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东北茅台”长春高新股价闪崩,市值蒸发1400亿,集采警报何时解除?

2023-03-17 17:45
市值观察
关注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3月17日,“东北茅台”长春高新股价闪崩,在跌停位置反复摩擦。

      根据媒体报道,上市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并不知情,“已注意到股票走势,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和管理没有问题。”

      根据长春高新披露2022年三季度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46亿元,同比增长17.09%;实现净利润34.65亿元,同比增长10.09%。

      目前长春高新市值不到700亿,距离2021年5月市值2100多亿的高点,蒸发了将近1400亿。

      早在去年8月,浙江省就第三批药品集采征求意见,有市场传闻称长春高新的主营产品之一人生长激素位列集采名单。

      生长激素是长春高新的核心产品,由其子公司金赛药业主要生产销售。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占长春高新的98.03%,此前的广东联盟生长激素集采,已经令其股价重挫。

      先明确一点,尽管长春高新对外宣称有“四驾马车”,分别为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华康药业、高新地产,但事实上,真正的“大腿”只有金赛药业这一个。

      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长春高新的净利润为31.47亿元,其中金赛药业就贡献了30.42亿元,占比高达96.67%。不夸张的说,长春高新就是金赛药业的一个壳。

      长春高新的核心是金赛药业,金赛药业的核心是生长激素,贡献了90%以上的营收。

      层层剥开之后,长春高新的牛股密码就找到了: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中的生长激素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类的激素,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儿童矮小症的治疗。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4-15岁的人口约为1.85亿,以矮小症3%的发病率来计算,国内矮小症患儿的数量约为550万人,其中因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矮小症患儿达到180万人。加上特发性矮小、Turner综合症、软骨发育不良等其他生长激素适应症,对应的目标患者人群大约有311万。

      另一方面,直到2020年,国内使用生长激素的平均患者数量也才只有约17.8 万人,市场渗透率仅为5.7%左右。

      低渗透率、需求刚性明确、广阔的上升空间,用当下最流行的投资术语形容这一赛道:长坡厚雪。

      正因如此,长春高新在过去很多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了40倍以上的市盈率,到 2020年时最高冲到了百倍以上。

      只有估值支撑的股价上涨完全是耍流氓,像长春高新这种时间的朋友,必定还有业绩支撑。

      金赛药业成立的1995年,长春高新净利润只有2800万,而到2020年,这一数据已经增长到33.08亿元,期间增长了近118倍。

      从国内领先,到亚洲领先,再到全球领先,长春高新拳打国内友商的同时,顺带把海外同行也一脚踢出了国门。

      默克雪兰诺曾经是中国生长激素市场的绝对王者,2007年,其在中国的市占率还有35%,但最终在2014年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赛药业不断攻城略地。

      根据PDB样本医院数据,金赛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23.5%上升到2014年的70%左右。时至今日,国内生长激素近八成的市场已掌握在金赛药业手中。

      如果说2015年之前长春高新的业绩主要来自对存量市场的争夺,那么之后则主要受益于增量市场的扩容。

      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2015年-2020年,国内生长激素市场从13亿元增长到77亿元,期间增长了近5倍。作为对比,2007-2014年,国内生长激素CAGR 只有约30%左右。

      2015-2020年,金赛药业的营收从10.62亿元增长到了58.02亿元,净利润则从3.82亿元飙升到27.6亿元。

      影响股价的因素有且仅有政策一项。

      关于生长激素要被纳入集采的传闻一直甚嚣尘上,投资者将信将疑,股票则阴跌不止,在希望和恐惧中艰难度日,卖方分析师站出来安抚人心,给出的定论是:

      国内生长激素市场集中度高,市场竞争不充分,况且70%在院外销售,仅院内集采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今后纳入集采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很低。即便纳入集采,大概率也只针对粉针,水针不会参与。

      谁曾想打脸来的如此之快。

      2022年1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广东联盟双氯芬酸等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确认将重组人生长激素纳入广东联盟集采。水针和粉针都在,其中粉针较挂网价的降价幅度约为10%左右,水针的降价幅度则高达70%,完全超出之前的预期。

      为此,长春高新连续收获四个跌停。

      事后来看,仅就本次集采而言,长春高新基本面受到的负面冲击完全配不上股民的亏损。

      大局上,此次参与集采的联盟地区只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院内市场又只占总市场的30%,综合算下来,本次集采对长春高新的影响范围理论上只有9%。

      集采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动摇了金赛药业耗费十几年建立起的渠道壁垒。

      生长激素具备迭代慢、同质化程度高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强推销、重渠道的医药消费品类,长期以来形成了院内开方、院外拿药的模式。

      只要把各个医院拿下,让医生“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就能掌握渠道话语权,进而控制整个行业。长春高新在将这一点做到极致后还更进了一步,自建及合作建设儿童医院或门诊,直接打通自有业务和对生长激素有需求的群体,提升转换效率。

      渠道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耕耘和大量的投入。

      2020年,长春高新的销售费用高达25.82亿,占了总收入的近30%。作为对比,同行安科生物当年的总收入也才不过17.01亿。

      如果完全走市场化竞争,只能是强者愈强,后来者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对长春高新形成竞争压力,但集采却给了这些企业快速铺货并同台比拼的机会。

      这一次长春高新可以通过弃标的方式降低损失,毕竟院外市场这个基本盘还在。但进一步想一想,区域集采的下一站很可能就是全国集采,到时候占了三成份额的院内市场都会出现价格的大幅度下调,这必将形成对院外市场的分流。

      那院外市场的价格体系还能撑得住吗?

      如果撑不住,必将跌入量价皆失的陷阱。

      管理层如果有更高的站位,就应该意识到,以渠道优势维持暴利的模式是原罪。

      那生长激素究竟有多暴利?

      根据长春高新2019年披露的一组数据,金赛药业水针、粉针、长效水针的毛利率分别为97%、88%和90%,平均水平90%+,净利率则在50%左右。

      简单做个对比,截止2021上半年,全球TOP10药企中毛利率最高的是BMS,毛利率不过77%;净利率最高的是辉瑞,也才只有31%。

      长春高新的急转直下并非自身原因的结果,而是时代变轨的产物。

      从强调效率到注重公平,关乎老百姓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存在暴利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      在价格上做出让步,换取量的增长,不管最终能否追平收益,大概率都是中国医药企业接下来必须要接受的一条路。

      长春高新的缓兵之计并不意味着警报的解除,只是把风险暂时封存,把前途交给了偶然。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文标题 : “东北茅台”长春高新股价闪崩,市值蒸发1400亿,集采警报何时解除?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医疗科技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