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神药化,普惠才是中国制药业的主线剧情!
《多肽链》原创出品
作者|穆白
这是个“神药”频出的年代。
从一针难求的进口HPV疫苗到新冠“救命药”Paxlovid,再到网红减肥针司美格鲁肽,一波接一波的营销话术替代了科普,把本该为人民服务的药剂,推上了大众集体潜意识的神坛。
与经历了至少半个世纪的药效、安全性验证,适应症发现的“上古四神药”——盘尼西林、阿司匹林、安定和二甲双胍不同,新晋神药们的蹿红速度实在太快了,甚至是出道即巅峰。
只是如今的“神药”不再是借喻效果“神奇”,价格亲民的普惠药代名词,而是标榜“神效”,维持高售价的浮夸“包装”。
然而,当我们理性推敲神药频出的现象就会发现,“神药”往往是借助药学技术进步的华丽外装,本质却是攫取超额利润的老故事、老套路。
对于正在努力兑现“健康中国”,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中国而言,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质优价廉的药品。
在供给端,中国医药工业这些年始终是在不断进步的上升通道中,尤其是在疫情这几年里,创新研发驱动的一批中国药企开始崭露头角。
化药领域,优势制造能力叠加“由仿及创”的转型升级,呈现出厚积薄发之态;生物制药方向上,越来越多自主创新的中国药企开始在局部领域不断取得突围。
而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以保障百姓用药的可及性与安全性为根本,以强健“自循环”体系的医药产业链、供应链为发展的“主线剧情”。
在此指引下,为大众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则是中国医药企业要倾力担当的基本责任。
壹|“原罪”
超额利润
“神药”向来只治“富贵命”。
还记得几个月前,在国内被炒到上万块的新冠“特效药”Paxlovid吗?在3月31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公布的信息中,Paxlovid参考采购价较之前的挂网价下调5%,但其药价仍高达1890元。
不过,这一回Paxlovid与莫诺拉韦两款进口新冠口服药,同时被划为B类药品,无缘继续享受医保临时支付的待遇。
更戏剧性的是,年初被从各个渠道疯狂扫购的“救命药”,如今却被大众快速遗忘。零星相关新冠疫情的报道,人们更多想起的是11.58元价格入围医保目录的新冠治疗国产口服药阿兹夫定片。
曾经Paxlovid的全球售价问题,也在国内被广泛讨论。但实际上,奈玛特韦片与利托那韦片组合而来的Paxlovid,并不是什么新研药物。
但在绝对的技术垄断之下,在欧美市场医疗医药复杂利益关系之中,在全球受困疫情急需解决方案之时,辉瑞在Paxlovid上赚取超额利润倒也就顺理成章了。
问题是,在1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要靠营造“神药”调动需求,来赚取超额利润就是另一回事了。对于医保覆盖率达到95%的中国来说,大宗高额的药价对医保账户的支付压力显而易见。
Paxlovid的传说或许已经曲终人散,但神药的故事仍在渊源流传。比如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以减肥减重为“卖点”,在网络间被年轻求美者群体封神药。
尽管快抖红等网络平台对于医疗、医药的内容有着严格的审核要求,但关于司美格鲁肽等药物的减肥功效的内容却花样繁多,流传甚广。
大量并非医学医药专业出身的网红博主,大谈司美格鲁肽的减肥体验和用法心得,“种草”更多普通人群。
事实上,希望通过利用注射司美格鲁肽减肥的人群中,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处方药物,应严格遵循临床医学规范使用。
另一方面,在这些既没有医学专业背景,更不具备药学资质的网红博主口中,司美格鲁肽等注射剂往往只有“打了多少量”和“掉了几斤肉”等简单粗暴地使用心得表述。
好似一旦被镶嵌上“神药”的光环,连药物的不良反应、副作用都消失了一样。
在民间疯狂抢购Paxlovid的时候,有多少人真的注意了诸多的用药禁忌和可能会引起荨麻疹、呼吸困难、皮疹、肝脏等等问题和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样,大量身体健康的年轻求美者只是根据网红博主的营销话术,就从非常规渠道购买的司美格鲁肽,他们也并不关心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说明书中关于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和不同人群的适用说明等信息。
