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亿美金市场,大国缺席?
《多肽链》原创出品
作者|黄佳
国产创新药对欧美天价药的价格冲击,以及中医药诊疗在全世界受到追捧,无不证明现在就是中国医疗打通海外通道、吸引海外患者的大好时代。
8000亿美元国际医疗旅游市场,大国缺席?
“中国目前有两个行业尚在困境之中没有冲出去,一个是中国男足,另一个是国际医疗旅游!”
新年伊始,永远不差钱、专业输球30年的中国男足再次冲破“底线”,沦为东亚鱼腩球队越南队的脚下败将,让人大跌眼镜,直呼“中国男足,没得洗”“没有期望,唯有失望!”
而说起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近十余年时间里貌似有很大进步,但对比崛起的印度、泰国等亚洲诸邦,在全球近8000亿美元、5万亿人民币(2018年数据)的国际医疗旅游产业里,甚至排名还远不及中国男足。
这怎能让人不寒心?
此前,美国《新闻周刊》公布的“2021年世界最佳医院”排名Top10中,亚洲的新加坡、以色列赫然在列,周边如韩国、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自该榜单设立以来,也一直在Top100中赫然有名,而“中国”二字始终连影子都见不到,国内医院竟无一在榜。
美国《新闻周刊》数据整理制作
其实早在2004 年,中国曾有医生小试了一把国际医疗旅游,彼时非但不像如今这般落魄,相反中国还算得上是一名优等生。
那一年,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在国内获准上市,来自5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患者前来寻求治疗,截至到2016年6月,该款药物共计治疗超过30000名癌症患者,其中包括了5%的国际患者。
而这期间,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李定纲院长就收治了千名之多的国际肿瘤病人。这些外国病人慕中国基因药与中国医生之名而来,也让李定纲深有感触。
“一种能为病人带来生命希望的中国创新药,是接纳各国病人,打开中国医疗市场大门,让世界了解中国医疗与医生的可遇不可求的机遇。”
随着精准医学和个性化药物的开发,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免疫治疗,以CAR-T为代表的细胞治疗,干细胞技术等发展迅速,生物制药已成新的全球竞争高地。
在研发壁垒颇高的CAR-T赛道,2021年中国首款CAR-T免疫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和国内第二款CAR-T药物“倍诺达?”先后获批上市,开启了中国肿瘤细胞治疗的新未来,直接形成“中美两强”的市场竞争格局。
李定纲认为,要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破除中国医疗困境,就要抓住三个突破点和机遇:一是要有大批的国产创新药物及医疗设备,二是药品和疗法实现“物美价廉”,三是拥有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下,中国生物制药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创新医疗器械也在冲击国际高端市场,国内基础建设和医疗配套服务也较为完善。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产业,现在不正是最好的时机吗?
|壹|
8000亿美金产业金矿
中国医疗尴尬缺席
2000年全球医疗旅游产业市场规模还不到100亿美元,但2018年这一市场规模已经跃升至7643.5亿美元(GSWS&SRI数据),年均增速20%。
而据世界医疗旅游协会预测,未来全球医疗旅游产业还将保持15%到25%的年增速增长。从总体市场格局看,北美地区和欧洲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态势,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则快速上升,也就是说,未来全球医疗旅游行业市场中心,将在亚洲。
作为展现国内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医疗旅游早在2010年左右便被亚洲很多国家推崇。十年时间过去,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等亚洲国家已成为知名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放眼至全球,“到韩国整形、赴美治癌、去瑞士做运动康复”等已是共识。然而,中国的国际医疗旅游仍是走出去的多、引进来的少,可以说90%以上的医疗旅游都会选择出境,国内部分患者的首选仍是海外就医。
“我国现在尚为一个医疗旅游输出大国,每年出国就医者外向输出100亿到200亿美金,去追求国外的医疗产品与服务。”李定纲说。
虽然北上广深、重庆、成都、南京、西安、海南等一线城市都在立项建设国际医疗产业园或国际医院,总体却还处于起步阶段,分布零散,远未实现市场的国际化与规模化。
