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慢病困境,医疗AI能破局吗?
本文系深潜atom第468篇原创作品
如果从病毒和瘟疫的角度看,人类的历史,就是和病毒和瘟疫做斗争的历史。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3月到1919年底感染了全世界20%的人类,造成数千万人死亡,间接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面对肆虐的病毒,人们自发采取了自我隔离等防护措施,从而切断了病毒的传播途径,缩小了传播范围。与此同时,伴随着“西班牙流感”的大范围传播,病毒也在逐渐变异,危害性也大大降低,最终在短短2年就被攻克。
病毒也需要遵守“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规律。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路径也与“西班牙流感”相似,经过了2年多的时间,病毒逐渐出现变种,先是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伽马,再之后是奥密克戎,呈现高传播性,低致死率方向演变。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已经进入到关键性阶段,传播极快的奥密克戎第五波疫情已经基本被管控。但是,慢性病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导致重症风险还是非常高的。在本轮上海疫情中,重型16例患者其中15人均为老年人,且伴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死亡的3例患者都伴有基础疾病;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3月26日数据,本轮疫情89%的死亡病例有长期患病史。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在提高疫情防控意识的同时,更需要完成对慢性疾病的诊断和管理。
张文宏医生表示,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现在高龄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并且要对这部分人群做好保护。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快速完成对慢病患者的大规模筛查呢?
01
新冠之下,慢病管理需提速
春节过后,在我们依然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当中之时,新一轮的病毒却在我国多地陆续出现。甚至在香港、吉林和上海先后出现大规模传播。在讨论新冠肺炎疫情的危害性之前,我们应该先消除对疫情的过度恐慌。
2022年4月6日,中国政府网公布这一轮奥密克戎的病死率,接种3剂灭活疫苗后,死亡率已经低至0.04%。季节性流感每年也会在全球带来数十万的死亡,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而且每年各地的死亡率不一,一般估计其病死率为0.1%左右。也就是说,接种3剂疫苗的新冠患者死亡率已经远远低于季节性流感。
△智奥密克戎的病死率
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85%,2022年2月底已超过87%。理论上,疫情在危害性上已经被控制。
但是,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同时指出,慢性病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导致重症风险还是非常高的。因此,在疫情防控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之时,也要高度重视慢病防治。
重大慢性病一直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威胁。2018年国家统计年鉴的数字显示,在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慢性疾病中,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
其实,很多慢性病可以通过体检提前做好防控。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体检诊疗覆盖率仅为40%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75%。一方面在于,大部分的居民是没有体检意识;另一方面,在于现有体检产品很难大面积覆盖,客观环境的不足导致大部分人无法进行正常体检。
体检率不足,导致很多疾病的诊断率不高。《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显示,中国是世界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国家。过去的10年间(2011年~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亿4000万,增幅达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糖尿病的危害不仅是其并发症,更在于会对我们生命安全带来危害。《2021年世界卫生统计》显示,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增加了5%,可见糖尿病早筛、早诊的重要性。
同理,另外一个患者人数更多的高血压,同样面临患者自我知晓率不高的现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指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仅为51.6%。若以2.45亿高血压患者数量计算,意味着有超过1.2亿的患者并不知晓自身患有高血压。
疫情再次来势汹汹,面对众多慢病知晓率低的现状,慢病的诊断和管理,更加需要被正视。
02
供给端新动力,
医疗AI推动规模化慢病早筛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快速接近20%,总人数超过2亿。在老龄化面前,对于慢病的早诊至关重要。且对于慢病来说,预防的效益远远大于治疗,而预防的关键即在于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在慢病的早筛政策方面,国家也在大力推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防治慢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明确提出“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的策略,促进慢病的早期发现。2022年4月15日-4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肿瘤宣传周,本次的宣传主题同样是“癌症防治 早早行动”。
但受制于检测手段和医疗资源,慢病的早筛早诊,依然有巨大的挑战。以糖尿病为例,其主要检测手段是通过空腹血糖等血液指标来实现,虽说目前糖尿病的检测已经逐渐实现了快速、精准、智能采集,但仍需要采集血液作为检测样本,而中国人对于这种“有创”的检测向来是避而远之,导致糖尿病的防控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
随着技术的突破,慢病早筛的供给侧出现了新的动力,对于慢性检测也更加简便、高效。以基因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品,正在推动疾病早筛的落地。比如,在抗疫的过程中,基因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在疾病早筛的过程中,依然以肿瘤和癌症筛查为主。而慢病的早筛,则更加需要人工智能的发力。
眼底视网膜是我们身体中,唯一能够直接无创观察到微细血管的组织,这意味着眼底可以直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窗口。据悉,通过视网膜可以直接发现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梗等超过200种慢性疾病,对于慢病的早诊至关重要。
△视网膜病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表示,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可以预测高血压和控制程度,高血压人群较于健康人群眼底血管异常发生率高出近2倍,血压动脉压平均每升高10毫米汞柱则视网膜血管异常5年发生率就高1.58倍,且血管异常好转率也和高血压控制程度密切相关。若是能够将视网膜筛查普及,将会大大提高慢病的筛查率。
谷歌DeepMind曾经是最早参与视网膜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的企业。2017年,DeepMind计划将自己的糖网人工智能算法用在印度,「WIRED 商业大会2017」上,Google 的一个项目负责人表示,该技术正开始应用到印度的一些眼科医院。然而,因为印度的混乱的医疗环境,以及产品检测病种单一,导致这一项目夭折。
相比较印度,我国医疗AI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临床环境,从政府到一线医生,大家都在积极拥抱医疗人工智能。
2021年底,爱康集团与鹰瞳科技联合发布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显示,眼底血管异常问题趋于年轻化,特别需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在体检当中,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在预防领域如今已被广为接受,并且发挥了巨大功效,蓝皮书的200万的受检人中,异常人数突破100万。《蓝皮书》公布,对于慢病的早筛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数据支撑。
在产品认证上,药监局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自2020年以来,包括鹰瞳科技在内的多家企业已经纷纷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具备“准”、“广”、“快”、“灵”特点的视网膜人工智能筛查,正在大范围临床。在未来,极有可能实现中国智能医疗出海,造福全世界人群。
基层医疗一直是我国居民健康生态的神经末梢,然而因为医疗资源的不充足,正在失去往日的荣光。在人工智能大范围临床之前,不足5万的眼科医生,又能帮助多少人呢?在智能化时代,这一问题正在被攻克。根据鹰瞳科技财报显示,2021年,鹰瞳科技共调用算法486万次,服务486万人次,头部企业数据的飙升,将更进一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021年10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共有3147家三级医院,10664家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8.5万个。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这也将是众多医疗AI产品发挥普惠价值的主要阵地;卫健委牵头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也已经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不同医疗机构间的障壁会被陆续打破,对于慢病早筛是个巨大的利好。
健康中国的正常运转,必然需要基层医疗重新发光发亮。面对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基层医疗,基于人工智能的视网膜筛查,一次检测可以同时分析数十种慢性疾病风险,具备更高的筛查价值。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得突然,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它并不会凭空消失,大概率会长期陪伴我们生活下去。在与疫情长伴的时代,更应该提高对慢病的早筛和管理。未来视网膜人工智能筛查可以遍布医院+基层+体检+生活等场景,链接院内和院外的市场,走进每个人的身边,从而有效地实现慢病的早筛、早诊和健康管理。
原文标题 : 疫情下的慢病困境,医疗AI能破局吗?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