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突围,2021海交会带来了什么?
海无涯,交天下。
面对国内国际疫情复杂多变的情况,2021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23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以下简称2021海交会)于12月17日在“云端”开启。今年,海交会首次实现线上人才招聘、项目对接、3D展览、即时会议。
珠江之畔,百舸争流;云端相会,千帆竞发;用武之地,万马奔腾……2021海交会邀请诺奖得主、院士专家高峰论道;发布硬核政策、创业信息普惠菁英。突破时空限制、贯通线上线下、联动海内海外,海交会致力开辟一条群英荟萃、风云际会的“双创”通途。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疫”线突围的海交会,顺应了永不落幕的时代呼唤;彰显了广州求才若渴的态度;展现了湾区创新驱动的定力;揭示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当前,中国致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国之大者:英才报国成就“高格局”
“我回到中国、回到广州工作,在呼吸系统疾病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海交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作为老一辈科学家代表,现身说法,向海外精英、留学人才发出了为国效力、拼搏奉献的号召。
在钟南山的身后,还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投入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的大潮中。国家特聘高层次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学者特聘教授陈凌提到,目前中国的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讨应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方法。
“传统疫苗采取肌肉注射。新冠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果人体能够形成黏膜免疫或者呼吸道IgA(免疫球蛋白A),将会有更好地保护。基于此,国内外都在研究鼻喷疫苗。”陈凌透露,其团队正在与广州实验室联合研发鼻喷疫苗,目前处于申报临床试验阶段。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海交会的舞台上,科技工作者们结合自身“上穷碧落下五洋”的经历,诠释了“国之大者”的人才价值观——
在超级计算领域,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持续深耕,从研制超级计算机,到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算中心,再到推动中国超算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而奔走不息。在她看来,“超算的成功是中国科技、产业、社会成功发展的基础;对个人而言,每一个小小的成功是更大成功的基础。”
在资源环境领域,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坦言,他会尽可能地把在海外积累的经验拿到国内分享,让国际的一些先进做法在国内落地生根。“留学人员应当发挥自身多元文化的软实力优势,在创新创业、国际交流、交往合作中,尤其是在创新创业项目在国内落地孵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陈飞勇寄望道。
在生命健康领域,琶洲实验室脑疾病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朱心红致力于让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技术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在精神疾病的预警、发病机制、个体化治疗、脑科学技术的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他建言道:“要让不同领域的人才见面、沟通,打破学术之间的沟通壁垒,打造人才沟通的平台。”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品质指引、精神召唤,为海交会招才引智塑造了高格局。
二、国际一流:海纳百川树立“高标杆”
本届海交会结合“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战略部署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与广汽、碧桂园、小鹏、唯品会等知名头部企业合作,提供了超过6800个优质人才招聘岗位。
大会还与以广州孵化器协会为代表的15个孵化器和创业园区合作共建了海交会留学人员创业服务合作园区。此外,“智汇湾区·归创英才”海外(加拿大)专场路演等常态化项目路演、人才招聘、专业分会场等活动,诠释了引才引智服务常态化。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闰炳辰介绍,我国70%“双一流”高校校长、80%两院院士,及90%长江学者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海交会已发展成为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影响力最广泛的人才与科技信息交流平台。”闰炳辰指出。
本土城市群经此平台释放“引力波”,吸纳国际一流人才。
“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对城市创新体系具有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举例谈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培养出了大量创新的人才。该校校长约翰·汉尼斯曾解释斯坦福大学的成功经验,即“学术自由和企业家精神”。
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密度,在单位空间里,要有高密度的创新要素,实现互动,引发创新“核爆”,涌现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科研院所和高校机构的科学密度高、学科纵深、高素质人才密集,往往成为汇聚国际一流专家的科技创新核心载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广州,无疑是科教和产业人才资源最为集聚、丰富的地区。当前,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航母平台挂牌运行,全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这为广州营造“以人为本、近悦远来”的留才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此前,经由海交会平台,“基因沉默技术与治疗研发团队”主发起人张必良博士通过大会落户广州,诺贝尔奖得主克雷格?梅洛教授加盟并入选广东省引进第二批创新科研团队……
识才、爱才、育才、用才、敬才的春风拂过,各方英才纷至沓来、齐聚羊城。据统计,通过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广州引进了徐涛院士、赵宇亮院士等一批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在穗工作的院士超120名,颁发人才绿卡超过1万张。
三、湾区协同:最强大脑集聚“高势能”
“创新大脑”与“产业大脑”联动构建“最强大脑”。当前,广州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战略支点。2021海交会为此赋能助力。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透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香港科技大学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在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系统、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
“未来的‘香港科技大学2.0’将成为穗港教育与科技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案例,必将对广州发展、湾区发展,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倪明选谈到。
从广州到深圳,从香港到澳门,这里是大湾区灯火最为璀璨的区域。在这条科技创新走廊上,串联着广州科学城、深圳湾创新总部基地、东莞松山湖等关键节点,分布着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潜力巨大的“瞪羚企业”。
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联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组委会共同发布的“2021年海创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显示,海归创业上市企业涉及省份中,广东的入围海创企业数量居全国前三。
“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的理想目的地,具有创新意识和无限的发展潜能,能够为高端创新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Edvard Moser观察到,大湾区正打造世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在大湾区内部,知识流动、创新活力以及产业化优势,让一条人才的“智带”应运而生,这正是国家赋予大湾区的使命所在——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在此背景下,海交会作为海外人才了解国内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的重要窗口,具有发现和培育海外人才、项目的重要作用。
“面向海内外,智汇大湾区”是海交会长期以来坚持的宗旨。据统计,23年来,海交会累计吸引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层次人才5万余人,向国内各地输送项目5万多个。人才吸引的“留”和辐射扩散的“流”,无疑是海交会作为引才窗口的最佳印证。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海交会集聚人才势能,由此释放的高质量发展动能,值得期待!
