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关于猴痘,你了解多少?

2022-09-28 10:50
小药说药
关注

前言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正痘病毒。MPXV于1958年首次在从新加坡装运的研究用的猴身上发现,这可能是该疾病被称为“猴痘”的原因。然而,MPXV的自然宿主更可能是啮齿动物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正痘病毒属还包括天花病毒(VARV),人类猴痘的症状与天花的症状相似,但死亡率较低。

1970年代,在几个非洲国家首次发现了人类MPXV的零星病例,但在过去20年中,该病毒在非洲大陆更加广泛传播。自2022年5月以来,全世界MPXV病例数量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

此次疫情爆发的可能原因可归因于普通人群天花免疫力下降和天花疫苗接种计划终止。天花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预防猴痘。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猴痘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其治疗手段。

猴痘的流行病学

20世纪70年代为确定天花残留而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在人类中发现了第一例猴痘病毒病例。随后,六个非洲国家共报告了48例确诊和/或疑似病例,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喀麦隆、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科特迪瓦。

1980年至2000年期间,MPXV仅限于非洲大陆,在世界其他地区没有感染或传播的报告。2000年至2020年间,MPXV在非洲大陆广泛传播,在此期间,尼日利亚报告了181例确诊和/或疑似病例,DRC报告了20000多例疑似病例。非洲以外首次报告MPXV感染是在2003年,当时美国报告了47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他报告MPXV感染的国家有以色列(2018年;1例)、英国(2018-2021;7例)、新加坡(2019年;1例)和美国(2021;2例)。

自2022年5月以来,欧洲、美洲、中东和澳大利亚报告的MPXV病例数量急剧增加。目前MPXV的传播是前所未有的,疫情每天都在扩大。截至2022年8月28日,100多个国家报告了近50000例确诊和疑似病例,其中13例死亡。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

猴痘的病理学

MPXV感染的潜伏期为5至21天,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肌痛。MPXV感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上颌、颈部或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胀。皮疹出现在发热后,从面部开始,涉及舌头和口腔。在感染的后期,口腔病变会导致饮水和进食困难。然而,在最近的疫情中,已经报道了一些非典型的临床观察结果。在同性恋患者中,还可能包括生殖器损伤,随后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病变通常经过四个阶段——黄斑、丘疹、水疱和脓疱——然后结痂脱落。一旦病变结痂,患者通常被认为是非传染性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已从部分患者的痂中分离出有活力的VARV,表明可能存在传染性病毒物质。

在怀孕期间,MPXV可以从母亲垂直传播给胎儿。在一项涉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四名感染MPXV的孕妇的研究中,只有一名孕妇生下了健康婴儿。此外,1980年至1985年在扎伊尔进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感染MPXV的幼儿的致死率较高,0至4岁儿童的病死率为14.9%,而10岁或10岁以上的儿童为0%。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免疫反应的差异。

猴痘的发病机制

脊椎动物宿主中正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毒原发感染的侵入途径。对于几种正痘病毒,如高度传染性的VARV和MPXV,通过呼吸/口腔吸入是常见的侵入途径。然后,病毒感染口腔和呼吸道粘膜,上、中、下呼吸道上皮是原发性感染的主要目标。这一感染阶段通常无症状,病毒随着附近组织驻留免疫细胞的感染而传播,可能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在邻近引流淋巴结感染后,病毒在淋巴组织中广泛复制。对人类猴痘的临床研究表明,颈部和喉咙中的淋巴组织是MPXV的主要复制区。淋巴组织中猴痘病毒的嗜性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活化T细胞的感染有关,这些细胞也可能是MPXV的靶点。淋巴组织感染后,可能导致低度原发性病毒血症,猴痘病毒可通过淋巴造血途径传播到远处器官。在实验小鼠模型中,脾和肝是原发性淋巴扩散后感染的主要靶点。

皮肤小血管中存在正痘病毒标志着皮肤感染的开始。然而,病毒如何到达缺乏血管和淋巴管的上层皮肤尚不清楚。可能是感染的迁移性皮肤树突状细胞引起的,如Langerhans细胞。在感染性脓疱周围可以观察到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MPXV感染期间,口咽粘膜、舌头、咽喉、喉咙、气管和食道也出现上皮损伤,最终演变为溃疡,将感染性病毒颗粒释放到唾液中。

此外,感染也可能通过皮肤发生。据推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组织驻留抗原提呈细胞可能会感染,而抗原提呈的细胞的迁移可能有助于病毒通过淋巴管传播。另外最近在意大利三名男性患者的精液中发现了MPXV,然而这并不表明猴痘已经成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因为MPXV可以通过与传染性脓疱的任何形式的密切接触传播。

猴痘的预防与治疗

众所周知,天花疫苗对猴痘具有交叉保护作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两种疫苗用于预防包括猴痘在内的正痘病毒:第二代VACV活疫苗ACAM2000和基于改良安卡拉痘苗(MVA)的减毒第三代疫苗JYNNEOS。

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个人,暴露后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和降低疾病严重程度。如果在暴露后立即接种疫苗,保护作用最强,并且随着暴露后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大多数研究都表明,暴露后3天内接种疫苗可提供显著的临床益处。

与早期疫苗相比,第三代弱毒疫苗(如JYNNEO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然而,由于JYNNOOS分两次注射,间隔28天,第二次注射可能太晚,无法在接触后的情况下帮助预防疾病,目前尚不清楚第一次注射是否足以达到治疗效果。

一些针对天花开发的治疗药物也可用于猴痘,但它们对猴痘的疗效基于临床前证据,而人类的临床支持数据很少。抗病毒药物tecovirimat以MPXV的VP37膜蛋白为靶点,以阻止形成能够传出细胞的包膜病毒,从而阻断病毒传播。tecovirimat在NHP模型中有效地降低猴痘的严重程度。

另一种天花治疗方法是经FDA批准的brincidofovir。brincidofovir抑制正痘病毒DNA聚合酶介导的DNA合成。它在草原犬和小鼠模型中显示了对猴痘的疗效。

小结

随着世界各国猴痘病例的新增,许多民众都表现出一定的担忧,但其实猴痘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人感染后可以自己痊愈。此外,由于猴痘的传播能力相对较低,很难造成大规模流行。即便发生社区传播等情形,通过隔离也能有效阻断传播路径,因此大家只需要平时做好防护,猴痘是完全可控的。

参考文献:

1.Monkeypox: disease epidemiology, hostimmunity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 Nat Rev Immunol.2022 Sep 5 : 1–17.

       原文标题 : 关于猴痘,你了解多少?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