国际医疗旅游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具有高消费性和高成长性,关联产业众多,带动效应强,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然而,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在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的近乎“白卷”,令人痛心。
“我们的医疗没有走向世界,没有让世界认同、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病人居然不知道中国医生是世界上临床实践与经验最丰富的医疗群体,更没想到去中国看病,这是一个非常悲哀的困境。”
《多肽链》曾在《“里氏10级”医疗圈大地震背后的社会资本办医囧途》一文中展现过李定纲予以国际医疗旅游的注解:
“中国的医疗与医生群体一旦走向世界,这实际上是医疗服务从地区化、本国化、内循环化向全球化的一次转化,是双轮驱动中外循环的发力点,也是个人医生品牌,医疗机构品牌,国家医疗水准,以及整体医疗软实力的外向输出。”
事实证明,我们远未撬动起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中国医疗还未走出去,更难提让世界抖三抖。
“全球的国际医疗旅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金矿,在这其中,属于中国的份额几乎没有。”但李定纲仍然坚定认为中国如今拥有发展医疗旅游的大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贰|
中国医疗旅游的基建革命
药械创新潮起
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一个很重要的动力源便是医药、医疗器械的创新水平。
曾几何时,国产创新药遭受欧美封杀,难以走出国门,国外垄断魔咒盘旋。但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增强,并陆续进入收获期。
2015年起,关于国产创新药的政策密集出台,审批状况大大改善。经历了2019年的快速过渡,随着国际化监管体系接轨,产品授权的交易价格快速提升,中国创新药的“质优”形象逐渐获得国际认可。
过去一年,国产新冠特效药全球首发,国内首个CAR-T细胞疗法产品、国产首个自主研发抗体偶联药物(ADC)新药等获批上市等,无一不是对中国新药研发实力的印证。
“基于前面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过程,西方在化学药物合成方面遥遥领先,拥有大量专利,占据了制高点。但在CAR-T等创新药研发领域,目前尚未形成固定标准和专利垄断,我们现在是在同欧美并跑,并不再是过去那样追着别人跑。”
从给予创新药审评审批制度、ICH指导原则到降低创新药开发门槛,创新药研发在政策支持之下显现出韧劲,资本、技术储备、人才回归都促进了新药研发的持续升温,其创新热度仅次于美国,这是更多国产创新药诞生和早日实现物美价廉的重要基础。
数据来源:中国新药研发数据库(CPM),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不止是创新药,国产医疗器械发展也堪称是一部奋斗史。
2014年,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开启,一片荒芜之上,创新医疗器械逐渐填补各细分领域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有的向国际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1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5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其中多个冠以“国内首创”,比起2020年增加了35%,在提升患者生存率等方面有了新突破。
“在国产创新药和设备已经有了质量优质的保证之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质优价廉’来撬开国际医疗旅游市场,让大量有需求的各国病人使用中国的创新药物与设备呢?”在李定纲心中,答案其实早就浮出。
|叁|
比肩欧美超越印度
神药“落地”的超车机会
生物制药时代的到来,其药品的优质疗效不用多言。虽然这类药品的天价让全球患者苦不堪言,但地区之间的药价差异,却能成为中国撬动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的杠杆。
2022年,成功从70万砍到“地板价”3万3的救命药正式开打,为国内3万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家庭带来了生的福音,这场药与患者的双向奔赴,也为更多天价药的降价路燃起火光。
从2016年开始至今,中国共进行了5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谈判,例如抗癌神药PD-1的几轮医保谈判,让PD-1单抗价格几度下调,使国内患者从中受益。
而在CAR-T领域,如李定纲所说,CAR-T生产细胞疗法代表着时下最前沿的生物制药技术和治疗革新,其研发壁垒高,投入成本大,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对整个储存运输条件要求也极为严格。加上国内两款CAR-T药物,全球目前拥有7款CAR-T产品,“天价”是其共同的标签。
