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第一股”鹰瞳科技上市首日即破发
文|梁华梁
上市首日股价即破发,张大磊和鹰瞳科技压力来了。
图/摘自网络
市场一直亟待一支AI+医疗股的诞生。
今年3月,科亚医疗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而冲刺A股失利的鹰瞳科技,于6月也转投港交所的怀抱;8月、9月推想医疗和数坤科技相继递交招股书,AI医疗迎来上市热潮。
最终,“AI医疗第一股”的名号,花落鹰瞳科技家。
而领军鹰瞳科技的张大磊,虽然是医科院校毕业,但毕业后却投身于编程的海洋,先后于PPTV、微软等互联网大公司任职,却因为家人的一次误诊,放弃优厚待遇的高管职位,走上了医疗AI这条道路,于2015年正式创立了鹰瞳科技。
回归医学领域的张大磊,仅用时短短六年时间,就带领鹰瞳科技成功上市,实属不易。
对于上市以及AI医疗行业而言,张大磊认为,“这是一个至少需要跑50年的赛道,我的心态与在视频网站时期是截然不同的。”话语之间,显示出张大磊对行业“长期主义”的心态。
不过,50年太过遥远,眼下的鹰瞳科技,亟待解决的是如何在短期内扩大营收范围和实现盈利,以及如何为投资机构提供高回报率。
而对于这些问题,张大磊和他的鹰瞳科技准显然没有准备好。
【营收结构单一、盈利艰难】
2015年,成立之初的鹰瞳科技选择了从血管和神经切入。而在2016年之后,鹰瞳科技便在聚焦的基础之上,长成为一家基于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公司。
虽然入局AI医疗很早,但是由于行业技术壁垒很高,因此鹰瞳科技的商业落地进展较为缓慢。
截至目前,鹰瞳科技的主要产品只有两项:AIFundus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以及硬件设备的销售,构成了鹰瞳科技的主体。招股书显示,2019年其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在总营收的占比71.8%,2020年更高达89.9%。而其硬件设备的销售收入,在2019和2020年占比为11%和7%。
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关于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的营收占比仍高达79%。
值得注意的是,鹰瞳科技的营收规模正在稳步增长。
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和2020年,鹰瞳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041.5万元与4767.2万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实现了4947.7万元营收,超过去年全年营收。
不过和大多数AI医疗公司一样,鹰瞳科技仍然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8713.9万元、7962.6万元以及3749万元。
技术研发时间长、投入大,资本回报周期长,是AI企业永远绕不开的难题。而对于鹰瞳科技而言,研发投入同样是费用大头,2019年和2020年,其研发开支分別为4121万元、4231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135.5%和88.8%。
由于鹰瞳科技的研发费用一直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其短期盈利的目标有不小的难度。
【严重依赖大客户和大供应商】
鹰瞳科技营收结构的硬伤,不仅反映在产品上,还在其客户群和供应商上。
招股书显示,虽然鹰瞳科技的客户总量从2019年的46名增长至2020年的85名,但是其前五大客户贡献超过80%的营收,这使的鹰瞳科技的营收极易受到大客户的影响。
2019年和2020年,鹰瞳科技五大客户的销售总额分别为2560万元和4080万元,分别占公司各期间总收入的84.1和85.5%。
与此同时,鹰瞳科技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1320万元和2080万元,分别占到公司同期总收入的43.5%和43.5%。
五大客户之中,除平安医疗科技的同系附属公司与鹰瞳科技有关联之外,其他大客户均为独立第三方。
业务上严重依赖大客户,对于公司的营收或构成一定的隐患。对此,鹰瞳科技也坦诚,若公司前五大客户的业务、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任何重大不利变化均,可能对其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除了大客户之外,鹰瞳科技对五大供应商也存在高度依赖。
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0年,鹰瞳科技对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92.1%和70.4%。与此同时,鹰瞳科技对第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为45.1%和25.0%。
对于此种隐患,鹰瞳科技表示,依赖少数供应商的眼底相机及原材料,供应商运营中的重大中断或对公司运营造成影响。
【“蓝海市场”难撑起高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且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经常为负数,但得益于这两年良好的融资,鹰瞳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迅速。
2019年底,鹰瞳科技的现金及等价物为8533.6万元,而到了2020年底,这一数据 迅速增长至3.75亿元,2021上半年进一步上升到5.75亿元。
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此前已经完成7轮融资,融资金额近8亿元,投资机构不乏有复星、搜狗、平安、中信等知名企业。
而在不久前,鹰瞳科技又顺利接到了第8次数亿元的D轮融资。对于即将到来的上市,张大磊直言,“上市对我来讲不过是另一轮融资”,上市找钱的意味过于明显。
时至今天,在资本的加持下,鹰瞳科技的估值已经达到了近50亿元。
然而,当前整个AI医学影像市场的规模也未超过10亿元,而鹰瞳科技借助AI视网膜影像这一单一概念,居然获得50亿元拿的估值,上市后能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行情不佳,新股更是跌多涨少。
截至 9 月 30 日,今年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有73家,其中首日破发的竟然有40家之多,超过一般。
医疗股是重灾区,如先瑞达医疗、科济药业、兆科眼科等,都未能逃过首日破发的魔咒。
而身为“AI医疗第一股”,鹰瞳科技的上市表现同样让人捏一把冷汗。
鹰瞳科技之所以受到热烈追捧,得益于这些投资机构对于AI医学影像市场规模的憧憬。而相关数据显示,国内AI医学影像市场预计从2020年的3亿元增至2030年的9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6.7%。其中,AI视网膜影像市场发展最快,2019年至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71.0%。
对于该市场规模的预期,张大磊更是给出了50年的想象空间。但是,资本都是逐利的,鹰瞳科技如若无法提供高投资回报率,资本注定要套利离场的。
果不其然,上市首日鹰瞳科技股价即破发,收盘价较发行价大跌9.45%。
张大磊和鹰瞳科技的压力来得如此之快。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0 什么是吉兰-巴雷综合征?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