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迪顶峰孟坚:中国式医疗技术创新的崛起
《多肽链》 原创出品
作者|黄佳
“追溯企业或者行业的驱动力,无非两种。一种叫市场驱动,一种叫技术驱动。所谓技术驱动,就是我们要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来挖掘市场。如此,我们在市场上就能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和产品定价权、话语权。因此,对于迈迪顶峰来说,我们始终追求技术驱动带来的成长。”
——迈迪顶峰创始人兼董事长 孟坚
楔子:
任何一个时代的发展,都需要一群能称之为“社会脊梁”的人来推动。
时至今日,北京迈迪顶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迪顶峰”)董事长孟坚对1959年出品的一部叫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电影,仍念念不忘。
这是一部激昂奋斗年代的优秀作品,激励了几代年轻人去探索和追求理想。在89届北医毕业生孟坚的记忆中,有一群如同从电影里走出来的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年轻人,汇聚在了一起,心潮澎湃地往前走,一同追逐着那个时代的梦想。
“当年为了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由于没有充分防护射线的装备,只能由最靠近射线源的人穿着铅衣,而后面的年轻人,人贴人地排成一串,以此降低辐射危害。即便如此困苦,大家仍然孜孜以求。”这是中国心血管介入事业起步时期的真实写照。
三十年后,当年的那群年轻人已然成为支撑起中国心血管病治疗领域的“脊梁”,有人成了大医生,有人做了院长,还有人当上了院士。
而孟坚的选择,却是一条鲜有人走过的路。
北京近郊,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内,一栋灰白色的三层建筑便是迈迪顶峰的总部基地。在过去16年时间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已获得全球范围内90余项专利,使19个心血管器械领域的创新产品在陆续落地。
这其中,11个产品取得了国内药监局注册证,5个产品获得CE注册证;已批准上市的产品中,包括1个世界首创和5个国内首创产品。除此之外,迈迪顶峰还有多项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始临床试验的重大在研项目。
当然,这些简单的数字远不能体现孟坚与迈迪顶峰所做事情的全部意义,如今,在 “硬科技”已成为举国上下倾力攻坚的大背景下,企业能拥有开创硬核技术以填补国内外产业空白的团队,尤显难得。
壹|从医而始的创业
尽管在心血管临床治疗领域,国内高端器械和耗材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但迈迪顶峰在技术空白地带还是撕开了一道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的突破口。
三个多月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进行的一台手术,引起了医疗圈内不小震动。该院著名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王春生教授、魏来教授及团队,使用迈迪顶峰研发出的二尖瓣修复装置E-Chord?,完成了亚洲首例穿刺式二尖瓣腱索重建手术,对单纯腱索断裂或延长引起的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最佳方案。
图片来源:财报网
今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柳志红教授团队运用迈迪顶峰研发的、目前国际上唯一获批用于肺动脉狭窄的 Pul-Stent?? 支架成功为一名大动脉炎、肺动脉狭窄、右肺动脉闭塞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肺动脉支架置入手术。
迈迪顶峰的创新器械及两台手术创造了重大临床技术突破。而每一个创新产品受到全球性关注和临床认可的背后,实则是迈迪顶峰多年的厚积薄发。医学背景出身的孟坚,向迈迪顶峰注入了无数的心血与希望。这个故事,其实远比公司16年的成长史更为长久。
上个世纪80、90年代,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完全被跨国厂商所垄断,彼时的中国正努力在薄弱的工业基础上,加快社会经济的建设,但国内医疗器械领域依旧是“一穷二白”。
“到了1993年,全中国能够做心脏介入的医生只是极少数,心脏介入领域仅有导管和球囊可用,支架这种在国外临床治疗领域开始普遍使用的器械,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但正是这样的空白,驱遣着孟坚做出了人生的改变。
那一年,在北大人民医院任职4年的孟坚褪去肿瘤外科医生身份,进入了一家当时颇具代表性的英国公司—英之杰,成为国内第一个受聘跨国公司、引入心脏介入技术的员工。
