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第一股”上市在即,鹰瞳科技有希望突破港股打新颓势吗?
在经历了一个月多月的时间后,鹰瞳科技(02251.HK)走完了从聆讯到招股再到认购的流程,将于11月5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据悉,本次鹰瞳科技招股每股股价在75.10-81.30港元区间内,计划通过IPO募资最多18.1亿港元,由瑞银集团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据招股书介绍,鹰瞳科技最早成立于2015年,是中国首批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响识别,并将其用于早期检测、辅助诊断以及健康评估的医疗器械公司。截止至最后可执行日期,鹰瞳科技已经经历了共计9轮融资,累积金额超过12亿元人民币。在公司股东的名单中不乏有复星集团、中航信托、平安医疗科技等知名企业。
作为业内盛传的“AI+医疗第一股”,鹰瞳科技发展如何,上市后能否稳坐AI医疗这条赛道上的龙头宝座?我们可以从公司的产品和财务情况探索一二。
01
专注视网膜病变诊断,技术领先全球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自研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SaMD)—— Airdoc-AIFUNDUS。Airdoc-AIFUNDUS发展至目前有1.0-3.0三个版本,可通过视网膜对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老年性眼底黄斑等常见病状进行辅助诊断。根据公司官网以及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拥有全面及优质的视网膜影像数据库,包含约370万张真实世界用户视网膜影像和相对应的多模态数据。凭借数据库,Airdoc-AIFUNDUS的病变诊断具有91.75%的敏感性以及93.1%的特异性,全面领先于行业。
(图片来源:招股书)
同时,公司具有将技术产品化的能力。根据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是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将硬件、软件、算法以及服务集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于最后可执行日期,公司的人工智能SaMD内置算法实现了高度的适应性,能与30种指定眼底相机品牌的型号兼容,远超竞品的兼容性。
此外,公司拥有三款自主研发的眼底相机作为独立产品,设备与公司的辅助诊断SaMD和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相兼容。鹰瞳科技在日前的路演中曾透露称,未来眼底影像分析将如同血压测量一般普及,未来公司或将推出家庭用的便携眼底相机。
根据公司在招股书中放出的产品组合图,Airdoc-AIFUNDUS1.0、青光眼检测、以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等三款产品通过了药监局批准进行商业化,其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是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以及全球第二款获批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SaMD。
(图片来源:招股书)
目前,该产品已在三甲医院和社区诊所展开规模应用,公司将其提供给中国17家医院及三家小区诊所,安徽省的两家医院分别将单次眼底影像分析的价格设定为140元及180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鹰瞳科技联合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展开“AI视网膜多病种辅助诊断系统”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数字健康》。结果表明,AI视网膜多病种辅助诊断系统不仅可以准确识别14种常见眼底异常,适用于不同医疗场景、不同种族、不同眼底照相仪器的临床真实世界环境,且准确率媲美眼底专科医生。
02
营收增速亮眼,研发支出激进
从财务数据来看,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的营收分别为3041.5万元、4767.2万元、4947.7万元,营收增长非常快,2021年上半年收入已全面超过了2020年全年;其中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截至2021年上半年占收入比重的79%。
而作为公司核心产品的Airdoc-AIFUNDUS于2021年一季度起开始产生收入,当前占公司总收入比重的7.1%。公司同期毛利率分为53%,61%,64.1%,呈现持续上升走势,预计未来随着Airdoc-AIFUNDUS在营收中的占比提升而提升。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鹰瞳科技分别录得净亏损8713.9万元、7962.6万元、3749.0万元,亏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根据公司在招股书中的说明,亏损原因主要来源于候选产品研发的相关开支,以及随着规模扩大逐渐增加的一般行政开支所致。结合公司在技术上的高速发展,其支出的水涨船高相对合理。
单从研发支出看,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4121万元、4231万元及2401万元人民币,占同期收入的135%、89%及49%。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533.6万元、3.75亿元、5.75亿元,在手现金较为充裕。预计在完成IPO后,公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出现流动性方面的风险,足以支撑公司完成产品列表的推进方案。
从客户拓展来看,截至最后可执行日期,鹰瞳科技已大规模应用于28个省份的多家知名保险机构、140家体检中心、950家视光网点、400多家等级医院,同时正在积极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公立医院健康检查部门等逾10,000个健康检查分支机构。从2019年到2020年,鹰瞳科技的客户数量从46位增长至85位,增长接近翻倍。
03
赛道前景光明,技术壁垒较高
据Gartner于2021年发布的报告,当前AI行业经过2017-2020年三年的预期消化,数据、硬件、算法都发生了巨大飞跃,正在步入拐点——AI企业从“风口”与“热点”,到产业化落地。找到适合的场景实现AI商业落地,是AI企业当前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安防、教育、医疗等行业率先发动,成为了AI产业中的热门赛道。IDC的统计数据,到2025年全球AI市场总值将高达1270亿美元,而医疗AI将占20%的规模。
单就AI医学影像这一细分赛道来看,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可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和大健康场景,是一个具备更大成长潜力的赛道。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与医疗意识的提升导致医学检查明显增加。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市场预计将由2020年的3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923亿元,预计10年复合增速为76.7%。
相较于CV领域中的安防、广告营销等赛道,医学影像领域需要在运用AI知识的同时具有医疗知识,并同时还需要有医疗器械相关的技术,复合的技术要求带来的是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在行业中竞争的环境较为良好。SaMD类产品必须准售遵守国家药监局颁布的一系列法规,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才能够商业化。单就国内而言,国内仅有三款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工智能SaMD。鉴于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时面临的困难,国内公司将有巨大增长潜力。
整体来看,鹰瞳科技由于核心产品商业化时间较短,其收入规模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考虑到国家对AI医疗影像的政策支持以及医疗器械的行业的特殊性,公司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快于其他创新医药公司,公司有望在2-3年内实现正向盈利。作为稀缺赛道上的行业龙头,鹰瞳科技有望突破近期港股医药生物股打新的颓势,实现上市首日的正向收益。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10 MNC决战专利悬崖之巅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