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诊疗成常态,医生拥抱互联网医疗还需迈过哪些门槛?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上个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的典型案例,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进行了特别说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表示,“会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优势,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将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化便民惠民服务,提高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满意度。”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线上诊疗服务也逐步常态化。而作为互联网医疗供给侧核心资源的医生,其参与程度将最终影响到服务质量。是什么因素促成着医生线上化?要让医生全面拥护互联网医疗又需要克服哪些阻碍呢?
多方合力加速医生上线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认为,促成医生线上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疫情期间,为防止线下就医导致交叉感染,大量医院关闭了线下门诊。但线下患者包括长期服药的慢病管理患者需要医疗服务,“一些原本没有互联网业务的公立医院通过自建互联网医院、入驻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等方式推出了网上诊疗业务。”同时,“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期间开展义诊服务,也吸引着医生们上线。”此外,“一些互联网平台意识到疫情发展带来的机遇,从非直接医疗服务拓展到在线问诊等医疗核心业务,实施的激励措施也促成着医生线上化。”
从相关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动脉网整理资料发现当前建有约577家互联网医院。其中,2020年上半年新增互联网医院数量为215家。这一数量基本上接近2019年全年新增互联网医院的总量——223家。疫情加速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同时,也加速推动了医生的线上化。
更为直接的数据可能来自于第三方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安好医生的2019年年报数据表明,2019年末其自有医疗团队人数为1409人,较2018年末增加213人。2020年上半年,其自有医疗团队人数达到1836人,较2019年底增加了427人。仅仅是上半年,其自有医疗团队增长人数便达到了2019年全年增长人数的两倍。
2020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在疫情期间签约合作的外部医生专家(三级甲等医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达到5978名。2019年年底,其签约合作的外部医生专家则为5381名。在短短半年内,其签约外部专家医生增长了397人。与此同时,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如好大夫在线、微医等也在疫情期间迎来了线上化医生数量的增长。
“疫情加速了医生上线,但是上线可能存在偶发性。疫情期间医生临时上线的行为,是否会逐渐转变为长期上线的行为仍有待观察。部分医生可能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便不再上线,”陈秋霖在接受动脉网采访时说道,“但是由于更多的医生体验到了线上提供服务的方式,加上公立医院方面因政策推动着开展线上服务,促成医生意识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与作用,最终有更多医生选择上线持续提供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如何成就医生价值?
疫情对医生上线并持续提供线上服务起到了催化作用。部分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试图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患者群体,也促成着医生的上线。但医生最终积极拥抱互联网医疗并参与其中,是因为互联网医疗能够满足医生多元化的需求。
>>>>
为医生提供阳光收入
随着药品集采、药品零加成等一系列政策推出,“以药养医”模式已经瓦解。但是如何让医生获得合理的投入与回报是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2017年1月《“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曾指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医务人员可通过兼职兼薪获取报酬,同时也鼓励和支持医学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作用之一,是帮助医生有尊严地凭靠自己的专业本领获取阳光收入。这突出表现在互联网医疗企业中。
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等平台,内部有着自建的医疗团队成员。京东健康8月份时宣称其全职全科医生团队达300余人,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则达到1836人。这些医生往往来自国内知名三甲医院,选择成为互联网平台全职医生,部分原因是互联网医疗平台能够提供更为可观的收入。此外,互联网医疗企业吸纳的外部专科医生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多点执业,也为公立医院等体系内医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回报。
但能够获取收入仅仅是医生参与到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前提,这并非是医生参与到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的主要原因。
>>>>
树立医生个人品牌
医院层级鲜明的体系使得名医专家相对普通医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患者流量。普通医生想要树立自己的口碑,变得十分困难。陈秋霖表示,与此同时,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名医大咖,都要面临一个终极问题:当自己离开目前的医院前往其他医院时,会发现以往接触的患者忠于医院而非自己。病人通常是前往知名医院向知名医生问诊,而非相反。
