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超2700亿,实控人仍大举减持!医药外包巨头怎么了?
减持的“阴霾”笼罩在了药明康德的头上,且迟迟没有散去。
11月25日,药明康德再度发布了减持公告,称因自身资金需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股东及与实际控制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的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65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2%,若按照最新的收盘价78元/股计算,本次减持将套现超过50亿。
受到消息的影响,周一开盘,药明康德的股价也出现了大幅的低开,盘中一度触及跌停板,最终收盘下跌了7.16%,市值则在一天内蒸发了173亿。
实际上,对于药明康德背后众多的投资者而言,减持或许早已“见怪不怪”。
根据同花顺软件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7月-2021年9月期间,药明康德的股东累计减持次数高达86次,减持的总金额为326.1亿元;而在2021年三季度,药明康德上市时的实控人李革、赵宁等都已经退出了公司十大股东之列。
不过,作为CRO领域的龙头,药明康德的基本面依旧强劲,根据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的营收增长了71.87%,净利润则增长了107.12%。
一边是持续不断地减持动作,一边则是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为何股东要“不计股价”地抛售药明康德?在药明康德靓丽的业绩背后,又是否藏着一些我们还未看到的问题?
机构、股东“逃离”
对于药明康德而言,减持套现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常规操作”。
根据数据统计,药明康德是在2018年5月成功登陆A股市场,在其上市不到一年、控股股东的股份都还未解禁的时候,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等7名原始股东就发布了减持公告。
等到解禁期一过,在2019年的5月22日至8月10日期间,上面提到的七名原始股东便陆续减持了合计8973万股药明康德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48%,累计套现66.26亿元。
而在2019年8月14日,这7名原始股东又抛出了一份更大规模的减持——拟减持不超过10.74%的上市公司股份,减持股份1.76亿股,合计套现超过了100亿元。
根据Wind数据显示,上面提到的这7名原始股东从2019年至今,已减持套现超19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在更高的价格减持,药明康德的股东还出现过“偷偷减持”的情况。
2021年5月14日至6月8日,在没有告知药明康德,也没有提前披露公告的情况下,上海瀛翊投资中心减持了公司合计1724.97万股股份,套现金额达到了28.94亿元。
时隔一年之后,上海瀛翊因违规减持,被证监会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2亿元罚款,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首个案例,药明康德也一度引发热议。
当然,除了控股股东之外,药明康德的高管以及基金等大机构,都在疯狂“逃离”药明康德。
在高管减持方面,根据数据统计,仅2021年8月份至今,药明康德的副总裁张朝晖、联席首席执行官杨青、副董事长胡正国等高管减持金额超7780万元。
而在机构减持方面,根据最新的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药明康德的基金持仓家数为366家,合计持股数量为435,042,329股,虽然持股的数量不少,但和中报时1624家机构持仓、672,983,591股的持股数量相比,仍有1258家机构在三季度选择了撤离。
药明康德背后的隐患
一般来说,股东之所以选择大举减持,往往是公司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当下药明康德面临最大的问题,无疑是海外市场所带来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的境外收入高达145.8亿,占收入比例的82.12%,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6.26%提高了接近6个百分点,而今年上半年其境内的收入则为31.75亿,占收入比例的17.88%,不难看出,药明康德对于境外市场的依赖正在不断提高。
诚然,海外市场相比于国内市场而言确实机会更多,但海外市场也同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在今年的2月份,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就发布了更新的“未经核实名单”,名单中包含33家中国企业与单位,其中无锡药明生物以及上海公司赫然在列,在消息传出之后,当天药明康德股价直接封死了跌停,随后又连续下挫,短短几天时间股价便跌去了20%。
而到了9月份,随着拜登签署文件、正式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这项被大家称之为生物医药领域“芯片法案”的计划,再次对药明康德的股价造成巨大的影响,当天药明康德股价跌停,而后股价又继续下挫,从81.88元跌到了最低的67.2元才正式见底。
实际上,面对当前不稳定的外部环境,各国之间的竞争必将慢慢扩大到医疗领域,毕竟外国也不希望受制于人,也希望能够培育自己的CXO企业,再加上CXO这个领域的利润十分丰厚,可以见得,市场集中在海外的药明康德,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
当然,除了外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之外,国内政策的变化对于药明康德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际上,药明康德之所以能在最近这几年获得高速发展,除了政策红利之外,国内新型创新药企在最近这些年的飞速发展也是一个关键。
随着资本的不断介入,国内创新药研发已经出现了明显过热的现象,创新药靶点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研发投入过度投向热门靶点等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面对这种情况,在去年7月2日,CDE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的通知,通知中强调药物研发要“以患者利益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
一边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一边则是内部政策的不断变化,双面夹击之下,虽然目前药明康德的业绩依旧向好,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大,而这或许正是股东减持的重要原因。
优势渐失,药明康德何去何从?
除了上面提到的种种困境之外,药明康德还面临着一大问题——优势逐渐丢失。
作为国内CXO领域的“拓荒者”,药明康德最早成立于2000年,而其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并逐渐蜕变成全球CXO龙头的重要原因,其实在于用工成本的优势上。
相对于其他高科技行业而言,CXO行业主要依靠医药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不需要太多高级的研发仪器,更偏向于“人才密集型行业”,而过去低廉的用工成本,是药明康德足以跟全球CXO企业竞争的一大优势,也是因此,不少投资者将药明康德比喻为“制药界的富士康”。
不过,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上涨,药明康德的人工成本压力也在不断上行。
根据财报显示,2021年,药明康德应付职工薪酬支出为75.28亿元,员工年平均薪酬为21.56万元;2020年时,员工平均薪酬20.46万元,而在2017年时,员工平均薪酬为14.68万元,很显然,药明康德的用工成本正在逐年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在加快。
而当没有了用工成本上的优势之后,药明康德在竞争中的最大壁垒也就随之消失了。
当然,药明康德也知道其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所以在2018年上市之后,其就开启了疯狂的投资模式,加速布局自己的生态圈,以减少上面提到的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媒体统计,2018年至今,仅药明康德主体投资的公司就达到了五十家之多。其中不乏有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例如锦欣生殖、纳微科技、华领医药等等,此外药明康德还会通过认购私募基金的方式来进行风险投资,投资了三十多家医药医疗企业。
从数据来看,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药明康德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总值达到了93.44亿元,相比于2018年初的8.75亿元增长了968.43%,而非流动金融资产总值增长的原因,其实正是药明康德在2018年之后投资了众多公司。
当然,这一操作给药明康德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例如今年上半年,药明康德实现归属净利润为46.36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9.07亿元,可见投资布局给业绩带来了正向的影响。
不过,投资终究还是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股价来看,截至11月29日收盘,药明康德股价报收78.2元/股,相较于最高点171.97元/股已经腰斩,市值蒸发了2775亿。
从跌跌不休的股价中不难看出,投资者还是认为投资布局难以抵消上面提到的种种不利影响,而药明康德想要走出当前的困境,或许还要更多的行动才行。
原文标题 : 市值蒸发超2700亿,实控人仍大举减持!医药外包巨头怎么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