁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GGT)。NGGT是由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丰富行业积累的科学家、企业家联合创立。团队成员尤其在临床研究级别和上市销售产品级别的基因治疗用病毒载体的大规模制备和生产方面具有长期的积累和全流程的成功经验。病毒载体的大规模生产工艺是基因治疗产业链中重要的壁垒之一,NGGT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未来,持续看好基因治疗的细分赛道
总结北极光创投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投资策略,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聚焦技术平台的可落地性和可拓展性;
第二,考量早期项目的产业化人才;
第三,深度解析产业链的重点与难点,主动出击做布局;
第四,把握技术趋势,前瞻性布局突破性进展。
关于未来的投资规划,宋高广指出,基因治疗之其实许多细分领域值得做深度布局,北极光创投也会持续关注其中的技术和产业化进展。
例如,现阶段产业化比较成熟的技术是基因补充,即通过载体模式,补充身体缺乏的某种蛋白,而其他的基因沉默、基因激活等也是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不同机理机制和治疗策略是未来新的商业化方向,北极光创投正在跟踪全球这方面的优质项目。
再如,目前临床研究中80%的基因治疗采用了AAV病毒载体,而AAV本身是有限的。如果采用更大或更小的病毒,如腺病毒、慢病毒等,利用这些病毒载体、构建新的技术平台,或许可以治疗更多疾病,这也是北极光创投后续关注的方向。
参考文献:
辉瑞再次押宝基因 6亿要踢罕见肝病
AAV基因疗法接连2例死亡,武田“绕道”,吉利德、罗氏、诺华等先后入局的千亿市场将如何
作者:王世薇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9日立即预约>>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即日-12.26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4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