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是怎么走下神坛的
5月17日,创新药板块不出意外的走出了“一日游”行情。
继上个交易日逆势走强之后,周三创新药板块行情未能延续,反而震荡走低。截至收盘,百济神州、义翘神州、首药控股等多股跌超5%,康龙化成、美迪西、泰格医药等跌幅靠前。这样的表现让医药投资者不由苦上心头。
然而复盘近期行情得出的结论却更让人绝望——几乎只有在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时候,才有医药出头的机会,昔日的明星赛道俨然成了冷板凳。
令人感叹的是,曾几何时,创新药也算是机构的心头好,更是众多投资者的信仰。那么,创新药是怎么走下神坛的?创新药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高光时刻:创新药的造富神话
复盘最近几年的医药行情,不难发现,医药行业的行情走势与政策调整息息相关,尤其对于创新药产业来说,几乎每一次转折点都与政策转向具有较大关系。
自2015年开启系列政策改革以来,创新药进入快速审批通道,与欧美接轨的指导和监管制度开始建立;大量生物医药人才自海外归国;资本涌入,科创板和港股“18A”打通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通道……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尤其是创新药企业,迎来了黄金五年。
对于投资者而言,创新药企充满想象空间,不仅是很新鲜的事物,而且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虽然创新药研发存在管线失败的风险,而一旦成功则会享受到多年的专利保护,广阔的市场前景,像Moderna、BioNTech均仅通过一款产品RNA疫苗的成功就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市值。
这种犹如魔法般的造富能力,让无数投资者为之疯狂,因此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次医药牛市。
从2019年年初到2021年年中,医药板块整体处于牛市。期间,创新药械、创新药产业链、消费医疗、民营医院等板块都有非常好的表现,翻倍牛股频出。
牛市后半程CXO的表现更让人记忆深刻。后面到了21年6-7月时,板块的估值已经超过了40倍。而重仓CXO板块的葛兰则被市场投资者奉为了“医药女神”,一时风头无两。
从前期投资到上市后退出,这一套完整流程下来使得资本赚得彭满钵满。偏偏当时的市场情绪已经趋于疯狂,对于背后的估值泡沫熟视无睹。
因为在当时,医药就是众望所归。
理性回归:创新药步入资本寒冬
但正如俗话说的那般,“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昔日光辉夺目的创新药也终于走下了神坛。
医药集采、医保创新药谈判的悲观情绪蔓延、全球医药生物行业投融资环境的恶化、国内创新药过度内卷后的“去泡沫化”,以及疫情对业绩的不确定性影响,使得医药板块迎来了一年半的回调。
这其中医药集采和医药创新药谈判的影响市场已经有过诸多解读,简单理解无外乎几点:1,仿制药进入低利润时代;2,伪创新药也将面临利润空间缩水的压力;3,药企必须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
相比集采和医保谈判,投融资环境的恶化其实更值得注意。
众所周知,创新药研发向来是极其烧钱的。以百济神州为例,公司去年研发投入111.5亿元,6年里累计投入了428.33亿元,妥妥的“烧钱”大户。
但百济神州前有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等诸多机构投资输血,后有A股、港股、美股三地IPO募资的几百亿,这才得以任性经营下去。
有钱都如此艰难,没钱就更加难受了。据药渡数据库,2022年共有463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得一级市场融资,从融资额来看,除61家未披露融资金额外,剩余335家生物医药企业总融资额为770亿4084.0万人民币。与2021年相比,融资规模大幅下滑,同比下降35.11%,涉及的企业数量也同比下滑43.03%。
IPO方面,2022年总计57家中国生物医药公司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完成IPO。其中A股上市49家、H股8家,分别募资749亿人民币,36.38亿港元。与2021年相比,IPO金额下滑了约44%,IPO数量下滑约36%,医药IPO热度明显降低。
市场理性开始回归,资本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融资热度也明显降温,创新药行业步入资本寒冬。受此影响,药企新药研发放缓,连带着CXO产业也面临业绩承压的情况。
走向何处:破局点和挑战
时至今日,投融资环境未见明显回暖,生物医药公司仍然面临“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寒冬似乎仍未过去。国外包括辉瑞、强生、安进等在内的巨头纷纷宣布裁员,国内创新药企却还深陷同质化竞争的漩涡。
虽然集采政策缓和的预期及板块的估值见底,医药板块自去年10月其迎来了一波反弹行情,但这更多是集采影响、疫情影响充分反应后的悲观预期修复。
回到当下,我们能看到的积极因素并不多。
从一级市场投资标的的情况来看,解决临床刚需的、综合研发实力强的创新药项目仍然受到追捧,特别是研发管线中有产品接近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公司,仍将受到政府资金和投资机构的双重支持。
从行业来看,目前国内创新药行业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创新药企业创新业务经过多年培育,产品逐步进入收获阶段,数十家创新药企业此前在2020年与2021年获批上市的新品,有望为业绩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从市场来看,经历了2019年的快速过渡后,国内生产的大批创新药走出国门,快速、高效的实现了商业化目标。随着国际化监管体系接轨,产品授权的的交易价格快速提升,中国创新药也已初步受到国际认可。
但需注意的是,以上积极因素并非对于行业整体而言,更多是针对那些研发实力出众、扎实做新药的企业。这也意味着市场理性回归后,此前那波医药大牛市在短期内或难再现,只有真正的创新药企才能得到市场青睐。
当然,市场理性回归并非全是坏事。
医药本就是一个长坡厚雪赛道,关键是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从适应症、临床需求的角度去判断创新性,专注于研究适应症中的痛点和难点,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正因如此,以往高同质化的靶点研发不被市场认可也无可厚非。
现在,市场回归理性不仅挤掉了市场泡沫,对药企也是一种警醒。实际上,从全球创新药发展史来看,市场对真正具备价值的创新药从不吝啬。
药企想要破局,最需要做的或许就是脱离“伪创新”的舒适圈。
- End -
原文标题 : 创新药是怎么走下神坛的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4火热报名中>> OFweek2025中国智造CIO在线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全数会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发展大会
-
10 AI辅助诊断首次被列入!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