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超3倍增长后,推想医疗走到IPO关口
8月20日晚,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推想医疗”)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高盛、瑞银、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合保荐人。
推想医疗成立于2016年,属于首批切入医疗影像AI领域的创业公司。在成立之后,推想医疗一直走在竞争对手之前,它曾为首个进入C轮的医疗影像公司;曾获得首个NMPA批准的肺结节医疗器械三类证……如今,推想医疗再度率先走到IPO的关口。
如今的推想医疗已经不在是曾经的“肺结节AI企业”,纵观其管线,推想已具备包含15款产品的AI矩阵,而在营收方面,年报公布的数据也已是行业顶流。
回想医疗AI兴起至今,以肺结节为标的企业不下百家,为何推想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并将AI带到更为广阔的医疗场景?
“辍学”的CEO与不被看好的医疗AI
推想医疗的掌门人并非医疗出身。
高中毕业后,陈宽一直留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经济金融。他师从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后者是是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开创者,曾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到那时为止,他尚未与医疗有太多的接触。
按照正常剧本,他本应在这所世界级大学取得经济学金融学双博士学位,去硅谷找一份优秀的工作,但在2014年,在他攻读博士的期间,一些来自于家庭的原因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学校里呆了20年,太久了,他想要用自己的能力去带来真正的社会价值,而手中的工具,他选择了AI。
同年年底,从芝加哥暂停学业的陈宽向亲戚借了一笔钱,在四川一所医院外租了一个破烂的小房间。从那时开始,他便一心投入到了影像AI的研发之中。据他所说,他每天一大早就去医院,曾四天没洗澡。
从推想医疗后期的团队中可以看到陈宽的影子。2018年时,器审中心尚未明确医疗AI的审批程序,但推想医疗的AI产品已经在不少医院之中收获了医生的赞许。一位石家庄的影像科的医生曾告诉动脉网:“推想的那群人挺拼的,他们平时就住在医院,吃在医院,研究在医院。我们常常会提一些对于AI的需求和建议,但他们的反应是最快。”
与医生、医院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医疗企业产品商业化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服务模式下,推想医疗的落地速度很快。2018年8月时,截至2021年3月数据,其产品在全球超过400家医院落地。
陈宽的经管背景在科技企业发展成型后迅速为其加分。在影像AI毗邻的分子诊断领域中,其上市企业CEO有一半为经管出身,而陈宽是国内第一批进入医疗AI的创业者,与医疗AI一起成长起来,经管优势之外,他多了一份对于AI技术本身的深刻认识。
因此,从成立到递交招股书,推想在很多方面确乎是发挥了其作为头部企业的风向标作用。譬如,它获得了第一张肺结节AI三类证,证实AI技术在临床中有优效性与非劣性;它在美国、欧盟、日本获得准入认可,为其他AI企业的海外开拓思路提供了可行性。
营收翻倍,亏损收窄
种种选择构成了今天的推想。回到招股书,我们能看到两条数据尤亮眼。
第一、超3倍收入增长,年收入有望过亿。招股书数据显示,推想医疗2019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2万元、2770万元,年增长318%;2021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213万元,较去年同期484万元同比增长357%。参考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粗略估算,推想医疗2021年全年收入有望达到1.25亿元。
第二、经营亏损持续收窄,扭亏为盈未来可期。推想医疗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扣除股份支付和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后,经调整的亏损分为15174万元、12526万元和1269万元,经营亏损持续收窄;销售开支与行政开支也由销售额的2-3倍降低至销售额的60%左右。2021年的数据尤为明显,亏损额不足2020年同期的一半。
两条数据背后可以一窥推想医疗的发展之旅。2019年时,推想医疗尚未取得任何一张AI三类证,全年收入仅662万。换言之,2019年,处于研发阶段的推想医疗,其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随着2020年推想的产品体系初具规模,当年推想医疗的收入水平有了高达3倍的增长。
由于推想的肺结节AI、肺炎AI两张NMPA三类证分别获批于2020年11月与2021年3月,而推想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几乎去年整年的收入。那么,在3月拥有更广泛应用场景的肺炎AI收获审批之后,推想医疗的营业收入获将更进一步。
重资投入研发,率先拿下多国准入
尽管已经获得了重要突破,但推想医疗想要走得更远,绝不可能只凭借肺结节、肺炎等数个产品。
事实上,推想已建立包含15款医疗AI产品的矩阵,其中4款产品已经获批,3款产品与2套系统已经实现商业化,还有9款产品与1套系统处于在研状态。所有产品都将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商业化落地。
推想医疗AI产品矩阵
从整个管线来看,推想医疗的产品布局可分为四条路径。这四个路径大致涵盖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医疗AI企业的发展方式:
其一,将拳头产品AI肺结节不断深入,由单纯的结节判别转化为对肺部全方位辅助诊断的CT肺,尝试快速识别和检测可疑肺炎病变(包括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分析其体积和密度,同时对比CT影像描绘的肺部病变变化。
其二,从肺部AI的成功研发经验出发,纵向拓展,探索AI在肝癌、乳腺癌、肺炎、结核病、脑卒中等存在广泛患病人群及筛查意义的病种之中的应用。
其三,由影像科向临床科室转移,开发出应用于胸外科的胸外手术导航系统(经皮穿刺活检与消融)、应用于心内科的CT-FFR的人工智能。
其四,为医生打造了医学AI研究创新平台与医疗AI应用创新平台,用于加速科研研究与科研转化,加速可持续AI生态构造。
推想医疗产品状况
管线实力背后,是人才的聚集。为了保证医疗AI的价值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推想医疗招募了一个总计110人的研发团队,其成员均毕业于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逾40%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约20%具备放射学、临床、生物医学及药理学等领域的医学或生物技术背景。
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研发投入与股权支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推想医疗的行政开支分别为人民币4344万元、人民币14307万元、人民币1415万元及人民币1447万元,分别占相应期间收入的656.0%、516.5%、292.5%及65.4%。从具体数据来看,推想新一年的股权支出并没有提高,但由于收入的提升,其比例实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研发收入同样支出巨大。截至2019年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推想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人民币69.0百万元、人民币66.8百万元、人民币13.2百万元及人民币14.9百万元,分别占相应期间收入的1042.7%、241.3%、272.3%及67.2%。由此可见,其研发支出处于6000万元-7000万元这一区间。
如果说由产品组成的生态,是推想医疗铸就的第一道壁垒。那么,借鉴医疗信息化赛道的发展逻辑,医疗企业想要在尽可能做大规模,必须自身的有力产品置入医院之中,与医院建立联系。如此看来,如果推想医疗能够在先发优势之中尽可能开拓更多的市场,是否就意味着有望在后续的新品销售之中大幅削减销售成本?