外企员工的身份,也促使孟坚能够站在国际最前端,第一时间感受到国内外心脏介入技术的差距。由此他一个人拿着医疗器械产品目录、产品资料及样品走南闯北,将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高新技术与产品引入到了国内医院。
不仅要引进技术,更要培养懂技术的人。
“我们要建立国内心血管内科的黄埔学校”。1994年冬,凛冽的寒风抵挡不了孟坚等追梦人的热情。在朝阳医院心导管室门外,孟坚与著名心脏病专家胡大一等人的一张合影弥足珍贵。这一天,长城会创始主席胡大一教授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建立的“长城心脏介入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时至今日,孟坚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在冬日里骑着车到美术馆前街为“长城心血管介入培训中心”做的铭牌,在94年11月30日挂在了朝阳医院心导管室的门口。
图中左一是孟坚,左二是长城会创始主席胡大一教授
同样在1994年,孟坚开始与阜外医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高润霖院士合作,开办了国际心血管病论坛。
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孟坚为长城介入培训课程和论坛请来了国际上心脏介入领域的专家,其目标很明确,就是培训中国医生,将心脏介入领域的理念、技术和产品都引入中国。
此后数年,冠脉支架治疗技术、先心病封堵技术、房颤治疗技术、涂层冠脉支架和心室辅助产品技术,逐渐通过论坛和培训中心引入到国内,并相应培养出数百名能够应用这些技术的临床医生。
也因此,孟坚甚至被认为是国内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风向标式人物。
但对于孟坚而言,仅仅作为技术的“引进者”,还远远不够。进入新千年后,他敏锐地感觉到行业大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自2005年起,在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政府提出要“进口替代”的发展策略,这使得国产医疗器械领域迅速升温。
于是,孟坚再次切换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浪潮中的创业者。
从临床出身,孟坚懂疾病,深知患者需求;在外企闯荡,孟坚懂技术,懂市场;成立迈迪顶峰,孟坚给自己立下更大的挑战,要研发出能打破外资企业垄断局面的创新技术,做能够造福全人类的产品。
恰是这种人生经历,让孟坚成为了这个行业里最稀缺的复合型人才,也让迈迪顶峰有了与众不同的创新理念和市场选择。事实上,迈迪顶峰的核心高管团队几乎都拥有强大的医学背景和外企工作经验,熟悉临床需求、市场和技术。
孟坚告诉《多肽链》:“全国研发心血管器械的公司虽然有很多,但我们团队中许多人曾经都深耕医疗行业、充分了解临床需求,且跟我一样见证了这个市场90年代到今天的变化与发展,拥有很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正是迈迪顶峰的优势所在。”
贰|创新是种本能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我们在市场上才能有影响力,而这也决定了我们未来的价值。”迈迪顶峰围绕先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三大疾病领域,沉淀数年做突破式的技术创新,而这已然成为了企业的本能。
中国是患心血管病的第一大国,仅先心病患儿就超过200万人之众,然而国内适用于小儿的介入支架和瓣膜产品资源仍十分匮乏;另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出5倍,近些年,国内房颤患者的数量呈增加的态势。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公开数据
不难窥见,迈迪顶峰的技术创新正是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缺口展开布局。其研发的全球唯一的“肺动脉支架”(Pul-Stent??)和国内市场上唯一可对心源性卒中患者进行左心耳夹闭的“左心耳闭合系统”(E-Clip?)等,从中长期看均有着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事实上,无论是获批上市产品,还是在研项目产品,迈迪顶峰更多瞄准的是临床需求和市场技术空白的填补。也因此,“世界首创”、“国产唯一”等定语,总会加在其技术和产品之前。
在孟坚看来,医疗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有三:患者需要、国家需要和市场及技术需要。