四、声音
(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在广州大坦沙岛建设的亚洲最大胸肺呼吸中心启用在即。这个亚洲最大的胸肺呼吸中心将作为广州实验室的临床基地,与基础研究基地形成互补。希望通过产、学、研、政、企、金各方面的大协作,团结国内及国际的力量来发展呼吸医学,共同对抗新冠疫情。
改革开放以后,我非常有幸能够成为国家公派的第一批留学生。我是在1979年到1981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和伦敦大学呼吸系留学进修。经过2年的学习,我回到中国、回到广州工作,在呼吸系统疾病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大半辈子。
最近,我们医院以及我们的研究所发展很快。这些年,国家和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很科创政策、人才政策,既有温度,又有力度,为科创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各类人才营造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精英、留学人才回国发展。
(二)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Edvard Moser:
目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和创新人才交流。2021年海交会深入探讨和交流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生物科学、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问题,使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能够相互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的理想目的地,具有创新意识和无限潜能,能够提供高端创新资源的强有力支撑,打造世界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在这里,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希望通过海交会这一平台,各界朋友能够在科技开发合作方面展开进一步的交流探讨、优势互补,促成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转化,推动全球顶尖科研技术与这里的优质产业资源对接合作。
(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
世界级湾区一直是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例如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都吸引了大量高素质科技人才。仅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就有50多名诺贝尔获得者。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机会。
这就要求我们先行先试、积极建设一流大学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国际化、市场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薪酬和创业环境。同时还要全面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保障,建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育才用才政策。
创新型研究型大学对城市创新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发挥此类大学的引才聚才功能,有助于打造一流创新高地。大湾区通过“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的方式,可实现人员互通、资源共享、研究合作,搭建起新的人才交流平台。
(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
中央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这将赋予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重大平台、重大使命,也是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强市的重大机遇。
经历二十余年发展,“海交会”已成为中国海外留学人员交流的第一品牌,是一个为海外优秀创新人才在穗发展提供“一站式”对接服务的平台,将引导海外高端人才、项目、资本加速汇聚。
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所高校,振兴都要靠人才。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五)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
人才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视野。海内外的人才交流可以大大缩短科创时间,于交流双方都是有益无害的。我希望留学人员能经常开展人才交流活动,拓展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丰富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让科技创新来得更快、更多一些。
留学归国人员如何在对外交流合作、国家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值得我们探讨。科技和人才向来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课题,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靠人才来推动。
希望海外学子听从祖国召唤,满怀爱国热情、抓住机遇、刻苦钻研,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科研中下“真”功夫、“细”功夫。归国人才应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五、配稿
(一)广州鼻喷疫苗研发处于申报临床实验阶段
12月17日,广州市科技局主办、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海交会广州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峰会(下称“峰会”)举行。此次峰会聚集了来自疫苗研发、药械研发、中医药发展以及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海内外专家学者。
国家特聘高层次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学者特聘教授陈凌提到,奥密克戎毒株的出现打乱了疫情防控和疫苗研发的布局,目前科学家正在研讨新的应对方法。
“传统疫苗采取肌肉注射,新冠病毒作为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果能够形成黏膜免疫或者呼吸道IGA,会有更好地保护。基于此,国内外都在研究鼻喷疫苗。”陈凌透露,目前团队正在与广州实验室联合研发鼻喷疫苗,目前正处于申报临床试验阶段。
峰会上,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工程举行了启动仪式。在广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该项工作旨在搭建生命健康产业企业家交流学习平台,完善企业家服务体系,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广州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进行重点遴选、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生命健康产业领军企业家。
此外,广州市生物工程中心、越秀区科技局、广州白云产业投资集团、鹏瑞集团、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云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广州市家庭医生在线信息有限公司等多个机构,分别进行了签约。
这些企业、政府、科技机构等单位将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疑难病问诊中心、培育干细胞医疗产业、高发肿瘤大数据平台、非人灵长类基因治疗载体优化平台等生命健康产业领域,就多个领先科创项目展开合作。
作为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简要报告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广州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空间聚集态势明显,已形成 “两城一岛”为核心,“三中心多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
据统计,广州市现有生物医药企业5500多家,居全国前三。在生物医药专利领域,2020年广州创新药注册申请量达到42件;在医疗器械领域,2020年广州市获批的二、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达到382件。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