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315权益观察 | “医美第一股”新氧的困惑,股价暴跌九成如何避免违规?

《港湾商业观察》陆永俊

“微臣有罪!微臣犯有失察之罪。”早些年,宫廷古装剧里有些地方大员面对皇上狐疑的眼神时,往往会先给自己找个不痛不痒的罪名按上,以免因为撇得太干净而引发不可控的“雷霆万钧”。
没想到,这个道理换个地方也一样适用。对于企业而言,“失察之罪”一般也是雁过无痕。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却恰恰相反,除了行业的大势与企业自身经营数据中展现出的某种趋势外,此类“失察”除了可以引为谈资还可作为某种趋势判断的依据。

2022年央视315重点曝光了医美行业的乱象丛生,零门槛的速成班以及毫无基础的学员,“流水线”般的狂热牟利现象不禁令人对从业人员的水平与能力产生了巨大的问号,这或许只是医美产业链中的冰山一角。

而作为医美行业提供资讯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否也存在相关的责任以及利益关联呢?

01

“忽视”账号犯错,平台该罚吗?

“信任平台我才下载的。名气越大的平台总是更稳妥些,而且还能看到很多人的分享。”一位直播主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
遗憾的是,你以为的更稳妥不代表真的没问题。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了一则处罚信息,上海欧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在新氧平台上发布诱导性内容、含有涉及药物、利用患者名义形象作推荐及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被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并警告。

(图片来源: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类似的案例同样有之。2021年9月18日,宁波鄞州壹加壹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因为在新氧平台、美团APP等发布“玻尿酸”广告中含有医生形象并有“20+年注射经验医生 保障注射安全及注射效果 20+注射临床经验 0事故安全保证……”等内容,还有当事人发布的“除皱瘦脸”广告中“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被查出是毒性药品,最终被罚款6万元。

(图片来源:企查查)

这两家企业都是在新氧平台上发布的相关内容。如果说,这两家涉事企业已经因为自身的行为得到了相应的处罚,属于咎由自取,那么,承载发布这些内容的新氧平台是否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呢?

新氧被外界称之为“医美第一股”,股票代码为新氧科技(SY.US),公司全称为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宣称“不是整形医院,不是整形中介,是一个关于健康和美丽的平台,在新氧里,有很多关于整形、美容、护肤、美体方面的医生和达人”。

据称,截至2020年底,新氧已成为中国最大、也最受欢迎的提供查询、挑选和预约医美服务的在线平台,业务覆盖中国已超过350个城市,吸引了6000多家认证医美机构供用户选择,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齿科等。

作为平台方,新氧曾被监管点名。2021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首次从法规层面对医美行业从严监管,医美广告投放被纳入重点监管范围。10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医美领域不正当竞争篇》中,新氧因为商家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刷单炒信等行为而被点名。

(图片来源:2021年度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典型案例(第三批))

相信新氧自身也早就留意到了自己平台上的部分账号存在问题。因而,早就在2021年7月在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第三阶段情况及趋势发布会上,新氧科技副总裁、新氧风控委员会负责人张力明公开表示,“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启动以来,截止2021年7月18日,新氧已拦截涉嫌违规违法医美商品1503428例、机构16039次、违规或超范围执业医生38771人次、虚假订单及评价2163426次,总计拦截、处置违规违法医美信息近400万次。”

事实上,通过简单搜索,《港湾商业观察》也在新氧官网上轻易地找到对于部分违规用户的“处罚公示”。

                (图片来源:新氧官网)

然而,不争的事实是类似的问题仍旧时有发生。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对于新氧“评论返现”条款进行投诉。该消费者直接表示“怀疑新氧试图诱导消费者作出不实评价进而欺骗其他消费者。”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在屡屡反复曝出同类问题的背后是新氧平台审核能力仍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还是涉事问题账号及企业即便被处罚也与新氧平台无太多关系所致呢?对此,《港湾商业观察》联系新氧,未获获得回复。

02

因侵权入选年度十大影响力事件

3月14日,美商研究院联合知微数据共同发布《2022年中国医美行业舆情分析报告》。据报告显示,2021年1月-2022年2月,全网有关医美行业的相关报道近254万篇。自2021年4月起,随着监管部门对医美行业监管力度逐步加强,医美行业在舆论场上的热度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医美营销类广告有所减少;同时,权威媒体紧跟监管部门动作,相关报道量有所上升。在报告整理的年度十大影响力事件中“新氧医美被多名明星起诉”一事赫然在列。

有业内人士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过去资本之所以相对热衷医美板块,其实与当时整个行业信息存在不透明较高、医疗事故发生率相对高、维权周期长等特性有一定关系。彼时相关企业也成功抓住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快速发展。不过随着监管的完善及医美行业内幕频繁被爆出,无论是平台还是相关企业都将被拿到聚光灯下用放大镜检视。”

作为医美行业当之无愧的信息平台,新氧营收来源主要靠信息服务和预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前者是向医美机构收取入驻平台的广告费,后者是向在新氧平台预定医美项目的消费者收取佣金。

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新氧信息服务费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39.2%,占比高达85.69%,与此同时,新氧的预定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减少34.3%至6170万元。2021年下半年陆续出台的各种政策恐会对其当年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指标是新氧的用户数量。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新氧月活用户数为800万,同比下滑8%,环比下滑20%;付费购买预订服务的用户数为17.4万,同比下滑31%,环比下滑29%。
新氧的用户数量管理是否已经逐步从“看增量”时代走向“保存量”时代,这个疑问恐怕很快就能在最新的财报中得以揭晓答案。

当然,一万句疑问都抵不住股价的一次上探。资本市场对于风吹草动最是敏感。2019年5月,新氧顶着“互联网医美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美股,上市后短线一度触及22.8美元/股的历史高点,但在此后持续下跌,截至美东时间2022年3月15日,公司股价收报1.48美元/股,较13.8美元/股的发行价,累积跌幅89.28%,总市值已经跌到1.55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11月22日,新氧科技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CEO金星发布的私有化要约。这意味着上市不到3年,新氧就开始了谋求退市。

新氧科技作为平台方的“失察之罪”是否能最大程度得以避免,以及随着医美行业乱象持续得以治理,新氧科技的核心盈利能力是否也将由此发生巨变,这些问题无疑是市场的关注重点。(港湾财经出品)

       原文标题 : 315权益观察|“医美第一股”新氧的困惑,股价暴跌九成如何避免违规?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