这很容易“踩雷”,尤其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使用禁忌中,有明确对于甲状腺癌和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症的患者药物使用禁忌的说明。
尽管司美格鲁肽等GLP-1类药物在美国等海外市场获批体重管理适应症,并不意味着在国内就可以当所谓“减肥针”来打。
截至目前,国内药监局只有批复相关药物进入“体重管理适应症临床试验”,但没有批复任何GLP-1类药物以体重管理为适应症上市销售的。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在美国等获批允许销售用于“减肥”的GLP-1类药物,仍然存在不少的争议。
美国营养和减肥公司Medifast的董事长兼CEO Dan Chard就对司美格鲁肽等药剂在美国市场上“偏离处方”的情况表示担忧,同时也质疑这些新药完整副作用并未全部弄清。
Dan Chard的质疑绝非是哗众取宠,要知道现代医药史不乏像沙利度胺酿造的“海豹肢畸形儿”的人间悲剧,而近些年随着新药上市加速,无论美国FDA还是中国药监局发出的新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都在逐年上升。
但这样的质疑声,很容易被超额利润带来的诱惑所淹没。国内市场监管方不断严查营销、销售减肥神药的违规行为,但这并没有完全阻断非法渠道里关于减肥神药的传说。
司美格鲁肽类药物作为减肥药,在求美者群体里仍是“硬通货”,甚至各种“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水货和假药,持续猖獗。
“神药”的B面,是不法者追求超额利润的恶花之果。
贰|普惠
主线剧情
作出近几年才出现的创新药代表,司美格鲁肽为其研发的药厂诺和诺德带来的惊艳增长,羡煞一众旁人。
2022年业绩报告显示,诺和诺德全年营收实现同比26%的增长,达261.54亿美元(5月5日汇率牌价)。
其中,其第一大单品——降糖药皮下注射剂Ozempic销售贡献89.62亿美元;治疗肥胖症的司美格鲁肽减肥针Wegovy则销售翻倍,贡献9.28亿美元;但其胰岛素产品销售额则出现连续第四年的下滑,2022年为-5%。
诺和诺德常年占据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的“头把交椅”
可预见的是Wegovy未来很可能会延续超高增速,而诺和诺德胰岛素产品则可能加速下滑。这也是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三大厂不断加速GLP-1类药物拓展到体重管理适应症的一个原因。
回到GLP-1激动剂初始阶段适应症——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上,实际上近些年生物制药技术不断发展,为很多疾病的治疗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以糖尿病为典型的代谢性疾病领域,GLP-1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技术品类和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大大改变了原本以胰岛素占比大部分权重的糖尿病药物市场的结构。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版的“剧情”。
大型药厂通常都是以专利技术药品在市场上获得充足的利润空间,而一旦过了专利期,无法维持高利润率,那么利用提前布局的新技术路线和研发管线,继续拓展高利润的新药,就是不二选择。
胰岛素在西方一直有“贵族药”之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以维持血糖正常。在漫长的百年时间里,依靠胰岛素持续增长的收入与高额利润滋养出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这样的超级药企。
时至今日,胰岛素三巨头仍然垄断着全球市场,在中国市场他们占据七成左右份额。但情况正在发生转变。
尽管起步较晚,发展时间很短,但中国药企通过先仿后创,快速追赶。胰岛素药物领域,经历一二代胰岛素技术学习的积累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如甘李药业、通化东宝等本土企业开始在三代乃至四代胰岛素产品上实现创新发展。
如果说作为国内胰岛素龙头企业的甘李药业,在三代胰岛素技术上已经能与跨国巨头并驾齐驱,那么四代超长效胰岛素的研发和产业化上,甘李药业就大有领先之势头了。
甘李药业不是个例,实际上中国胰岛素企业是群体式崛起的,通化东宝、联邦制药、天麦生物……,正因为有了它们,才使得让优质胰岛素药品能够普惠老百姓。
