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竹生物靠啥撑起高估值?
硬实力决定未来
作者:郭果
编辑:蒙多
风品:吴双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后,企业上市变容易了,投资者闭眼买入的习惯也该改掉了。
2月21日,轩竹生物更新上市申请审核动态,称已递交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包括产品开发策略,产品管线在内的问题。
不过从披露信息看,企业基本面有多过硬仍值考量。
1
母公司业绩股价低迷
单飞上市能共赢?
公开资料显示,轩竹生物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创新型制药企业,聚焦消化、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领域。
目前已形成小分子化药和大分子生物药两大研发体系,以及国内少有的涵盖小分子化药、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多种类型的产品管线。
2012年,轩竹生物被四环全资收购,成为四环医药旗下的创新药研究院。2018年,轩竹生物开始独立运营。按照股权结构,轩竹生物实为四环医药控股子公司,此番IPO亦属于“港拆A”。
企查查信息显示,轩竹生物分拆上市前融资已至B轮,包括国投招商、石家庄科硕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同合鼎盛资本、阳光人寿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入股。2020年,轩竹生物曾获国投招商等资金A轮8亿元投资。2021年底,公司又获阳光人寿领投的B轮融资。
对轩竹生物而言,分拆上市其实是个好消息。其母公司四环医药如今处境并不好。截至2月28日,四环医药港股股价仅0.93元。
2019年至2021年,四环医药营收分别为28.87亿元、24.73亿元、32.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4%、-14.34%、33.08%;同期归母净利-27.53亿元、4.73亿元、4.1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9.96%、118.56%、-54.53%。
不难发现,其营收、归母净利润起伏大。2021年营收虽大增,净利却下滑五成。
截至2022年6月底,四环医药营收、归母净利分别为14.64亿元、4037.6万元,同比分别下滑23.23%、93.40%。
低迷业绩,能为轩竹生物输送多少养分要打一个问号。
而此番分拆上市,显然有助于后者进一步成长,母公司利益最大化。只是能否如愿,还需实力说话。
2
零营收、三年累亏11亿
凭啥撑起160亿估值?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轩竹生物营收为零,净亏分别为3.62亿、1.62亿元、4.62亿元和1.57亿元;扣非净亏3.55亿元、2.25亿元、5.12亿元和1.64亿元。三年多来,公司累计扣非净亏11.43亿元。
同多数创新药企一样,轩竹生物没能摆脱亏损魔咒。得益于陆科创板对创新药企的包容性,可走第五套上市标准:发行人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且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那么,轩竹生物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呢?
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将七个产品推向临床及之后的开发阶段,其中一个产品已处NDA审评阶段,两个产品处于临床III期研究阶段;一个产品处于ANDA审评阶段;三个处于临床阶段的自主研发产品对外转让或授权,公司对此享有首付、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销售权益。此外,公司还拥有十余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
2020年8月及2021年12月,轩竹生物分别完成两次单独股权融资,成功融资共计15.6亿元,投后估值近70亿元。
而2022年9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轩竹生物拟用15%的股份募资24.70亿元。据德林社,一旦按此数据上市,轩竹生物估值将有160亿元,虽达IPO标准,可不到一年就估值翻倍,难免让市场犯些嘀咕,有无水分呢?
当然,无论70亿元还是160亿元,都是纸面数字,成功上市后的市场检验才是实锤。
虽然有一款药品近期有望上市,轩竹生物也表示,目前正在搭建安纳拉唑钠肠溶片的销售团队,未来将适时启动建立消化道领域专业的销售团队进行销售。此外,公司也会在部分区域采用经销模式销售,以便快速打开市场。
但招股书也提示了新药研发风险、新药获批上市风险、新药商业化风险等等。轩竹生物表示,产品均尚处于药物研发阶段,未获得上市批准,因此尚未开展销售业务,尚无新药商业化销售的经验。
长周期、强不确定性,轩竹生物资金补血也显急迫。
从24.7亿元拟募资看,分别用于创新药研发、总部及创新药产业化、补充流动资金。其中,4.900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
技术转让、三实控人外籍
能否财富翻倍?
创新与专利,是行业前行两条腿,也是相关从业者搏个好估值的关键。
报告期内,轩竹科技研发费为3.09亿元、1.98亿元、3.5亿元、1.72亿元。同行泽璟制药2020年、2021年、2022年一季度研发费为3.14亿元、1.78亿元、1.21亿元;迪哲医药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为5.88亿元、1.68亿元。
诚然,轩竹生物的研发投入不算低,然另外两家企业均已有造血能力,实现了商业模式闭环。
更深一度看,研发质量值得商榷。研发费用明细显示,技术权益受让费是轩竹生物支出大头。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轩竹生物的技术受让花费分别为1.32亿元、0、8642.48万元、4074万元,分别占当期研发投入42.83%、0、24.68%、27.90%。
更玩味的是,轩竹生物受让的专利不少源自四环医药。招股书披露,2019 年,轩竹生物基于四环医药对业务架构、管线资产和研发活动的整体安排,与北京四环、吉林四环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受让后者因临床试验形成的全部技术,受让专利交易总价达2.06亿元。
对此,轩竹生物表示,彼时公司尚未组建起临床研发团队,上述项目均系轩竹生物山东自主研发,在四环医药统一安排下由北京四环和吉林四环推进其临床研究。鉴于轩竹生物独立运营,受让技术权益是合理的。
只是,2019年后的专利受让又是为何?公司自身研发能力咋样?
同样成为舆论热点的,还有实控人国籍问题。招股书显示,轩竹生物实控人是车冯升、郭维城、张炯龙以及孟宪慧,四人直接、间接持有四环医药55.0174%的股份,并通过四环医药间接控制轩竹生物。其中,车冯升、郭维城、张炯龙均为塞浦路斯国籍。
此外,还有一些外籍高管,如SHIH CHENG-KON(史澂空)美国国籍,任副董事长、总经理。LI JIA KUI(李嘉逵)美国国籍,任董事、副总经理。2021年,两者分别领取薪酬377.92万元和281.48万元。
这个薪资水平,对持续亏损、尚无盈利能力的轩竹生物而言,应该不算低。当然,若一旦上市成功,160亿元的上述估值或让实控人在内的股东迎来财富翻倍式暴涨。
然还是那句话,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大势所向、投资者只会热捧真正的实力企业。轩竹生物能否把纸面数据变成真金白银,还需交给时间作答。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轩竹生物靠啥撑起高估值?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