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们能否走出C端营收困境
本文系深潜atom第388篇原创作品
2021年11月24日,阿里健康2022财年中期财报,营收94亿元,毛利19亿元。此外,阿里健康重新转亏,期内亏损约为2.32亿元。在多种刺激下,阿里健康市值跌破1000亿港元,多家券商已下调目标价。
在此一个月前《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刚刚公布,针对AI开方、先买药后补方、药品回扣等问题进行了规范,阿里健康医药高达人民币81亿元的自营业务收入显得格外扎眼。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 》规定,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但在行业逐渐规范之时,对以药为主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是个喜忧参半的反馈。
诚然《征求意见稿》规范了在线卖药,让行业门槛将大幅提高,但这也为网售处方药开放做了进一步铺垫和保障,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将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和运营基础强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将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们,抓住这个机遇或许可以更好的打造自己的口碑和市场壁垒。
相比于互联网其他领域,互联网医疗关乎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变化,并且医疗行业并非单纯的逐利,还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因此,更容易陷入莫比乌斯环困境。所谓的莫比乌斯环困境就是陷入无限循环,这么多年互联网医疗在C端营收上一直受困,只能陷入烧钱买用户,用户流失,再烧钱买。在互联网医疗走出院内后,能否打破现状,值得关注。
01
技术只是手段,
产品促进商业模式发展
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让一个企业汇集大量的用户,掌握了流量的互联网医疗,都希望基于此产生规模收入,然而医疗的特殊性让这一梦想难以照进现实。比如,挂号这项古早的互联网服务,早期互联网医疗通过该服务可以产生大规模收入,而后因为这种服务本质是变相加号的黄牛服务,在对黄牛行为出台相关规定被明令禁止后,这种打着互联网医疗旗号的黄牛服务便随风而逝。
在2022财年中报告期内,阿里健康营收94亿元,同比增长30.7%,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9000万。阿里健康之所以能够产生大规模的营收,就在于通过完成了配合产品的服务的转化,其中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81亿元,同比增长34.5%,并且实现了人均用药时长和用户复购率持续提升。
目前,大部分网民依然没能养成为互联网医疗付费的习惯。因此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需要以方案思维做服务,并且将服务产品化。用产品强化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效果。在以病人为中心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医改方向下,医疗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契合了这一大方向,在挂号、问诊、买药、慢病管理等多个维度展开了高质量服务。
对于医药电商来说,在监管范围内完善自己的卖药的服务体验,也是将销售服务产品化的表现,从登陆网站到医药搜索,从完成购买到拿到药品的整个流程,甚至到售后服务都是产品化的具象体现。
对于医疗服务企业来说,同样是如此。比如慢病管理,不但将自己的服务产品化,用户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需要用的产品、做的事情,甚至可以看到身体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家纷纷引入基因检测、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更直观的产品,通过更直观的体验来实现临床转化,最终实现商业化的跃进。
对于如今的行业,结合新技术新产品的解决方案能力已经初现,最大的挑战依然在于临床和商业化。在过去这么多年的尝试,因为供需关系,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在顶级医疗机构内很难产生大规模营收,基层和院外成为了下半场竞争的主要阵地。
02
赋能基层,
需要高质量医疗走入患者
基层医疗是健康中国的神经末梢,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强壮了,公共卫生神经才会强壮。相比较城市居民,医疗服务不均衡的农村慢病管理需求更大。2020年6月,我国村卫生室相比较2019年同期减少5932家,村卫生室我国农村医疗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数量减少对于健康管理的打击不言而喻。
想要保证基层医疗的正常运转,需要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提供新的动力。《健康中国2030发展规划》明确提到要把居民因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从18%降到15%。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加强基层的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强调分级诊疗的重要性,让患者留在基层;另一方面加强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这也为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几乎对于每一个医疗企业来说,基层都是蓝海市场。只是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依然鲜有企业能够在基层真正得到他认为的好处。
为了能够在基层挖掘出更大的价值,提供硬件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们的最新做法,比如平安健康和讯飞医疗各自为其打造了相对应的软硬件综合解决方案。
△一分钟诊所