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医生可以在用户间形成口碑圈,并逐步提升其个人品牌。当他离开医院前往其他医院,甚至是退休之后,仍可继续与病患保持较有粘性的互动。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互联网医疗则帮助其打破了传统医院等级森严的体系。年轻医生可以针对特定患者群体提供线上优质服务,在线上获得品牌和声誉,而不是困于医院本身的体系,从而获得自身的成就感。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发力医疗服务,试图为医生赋能,助力其打造口碑,树立个人品牌。上个月,平安好医生更是明确提出了打造服务医生和用户的双平台,推出平安医家子品牌,试图通过医生之家为医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在赋能医生的同时,通过私家医生和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服务。而这可以视为各个互联网医疗企业平台发力“医”端的注脚之一。
为了树立自身口碑,医生会将其目光从关注疾病更多地转向关注病患个体,构建更为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而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也使得互联网医疗的患者用户粘性更强,付费意愿更高。
>>>>
更高效地管理患者
帮助医生提高用户口碑的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也起到高效管理患者的作用。在院外,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医学照护,病情往往难以得到控制。部分医院虽然启用了电话随访等举措,但受制于人力有限,往往无法面面俱到。
互联网医疗则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依托于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能够在线下和线上进行有效地转化,更好地帮助医生管理患者。
互联网医疗企业中,类似于平安好医生通过提供医生工作台,帮助医生查阅病患信息,知晓其相关诊疗、用药记录。更为重要的或许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在线问诊,以及覆盖医院门诊预约、挂号、转诊、陪诊、住院安排等贯穿就医全流程的各项服务,并且不再仅仅覆盖医疗需求,而是可以通过私家医生、家庭医生等,为其用户提供长期连续的健康管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针对于慢病管理患者,互联网医疗平台可有效地通过可触达的私家医生、家庭医生等服务方式,提升患者依从性,帮助慢病患者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改变以往线下医生鞭长莫及的状态。而针对健康群体,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可以促使他们保持健康。
>>>>
助力医生开展科研
获得合适的、足够多的病例开展科研,是医生职业晋升的有效途径。在线下医院,名医大咖虽然获得了患者流量,但是患者流量并非是精准推送的。医生仍旧需要足够多时间积累病例开展科研。陈秋霖表示,“大医院的名医大咖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有所不同,他们是为了获得疑难杂症病患,进而收集足够多的病例开展科研并促成科研进步。”
对于年轻医生来说,不止面临着招募患者进行科研的问题,还面临如何与高年资专家进行有效地沟通、如何获得学术交流的机会等问题。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优势在于,医生可以更为精准地获取所需病患。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直接招募患者,提升患者与医生的互动性。更为精准,得益于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价格、从全科医生服务到专科医生服务等机制逐步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体系系统。患者在进入到平安好医生等体系中时,首先与其打交道的是全科医生,其次是各大医院的专科医生,最后才是名医工作室的专家。通过层层筛选的方式,医生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自身特长的领域,并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而平台本身也成为了连接低年资医生和高年资医生的渠道,为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机会。
以往,线下患者依从性较差,与医药相关的使用效果可能存在偏差。通过线上更为高效地管理,以及更高的患者依从性,医生可以获得相对以往更为精准有效的数据。由互联网医疗带来的全新改变,将更好地助力医生开展科研活动。
如何持续推动医生上线?
互联网医疗既有优势,成就着医生价值,也促成着医生上线。但在医生持续线上化的过程中,也仍旧面临一些问题。陈秋霖指出,最为首要的因素是意识问题。“欧美国家同样存在医生拒绝线上化的现象。根源在于医生的自我认知以及行业规则的设定。部分医生并不认可互联网医疗是严肃的医疗方式。”观念的不合导致了这群医生拒绝线上化。其次,“部分大牌医生本身过于忙碌,抽不出时间再做其他事情。”
此外,“部分医院和地方政府认为医生上线第三方医疗平台对其本职工作将产生影响,禁止医生上线第三方医疗平台。但实际上也在尽力鼓励医生上线依托医院本身的平台。”针对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多点执业,陈秋霖表示,“它对于医院来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国家支持并允许医生进行多点执业,目的是希望医生服务更多的人群。”针对多点执业存在的难点局面,“理想的机制是医生与医院建立合约制,规范医生线上执业行为。”
想要更好地促成医生上线,也需要政策予以支持鼓励。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医生进行线上执业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上线,提升其能力的同时,改变其思想观念。
但陈秋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医生上线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他们上线。“线上医疗通过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创造更多全新价值的同时,让本已上线的医生更大效力地发挥他们的价值,让社会群众知晓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作用,这最终会鼓励更多的医生自愿上线。”
对于上线的医生来说,互联网医疗的评价体系将对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生更为有利。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会促使医生更为关注病患沟通,最终倒逼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
作者:钟庆宏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