做医疗技术创新,首要考虑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医疗的创新,一定是跟着临床需求来的,要找出临床需要解决的痛点”,孟坚认为,医疗器械企业应摆脱利益化的狭隘思维,从患者角度考虑创新需求,这是最基本的技术研发方向和医疗产业的本质目的。
其次是国家需要。如今,在诸多产业领域,中国企业都面临着被国外技术厂商“卡脖子”的困境,因此需要有企业承担扭转被进口技术和产品垄断市场局面的责任和义务。
再者就是锁定市场及技术需要。孟坚提到,一定要做市场空白的那部分技术和产品,如此,企业就不会陷入到“市场内卷”或者“集采窘境”之中。
见过了心脏支架商业化造就的那波暴利,也见证了政府集采将心脏支架产品价格一刀砍到了“脚踝”,孟坚认为迈迪顶峰要做的就是“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挖掘新市场”,只要技术具备领先性,产品定价权便有了更高的自主性。
以医者身份去思索人类疾苦,有助于团队对临床需求的认知不断更新;而以企业家思维去探索创新逻辑,则有利于公司创新成果加速商业化落地、造福患者。
对于未来,孟坚认为医疗技术创新将不再是某个专科领域的单项技术创新,而是会进入到系统性创新的阶段。未来医疗科技的发展一定是多学科、交叉式的复合技术结构,作为临床治疗的支撑。
比如,“心脑同治”就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多学科技术交叉领域,这也是迈迪顶峰把握的商业方向。
叁|价值“正循环”
对于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型企业而言,临床应用的另一面则是商业价值兑现。这又是一个难度不亚于技术创新的考验。
将过往16年发展做简单的阶段划分,孟坚告诉《多肽链》,2012年之前,是迈迪顶峰围绕三个主赛道做布局、团队搭建、夯实基础的阶段;2012年至2020年的8年时间,则是定型产品线和产品,取得研发突破和获取产品上市资格证的阶段。
而现在,孟坚和迈迪顶峰是时候要面对商业化挑战了。随着全球首创“肺动脉支架”Pul-Stent??、国内唯一“左心耳闭合系统”E-Clip?等核心产品取得上市资质,如何将创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是决定迈迪顶峰企业价值的关键一役。
“作为一个医疗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是不能停止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展现创新的价值。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商业化上加大了投入,扩建团队、拓宽渠道。”孟坚期望通过推进商业化,迈迪顶峰能够形成一个商业价值与创新价值的正循环,并以此实现创新的可持续性。
医疗器械产业企业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周期,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在这个阶段迈迪顶峰也将会在资本市场寻求发展和支撑。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3.3亿,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可以预见,如迈迪顶峰这种处于风口赛道、又拥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公司,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必然是关注度极高的投资标的。
而对于从资本价值维度判断迈迪顶峰的企业发展,孟坚认为市场参与方都应当保持理性,资本逻辑一定要与产业发展逻辑相匹配,才能体现一个优秀企业发展的长期价值。
“做医疗器械III类产品的开发,可能要花十年、十五年,这经不起短时间内资本的倒手与折腾。企业家应该守住手中的长线,而非一味追求短期获利的快感。”
相较之下,孟坚还是更习惯于从医疗本质上来看待迈迪顶峰的长期价值。在他看来,国内医疗服务市场首要任务是应当调整和加深对疾病防控的认识,不光要“对症下药”,更要早预防和长期控制,提供全周期治疗管理方案。
“在治理的过程中,能少干预就少干预,能早干预就早干预。”
孟坚向《多肽链》表示,在先天性心脏病领域,迈迪顶峰提出“母胎筛查、出生救治、终生干预”,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治疗方案;在心律失常领域,提出“心脑同治、卒中干预”;在瓣膜病领域,强调要“解剖纠正和血流动力学改善”。
“我们希望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全生命周期,成为国际知名的心血管疾病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这也是孟坚对迈迪顶峰未来发展的基本定位。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0 MNC决战专利悬崖之巅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