平安健康的一分钟诊所:占地不到3平方米,由智能药柜和医疗诊所两部分组成,可实现线上问诊、基础检测、开方、购药等一站式服务。在整个过程中,包括AI辅诊,同样提供医疗团队的远程会诊支持。问诊结束后,还可在旁边的智能药柜取药,获取上百种常见药品。
讯飞医疗的智医助理:2017年,科大讯飞“智医助理”机器人以456分的成绩通过了国家临床执业医师笔试测试,超过临床执业医师360分的合格线,让这个讯飞医疗开启了基层之旅。智医助理可以提供辅助诊疗、随访、查资料、写病历服务。
智能医疗产品大范围临床最大的挑战是使用率偏低。为了推广智医助理,讯飞医疗自掏腰包额外为村医提供诊断费,提高了产品使用率。截至今年6月末,智医助理已落地全国20多个省,累计在全国200多个区县、3万多家基层医疗机构上线,为5万多名基层医生服务。同时,大范围的应用也为讯飞医疗带来了相对应的收入,据悉2020年,科大讯飞医疗业务实现营收3.13亿元,2021年上半年实现9989.2万元营收。
对于基层医生来说,长时间的接触,已经让他们掌握了众多慢性病患者的情况。比如他管理的患者是什么病,什么时候得的病,用药情况怎么样,最近表现怎么样,如果能够在软硬件上为基层医生提供助力,自然能够履行健康中国神经末梢的职责。
03
医保服务和慢病管理,
市场巨大但困难不小
在“看病贵”的社会现象中,医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医保资金的紧张,合理规划医保至关重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示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医保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互联网保险、创新支付和第三方管理业务备受市场关注。
如今的互联网医疗已经逐渐从“医药”走向“医药险”,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联动”已经初见雏形,随着“医药”方面的监控升级,“三医联动”的落地将会加速。率先切入保险领域的创新支付企业和技术驱动型公司将会迎来重要发展时机。
关于创新支付,我们此前有过盘点。集合了保险公司和药厂的创新支付模式,商业模式依然需要时间验证。目前主要代表是镁信健康和圆心科技。
创新支付,本质上也离不开互联网保险的范围。互联网保险市场巨大,预计中国针对保险公司的技术赋能市场的规模2030年将达到645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1.1%。互联网保险对于资质要求更高,尽管作为保险产品的渠道商,但也不能为所欲为。有媒体报道称,早在2016年底,廖杰远就曾声称,其保险业务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30%。急于通过保险赚钱的微医,依然没能逃过相关部门的监管,此前微医保险因为“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的违法行为”,收到银保监会一张11万元的罚单,可见保险的业务并未像大家想象中那样乐观。
医疗保险第三方管理公司,服务范围并不限于医保,也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服务。借助于第三方管理公司的专业性,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服务质量,有效推动模式创新,从而实现节省费用的目标。但这个业务,依然需要证明通过运营能否有转化效果,及后期服务患者治疗费用转化,企业短时间内比较难盈利。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线下医疗慢了下来,无数的患者转移到了线上,无论是传统的医疗服务,又或者是慢病管理,都暂时的摆脱了重线下轻线上的现象,迎来了巨大的风口。
相信未来几十年,慢病管理将会是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阵地。一方面确实存在强烈的需求和政策推动,随着慢性病患者数量与日俱增,相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慢病管理;另一方面在于商业化的考量,伴随着需求增加,能够提供伴随管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帮助,这种主动出击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实现商业化。
就在阿里健康的业务发布中,同样提到了慢病管理相关数据。阿里健康自2014年便开始了慢病管理相关布局,通过为用户提供优惠好药、专属医生、用药随访、用户患教等系列服务的“慢病福利计划”,借助这次疫情的东风,服务人数达到500万,同比增长170%。与阿里健康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14万人,较上财年末增加8万余人,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已超25万次。
2020年,京东健康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相比较机构,家庭医生同样可以提供日常咨询、专科问诊、疑难重症、健康管理等全场景,并且这种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可以与线下医疗医疗相结合,似乎可以更受患者认可。2021年中期财报显示,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有超过13万名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加入,日均在线咨询量超过16万。
对于慢病管理企业来说,基层同样是绕不开的一环。对于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这样的流量巨头,更需要做的事是如何实现服务的下沉。
提到互联网医疗,我们下意识的认知必然是线上医疗,服务遍及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在线电商、健康管理等。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本就该是以健康为中心的严肃医疗行为,而非一项技术,或提供一个简单的健康咨询平台。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等服务,在过去这些年已经被深度挖掘,但依然未能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过去这么多年,模式探索了一个又一个,但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依然处于亏损当中,巨头们的价值也正在被重估。“医归医、药归药、技术归技术”,希望接下来,这几个新的热门赛道,可以让互联网医疗摆脱C端持续亏损的魔咒。
本文系原创作品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