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医疗管理专家范吉平加入微医!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上,世界中药(材)互联网交易中心、世界中药(材)质量检定中心等一系列创新项目落地,这些项目的业务负责人,则是大会承办方微医集团高管团队里的一张新面孔:微医互联网总医院院长范吉平。
大会期间,范吉平接受了动脉网的独家专访。拥有公立医院、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专业媒体的丰富管理经验,范吉平选择加入微医,这对他个人来说,是职业经历的转折,对行业而言,则意味着中国医疗学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顶尖管理专家躬身入局,必将加速传统医疗服务体系数字化。
顶尖医疗管理专家加入微医
范吉平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后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学日本国立神经精神研究中心,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历任科室主任、副院长;离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后,他先后调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副司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兼任眼科医院院长;此后又担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微医互联网总医院院长范吉平
从医疗机构到政府部门,再到科研机构、专业媒体,范吉平从业36年以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临床和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他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八五”、“九五”攻关及部局级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还先后主持与承担部局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获奖成果3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
近十年,范吉平致力于管理理论的教育与实践,创立了“全国中医医院院长职业化管理高级研修班”,被称为中医行业的黄埔军校,为全国3000多家中西医院的院长和560家出版社的领导培训管理知识,受到中医行业和出版行业的广泛赞誉。
范吉平的职业高度代表了许多医生奋斗的目标,或在临床工作中有所成就、在学术领域获得声望,或在管理体系达到较高级别,二者兼得则是最好的情况。在传统医疗体系中获得了管理和学术“双丰收”之后,毅然进入数字健康行业,用当下流行的话说,范吉平的这次职业选择是“跳出舒适圈”的自我挑战。
“我在过去的管理工作中发现,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实现互联网化,但医疗体系互联网化的进程较慢,意味着这个领域创新空间很大,再加上疫情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部‘互联网+医疗’以及‘互联网+医保’的重大利好政策,同时,50多岁且熟悉互联网的一代人逐步进入老龄疾病多发期。”范吉平称,他看好数字健康行业的广阔前景。“CB Insights发布的2019全球数字健康企业150强榜单上,微医位列第一,今年又蝉联榜单,有着巨大的潜力。我也很欣赏公司创始人廖杰远先生的战略眼光、资源筹措能力、宽阔的胸怀以及微医在医疗领域的切入路径与布局。”
在范吉平看来,业内不少参与者从医药电商、消费医疗等角度切入互联网医疗,并没有触碰医疗的核心环节,更多是帮助医药企业、医院等机构实现药品交易或者支付的“互联网化”。微医则在严肃医疗和医疗健康产业链协同上布局,抓住医疗健康服务这一主战场,深度连接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支付方,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看病、管病、管健康的服务,形成了与同行业平台差异显著的业务格局;同时,作为用数字化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创新的平台,微医在过去10年积累了丰富的医疗资源以及扎实的底层技术和运营能力,这都为业务布局的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微医在深入严肃医疗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更多实质性的就医与健康管理等问题,这正是范吉平的专长。
范吉平表示,基于对行业前景的判断、对微医战略认可,以及微医业务需求与自身经验的匹配,他选择了加入微医。
从乌镇互联网医院到微医互联网总医院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互联网医疗价值凸显。1月23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指挥部成立,紧急上线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参与抗疫行动的过程中,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在医疗资源集结、调配等关键环节发挥了突出作用。
>>>>
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与数字健共体战略协同
今年以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也成为全新的主体出现在大众视野,社交网络中广泛转发由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推出的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这个新主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在微医整体战略中有何意义?对此,范吉平解释称,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基础上,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是微医线上线下医疗机构的集合体,是微医所有医疗资源的聚集平台,聚焦于打通区域内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药械检等供应链能力,进而为用户输出专业、便捷、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时积极与各地构建医联体,成为区域落地分级诊疗的中枢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已拥有12家实体医疗机构和27家互联网医院,连接了全国7200多家医院、25万余名医生和超过2.1亿实名注册用户。
范吉平介绍,微医以数字健共体战略深度助力医改。医疗方面,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连接当地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医药方面,海西医药交易平台以数字化支撑药械集中采购,促进药械流通的降本增效;医保方面,通过智慧医保监管平台,以及服务于国家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等方式服务医保改革。“微医深耕这三大领域,并通过三医联动,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和健康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费用的降低。”
如范吉平所说,微医利用数字化助力医改、推动产业升级的措施已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海西医药交易平台、易联众在“三明医改”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数字化服务支撑工作,2019年,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文,向全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2020年2月,三明首家互联网医院——三明微医互联网医院落地,可为用户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医保在线支付、慢病管理、药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加速促进了当地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应的最大化,这是三明医改在信息化道路上又迈出的关键一步。
