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推动分级诊疗
随着民众健康需求不断提升,慢病管理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主流方向。
据《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在线医疗市场规模271.7亿元,同比增长42.6%,并有超过80%的用户表示对未来使用或购买互联网+医疗产品非常感兴趣。
另一组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已有超过1/3的人认为,对小病、慢性病、病后监测以及康复这些,互联网方式更合适。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也让更多患者体验到了在线诊疗、网络购药、病情回访、线上报销等多个环节的便利。
显然,伴随互联网医疗行业多年来市场教育和技术的发展,用户看病就医的习惯正逐渐改变。
当前,互联网医疗产业已步入3.0阶段,从最开始的在线问诊模式,逐步演变成囊括在线问诊、远程治疗、处方外流、送药到家等一整套闭环,成为我国公立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
从中长期来看,若想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互联网医疗必须与实体医院进行合作。各家公司要培养高等级、适应互联网节奏的医生,同时要探索在各环节增加用户留存、增强就医服务质量的差异化经营模式。
互联网进入产业扩张阶段
慢病管理推动分级诊疗格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卫生领域每年花费7.1万亿美元,其中20%—40%被浪费在性价比不高或不必要的技术手段中。在中国的现行医疗体制中,某些公立医院为了达到盈利目标,往往在药物、医疗器械以及辅助检查上“做文章”。
事实上,严打医疗腐败是本轮医改的重点,而分级诊疗正是改革关键。为此,互联网+配合线下医疗机构合理调配,才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8年,国务院印发《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医疗机构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医院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
这样的利好也让中国互联网健康产业从最初的流量争夺迈进产业扩张阶段。时至今日,互联网医疗公司主要分为在线问诊平台、B2C医药电商平台、慢病管理平台等模式。发展时间线上,在线问诊曾是早期各互联网医疗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过历年的市场洗礼,提供医患互动、患者管理、云药房等服务的慢病管理平台成为迭代后的主流模式。
以国内领先的慢病管理平台医联为例,该平台通过“医带患”的模式,构建了强医患关系链。2017年底,医联开始试水肝病互联网医院业务。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医联在肝病领域打通了从疾病筛查、医生教育、患者管理随访、电子处方、DTP配送到患者支付等诸多环节。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 打造慢性管理体系的服务闭环
梳理发现,2020上半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公司的营收均有大幅上涨。
长期以来,互联网医疗行业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随着互联网医疗被纳入医保,曾经的盈利难题也迎刃而解。
截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川等地的相关政策均已落地,在这些地区,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能够获得医保收入。
这也让众多互联网医疗公司看到了曙光。疫情期间,微医互联网总医院被武汉市医保局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医联也在成都市医保局的指导下打通全市医保个人账户支付通道。
在医药产业改革的大背景下,线下三甲医院原本的物理局限被打破,在药企营销必须转型的当下,互联网医疗平台给它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制药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全程参与到医患的互动交流之中,对医患展开更有针对性的疾病科普教育——这正是互联网医疗平台深耕多年、数据累积的优势所在。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