猜想仍待进一步验证。但对于医疗器械这样一个重渠道的赛道而言,推想已筑起其第二道壁垒——商业化。
推想医疗未来可能走多远?
回顾世界的科技发展史,人类总是善于将高重复度的工作自动化,用机械代替劳工进行劳动。而医疗AI要做的,是在进行重复劳动的基础上,解决个性化的医疗问题。从这一逻辑来讲,医疗AI是通过其价值为医生挖掘其潜在的需求,而要让医生意识到并主动提出这样的需求,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必须证明AI的价值。
从目前来看,医疗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价值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提效与降本。
提效,是指AI+医疗器械通过辅助医生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并作出临床决策,从而使疾病筛查和诊断、疾病干预和患者管理更为有效。例如,推想医疗InferRead CT Lung在中国的临床试验表明,AI支持下的肺结节检测灵敏度比无辅助下的检测表现提升超过40%,阅片时间缩短近15%。
这一特点可解决的是医生供给不足与医疗质量不高的问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口医生覆盖人数为2496.1名医生,较美国每百万人口医生覆盖人数为3132.5名医生低20.3%。此外,中国三级医院数量在2020年仅占中国全部医院的8%, 但门诊问诊数量却占全国总数的54.2%。如果能将AI植入基层,便能有效提供基层医疗的质量,缓解三甲医院压力,并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降本,指在较早阶段发现和干预疾病的发展,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大幅降低总体医疗费用。例如,当在较早阶段首次诊断出癌症时,癌症的治疗费用一般较低。在中国,首次诊断为早期阶段的肺癌患者的终生直接治疗费用估计为9200美元,而首次诊断即为晚期阶段的肺癌患者的终生直接治疗费用几乎翻倍(17800美元)。
由于肺癌早期不明显,普通胸片难以筛出肺癌等原因,我国大量患者在确诊肺癌时已是晚期。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医院需要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但却很难收获治疗效果。因此,如果能借助AI将肺癌筛查下沉,提高其渗透率,大量患者将存在根治肺癌的可能,医保、个人支出也将因此大幅降低。
由此可见,医疗AI的出现实际上是一门医院、医保、企业、患者四方共赢的买卖,企业提供服务赚取收入,医院提升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医保降低支出,患者也因为AI的出现享受到了更丰富的医疗资源。
真实需求之下,中国AI医疗器械的市场高速发展,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人民币1.25亿元大幅增加至2020年的人民币2.91亿元元,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3.9%,2025年的市场规模降增至204.35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推想医疗可以通过加速医生对于人工智能的价值的认识,增加AI的渗透率,进一步扩大其享有的市场规模。而对于已经建立认识机制的市场,推想则尝试借助晒率先的准入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攫取市场。
招股书显示,推想医疗的经销商数量由2019年的12名增至2020年的47名,2021的三个月间再增15家,总量达62家。随着渗透率的提升,这一数字也将进一步扩大。
医疗AI市场仍需冷静的思考
尽管推想医疗在产品、商业化方面已经足够成熟,但并不意味其已占据有力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医疗AI可以触及的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而现有的AI公司,大都只迈出了第一步。
此外,打造AI产品是一个长期投入过程,需要完成从设计、训练、临床、审批的层层把关。同时,医疗各场景之间的独立性,意味着企业在A场景获取的成功不能有效复制至B场景,一旦企业在临床之中遭遇失利,其损失常常难以弥补。
好在从近年趋势来看,器审中心正不断完善医疗AI审评审批制度,力求帮助AI企业完善现有的审批流程,这将一定程度降低人工智能企业的风险。
而本次推想递交IPO同样向一级市场传达了积极的信号,证实了医疗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可行性。随着后续资本的入驻,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的研发风险或将进一步减小。
作者:赵泓维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0 MNC决战专利悬崖之巅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