此外,微医在泰安探索的慢病管理模式为25万门诊慢性大病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慢病复诊和管理服务,将慢病患者复诊购药时间由原来的2-3小时下降到现在的10-20分钟,分担了大医院20%左右的门诊压力,将慢病复诊的次均处方金额由原来的550元下降到480元,有效节约了慢病医保支出。目前,该模式正在通过山东医保大健康平台向山东全省铺开。
同时,微医正在打造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模式,由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数字健共体,全面提升全市基层服务水平和市民健康水平。
天津基层数字健共体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上述案例都是微医数字健共体业务落地的缩影。范吉平表示,在整体战略中,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是整合B端,打通医保统筹区的医疗资源,与药、械、检等产业链资源能力协同,面向C端输出服务的主载体。
>>>>
纵深布局,打造重点专科
尽管范吉平在传统医疗体系工作多年,但一直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互联网,尤其是在担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期间,在新媒体建设、AR/VR教材建设,中医数字图书馆、互联网中医药知识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
范吉平介绍,他加入微医以来,迅速投入到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的服务升级中。“过去,微医在线服务的核心产品是挂号和极速问诊等服务,主要介于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的中间业态。近期微医把看专家作为主推产品,还加强了包括中医、心理咨询等重点专科的建设,以更加接近实质性医疗服务;在以图文问诊为主的医患互动基础上,加快电话问诊、视频问诊等多形式服务升级,以更接近真实的医疗场景。”
同时,范吉平加盟后还将在供给侧推动专家资源深挖和学科建设。“我们计划打造12个重点专科,例如内科、妇科、儿科等用户需求较大的科室,与1000余名专家深度合作,并逐步扩大紧密合作的专家数量,使他们有尽量多固定的时间在线上为患者服务,形成特色专科和特色服务能力。同时,线上与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形成协同,更好地提供会员服务。”
医疗服务体系或迎分水岭
动脉网发现,范吉平加入后,微医在互联网医院服务板块的医疗管理能力又得到加强。细数微医管理团队成员,首席医疗官席立锁是著名的医疗保健专家,全科中心、健康管理等业务负责人也都是业内知名的医疗或医院管理专家。
医疗领域专业壁垒高,互联网在消费领域的成功经验不可能在医疗行业完全复制。因此,在互联网与医疗融合的过程中,光有互联网思维远远不够,传统医疗体系资深的从业人员参与其中必不可少。
然而,互联网医疗企业想要吸引医疗管理者参与,还需后者对行业有足够的认知和意愿。
回顾互联网医疗发展历程,早期由于政策不明朗、新业态能带来的效益不明朗,传统医疗从业者参与互联网医疗行业并不多。参与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公立医院院长推动,在自有体系内尝试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医疗提供便民服务;二是部分科室主任、小型医疗机构负责人脱离体制,加入互联网医疗企业担任业务管理者。像银川这样由政府部门推动的区域性探索,更是极少数的个例。
总之,这个阶段传统医疗体系的大咖更偏向于在原有体系内进行尝试,对于是否躬身入局进入行业内,整体上持观望态度。
2015年12月7日,微医创建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开业,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新形态浮出水面。以乌镇为起点,全国各地掀起了互联网医院建设热潮。
2020年10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900家互联网医院,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可以提供线上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开辟了抗疫“第二战场”。
不同时期互联网医院主导方的变化。资料来源:各地卫健委、医院官网官微,蛋壳研究院制图
注:部分不明确成立时间的互联网医院未统计到图中
据蛋壳研究院在《2020互联网医院报告》中统计,2017年以前互联网医院大多由企业主导建设,实体医院参与较少。2018年互联网医院定调政策及配套政策出台后,实体医院越来越多投入互联网医院建设,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来,实体医院快速上线互联网医疗服务,并通过院内院外渠道大力宣传。
同时,政府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鼓励、对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的开放,意味着行业价值得到更高层面的认同。
很显然,传统医疗体系管理者对互联网的接纳程度越来越高,对互联网医疗持越来越乐观的态度。这种态度一方面表现为在自有体系内加大互联网化的探索力度,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躬身入局,范吉平代表了后者。
同样是在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提到,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提高广大公众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可以看到,“融合”一定是大方向。以范吉平为代表的中国医疗学术体系和管理体系的顶尖管理专家躬身入局、加入互联网医疗企业,也代表了一种融合,意味着数字化与传统医疗体系的融合进入加速期,或者可以视为中国医疗服务新势力形成的一个分水岭。加速融合的过程,也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医疗健康服务的供给方式。
数字健康产业赛道的未来征程
随着融合加速、服务供给方式改变,范吉平认为,未来数字化医疗服务支出有望占整体医疗卫生费用的20%-30%。“互联网医疗的基本定位是常见病、慢性病复诊,而慢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这一届’老年人对互联网并不熟练,甚至还很陌生。随着时间推移,对互联网、尤其是对移动互联网高度依赖的人群成为慢病高发人群后,在线医疗服务将成为常态。”
但在范吉平看来,目前在线医疗仍然是新事物。“2018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支出1.78万亿元,若医保支出占医疗总支出的70%,据此可推算,整体医疗支出约为2.54万亿。而主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加在一起也不超过20亿。”范吉平称,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在线医疗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仅占相当小的比重,虽然未来空间相当大,但也意味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一些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疫情加速了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与认可,也让用户对实质医疗更为迫切,对医疗服务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之后,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创新与传统融合,以满足用户现实需求,正是巨大市场空间下数字健康企业的价值所在。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