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并购退出路径或破局,药企春天何时能到?
前言
2022年股权投资市场是史上泡沫最大的年景之一。资本“逃离”、股价下跌、交易量急剧降低,已成为资本市场一个不争的事实。“募投管退”每个环节都无法独善其身,一度引发“退出焦虑”。作为主要退出获利渠道,IPO一直被国内股权投资市场高度依赖。据清科研究中心2022年9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项目退出收益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退出方式,IPO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比例高达68.4%。其次是股权转让,占比18.4%,回购、并购占比分别为8.6%、4.2%。
真正的退出春天未到
目前来看,生物医药领域项目退出同样以IPO为主。自科创板和港交所18A对未盈利医药企业放开,资本有了快速涌入、增值和退出的机会。然而,受疫情、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剧烈变化等影响,2022年医药企业上市通道变窄,IPO退出遇冷。
据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显示,截至2022年8月,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IPO上市企业数量同比下降35.8%。即使顺利IPO后,也仅是一个开始,而非真正实现退出,后续持续培育形成良好流动性,投资人才算有“好的退出”。不过,如今无论A股还是港股,新股申购只赚不赔定律已被打破,药企首日破发渐成常态,不少公司市值和流动性堪忧。
如2022年IPO的荣昌生物、首药控股、华兰疫苗等上市首日均惨遭破发。与此同时,中概股赴美IPO之旅亦不太顺利。受地缘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不少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一度面临退市风险,如百济神州、和黄医药、再鼎医药等一批颇受关注的药企均曾受此困扰。这也引发连锁反应,更多企业赴美上市计划搁置,使得本就压在一级市场头顶的“退出难”大山更沉重了些。
核心竞争成退出“解药”
受中概股退市风波等影响,2022年国内企业赴美上市意愿骤降,新交所、瑞交所成为出海新选择。其中,远赴瑞士上市大军包括乐普医疗、健康元。9月,乐普医疗和健康元分别通过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在瑞交所挂牌上市,其中,乐普医疗募资总额2.24亿美元,健康元募集资金总额约为9204万美元。
对此,杨瑞荣认为,去瑞交所上市或主要为实现其整体战略目的。如乐普或出于自身考虑,进行国际性拓展,瑞士或更有其先进医疗器械设备相关技术标的。无独有偶,健康元也曾表示,发行GDR有利于推动公司国际化进程,拓宽融资渠道等。
还有一批药企把目光盯向SPAC。如冠科美博拟借壳SPAC公司Maxpro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双方于9月14日达成最终交易,交易隐含估值约为8.99亿美元,预计合并将于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
与此同时 ,弘 毅 投 资 也“ 下注”SPAC。早在2021年3月,弘毅投资曾向美国证交会递交S-1招股说明书,其成立的SPAC公司Hony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计划以“HCAA.U”为证券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彼时,该SPAC计划募集3亿美元。此外,2022年弘毅投资和农银国际融资联合发起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Everest也已向港交所递表。
中国:正在成长,有上升空间
2022年我国医药并购市场主要交易为21起,总交易金额超过16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2起交易是跨国公司对国内企业的收购,有8起交易是境内企业对境外企业的收购,其余14起为境内企业对境内企业的收购。8起境外收购中,有2起交易最终因为美国政府的否决而终止。附表罗列了2022年中国医药并购21起主要交易。
其中,最大的交易发生于2022年8月4日,赛诺菲以6亿欧元收购信达生物普通股股份(其中3亿欧元已经购入,另外3亿欧元赛诺菲有权未来认购),此外赛诺菲公司还将两款处于临床阶段的肿瘤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开发授权给了信达生物;排名第二的交易发生于2022年12月12日,医疗器械巨头波士顿科学以约5.23亿美元收购血管介入领域港股“18A"医疗器械公司先瑞达医疗不超过65%股份。排名第三的交易发生于2022年5月8日,华润三九以29亿元人民币收购昆药集团28%股份。
四大趋势
公司并购地位提升中短期内,以产品交易为主、公司并购为辅的交易趋势仍将延续。未来,随着我国BioTech产业发展的深化与异化,BioTech公司将不再坚持以对公司的控制和独立上市为主要目的,更多的BioTech公司标的将释放进入市场。同时,随着我国医药企业"出海”经验的累积与国际化视野的提升,更多海外公司也将成为可选标的,公司并购将在医药交易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超大并购短期难见我国医药并购市场迄今最大的两笔交易分别是: 2020年上海莱士以132.46亿元收购全球血液检测设备制造商GDS,以及复星医药2017年以10。9亿美元收购印度仿制药公司Gland Pharma。不过,彼时资本市场处于高位,市场收购热情高涨,Biopharma公司也容易筹集到资金开展大金额交易。
进入2023年,虽然普遍预测我国医药产业将走出低谷,但复苏尚需时间,2023年内将较难见到超过10亿美元的收购案例。跨境交易持续主导尽管我国药企“出海”的趋势与前景看好,但在短期内我国主流药企尚仅具备国内市场商业化的能力,难以将收购来的产品通过全球销售网络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特别是定价最高的美国市场。这限制了我国药企目前阶段的收购能力,因此,在可以看到的2023年,与跨国药械企业相关的交易依然会主导我国医药并购市场。
BioPharma差距缩小我国药械企业中,华润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华东医药几家公司更擅长买公司,通过买公司来构建新的业务线或核心竞争力,恒瑞医药、翰森医药、百济神州等更擅长买产品,通过新产品结合既有商业化网络来推动业务持续增长;复星医药则同时擅长公司买卖和产品买卖。当跨国药企增长普遍陷入停滞或个位数增长时,我国BioPharma企业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且随着“出海策略的逐渐落地,我国BioPharma企业和跨国MNC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这些因素也将带来我国BioPharma企业在并购市场地位的提升。
原文标题 : 医药智投丨2023并购退出路径或破局,药企春天何时能到?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