《多肽链》了解到,此前在美国上市的五款CAR-T产品定价在37.3万到47.5万美元之间,折合人民币为240.8万元至306.6万元。
对比之下,120万元/支的“奕凯达”和129万元/支的“倍诺达”的国内定价比国际上同类获批产品要便宜一半以上,这恰是吸引境外患者来中国就医的重要抓手。
图片来源:亿欧智库
素有“世界药店”的印度,正是因其不设“底限”的仿制药发展,才借机撬动其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的大发展,在吸引欧美乃至全世界患者去印度就诊的同时,也快速提升了印度的医疗质量和配套服务水平。
实际上,日韩、泰国等东亚国家也是靠价格与服务优势,在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换言之,如果越来越多的“神药”在中国落地,我们同样有机会瓜分国际医疗旅游市场,毕竟我们的医疗服务价格与配套能力是有明显竞争优势的。
“天价药目前的高价格、高投入,是对内在科技水平、疗效程度和救人价值的掂量,一旦有了真正的价值,便能带动需求,随之大量同类产品参与竞争,相应产品的价格最终将降至理性与普惠的水平。”
李定纲对于未来国际医疗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判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上。“在纳米技术、AI等技术参与之下,赛道热闹非凡,挑战性十足,注定千军万马。人才和资本将持续注入,各国都希望占住市场的先机,最终大家拼的都是物美价廉。”
如国内CAR-T治疗技术起步虽然较晚,但近年来多家企业不断在此领域发力,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且增速惊人。
据亿欧智库统计,仅2021年一年,就有约20家CAR-T企业陆续获得投融资,已公布融资金额超70亿元,多个同类产品的获批之时,市场上的“神药”降价指日可待。
“中国如今有更多药物具备高性价比,这会给我们的国际医疗带来根本性的转变。为何我们不冲一冲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释放国际影响力呢?”李定纲强烈呼吁道。
|肆|
中医药文化输出
国际医疗旅游的中国特色
如果问国际医疗旅游市场,中国还有什么比较优势,那必然是千年延续的中医中药。
李定纲认为,未来生物技术和中医将拥有很好的结合点。这是我们发展国际医疗旅游的“中国特色”。
生命科技时代,技术的进步与革新,都有一个由体外向体内渐进探索的过程。“生物医学尊重了人类生命的本源,寻找的是生命体内的物质,通过现代科技提取和生产,最后将生物药输入人体,并通过药物在体内的增量强化,以此产生治疗效果。”
这一点,与中医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以植物、动物和矿物为辅殊途同归,屠呦呦研发青蒿素便是生物技术与中医药的良好结合,这说明中医药诊疗能够快步实现国际化,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医疗旅游知名度、形成差异化优势的一大机遇。
另外,在人们健康管理意识大大提升之后,中医药诊疗中的预防、休养、保健等理念,恰好符合当前的新潮流。中医药诊疗和慢病管理形成的养生旅游模式,和其中所提倡的“治未病”等,正在被大力追捧。
中医药基于千年的文化沉淀,集成了多个专科领域的学问,在“一带一路”建设之上,中医药诊疗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进展,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欧盟、非盟、拉共体、金砖国家等地区合作的重要领域。
“中国的中医在伴随‘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中医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深入人心。像美国等地立法认可中医的地位,很多人都可以报考考试,获得中医的行医执照。”
当然,本土的中医诊疗手段具有医疗旅游成本低廉、技术水平成熟等优势。“在美国,55%的中医是美国白人,20%是韩国人,25%是华人。但是正宗的中医就像正宗的瑜伽一样,还是得到中国来体验。”
结合中医药健康服务,我们可以着力以防治疾患、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为发展思路,打造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核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医疗旅游。国内如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已经融入了中医健康养生旅游模式,但仍处于探索和适应阶段。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和中国的原创现代生物药结合起来,可能会形成一个具备强吸引力和引导力的组合。”
在李定纲看来,国产创新药对欧美天价药的价格冲击,以及中医药诊疗在全世界受到追捧,无不证明现在就是中国医疗打通海外通道、吸引海外患者的大好时机。
结合新机遇,中国医疗的破局之路自然有解。
原文标题 : 8000亿美金市场,大国缺席?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