这才是中国药企发展壮大的“主线剧情”。
本土企业的崛起使得优质胰岛素药品能够普惠中国百姓
虽需假以时日,但我们已经能够预见到本土胰岛素企业未来必会反转市场格局,占据更大比例的份额。不仅在国内市场,即便是在最大胰岛素药物消费市场的美国,也有越来越多中国胰岛素企业的身影出现。
对于跨国药企而言,这样的景象是早有预期的,再加上美国等市场高价胰岛素的时代也渐行渐远,因此诺和诺德等超级企业转而在GLP-1激动剂、SGLT2抑制剂创新药物产品上砸下重金,以维持他们在糖尿病用药领域的高利润率。
不过,这一次中国药企不会被甩开太大差距,曾经在胰岛素市场高价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景象很难再现,因为一大批本土药企也早已布局在此。
目前,信达生物合作研发的IBI362(GLP-1R)激动剂已进入Ⅲ期临床,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GZR18、石药集团引进的TG103、恒瑞医药自研的口服液体剂型SHR-2042等GLP-1R激动剂均已进展至Ⅱ期临床。
仿药上,随着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的中国专利即将到期和已到期,华东医药、翰宇医药、通化东宝已经提交利拉鲁肽仿制药的上市申请;诺泰生物、天吉生物申报了司美格鲁肽原料药登记申请,丽珠集团、九源基因、中美华东等企业跟进。
显然,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任何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垄断市场卖高价药的景象会越来越少。
叁|觉醒
拒绝神药化
至今,很多国人还有一种刻板认知是中国医药工业发展水平很低,甚至远不如一部《我不是药神》植入大众印象里的印度。
诚然,印度在化学仿制药、疫苗等生物医药领域,的确有着“仿药之王”“全球药厂”的名头,但其发展医药工业的目的同样是以满足庞大人口基数的用药需求,才在制度安排上“强行”避开了专利技术的壁垒,大搞仿药。
如今,印度制药也在向全球输出药品,但这些药品的技术本源和专利,仍旧是掌握在西方药企手中的,印度制药业不过是西方药企换了一种贩售高价药的方式罢了。
中国医药工业又怎么会去甘心成为别人的代工厂呢?毕竟,只要专利、技术与标准在别人手里,那我们就始终容易被人卡脖子。
去年由于受到俄乌战争等因素导致的供应链问题,以及将Ozempic作为减肥药物出售,使得全球范围内出现司美格鲁“断货”的情况,而诺和诺德等厂商被要求优先保障欧美市场的供给。
即便是在原料药上我们一样会被拿捏。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胰岛素跨国三巨头都没有在中国设立原料药厂。但这也激发了我们发展全产业链、供应链的决心。
近十余年,中国医药工业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仿创”切换的战略转型,就是要突破西方制药业的“封锁线”。
事实上,我们的制药业发展水平已经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疫情这三年时间里,《多肽链》持续关注的一批极具开拓创新精神的本土药企,在疫苗、抗病毒药物、糖尿病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多个领域可谓进步神速。
但回想疫情时,国内总有论调说进口疫苗的安全性就是比国产疫苗要高,国产疫苗就是有很多严重副作用的。其实这样的观念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才让“神药”得以滋长。
可世间没有神药,只有良方。选择正确的道路发展中国医药工业,让安全、有效、优质的药品回归它该有的普惠属性,才是我们的目标。
对于快速成长中的中国药企来说,缔造“神药”的方法论不是我们要讲的故事。推动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诉求是造福人类,附加值才是赚取商业利益存续发展,这才能体现中国药企的担当。
而如何通过政策杠杆和生态营造,树立我们的产业自信,以帮助中国制药业补强综合能力,则是个全社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完
原文标题 : 拒绝神药化,普惠才是中国制药业的主线剧情!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7月30-31日报名参会>>> 全数会2025中国激光产业高质量发展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